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解决废旧轮胎热解油颜色过深和存在异味而无法直接利用问题,文章采用活性炭对热解油吸附脱色工艺,将液相中含有的杂质、色素、异味等舍弃物吸附于活性炭表面上,以达到精致的目的。试验表明:热解油活性炭吸附脱色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粒度550~1 700μm、脱色温度为室温、吸附时间为300 min、振荡频率为150 r/min。并证明了平2均孔径、中孔孔容积和中孔比表面积为26.4、0.307 m L/g和280 m/g的烟煤基活性炭对热解油具有很好的脱色能力。  相似文献   

2.
粉末活性炭热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活性炭可用于产品精制脱色以及净化饮用水和处理工业废水。用过的颗粒活性炭一般均再生循环利用,但用过的粉末活性炭一般均作废炭处理。试验证明,用过的粉炭经热再生后,其吸附性能及其它指标都可以接近或超过新炭的标准,再生的成本仅新炭的十分之一。无论从环境保护还是从资源利用的观点看,粉炭与颗粒炭一样,也应该再生循环利用,迫切需要改变目前一次性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的低温催化氧化再生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活性炭对许多有机物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例如对印染废水有良好的脱色效果,但要将活性炭处理发展成为可行的方法必须解决再生问题,至今常用的再生方法是热再生,需要高温(700—900℃),且控制条件苛刻,由于高温再生使再生与吸附不能在同一设备中实现,炭的反复装卸使机械损失增加,加上炭在高温时的烧蚀,热再生法耗炭在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废粉末活性炭的循环利用,采用水热炭化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产生的废粉末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水热炭化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初始pH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废粉末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32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8 h得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用于吸附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在95%左右,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可超过60%,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为55.54%,再生率仅下降6.0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粉末活性炭、废粉末活性炭和再生粉末活性炭的官能团种类基本一致;表面官能团Boehm滴定测定结果显示,再生粉末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降低、酸性基团含量增加.由于升温改变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有机物从其表面脱附,部分有机物在再生液中降解;此外,废粉末活性炭表面不易挥发和脱附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炭化所得的产物能进一步吸附有机物,因此导致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显示,水热炭化对废粉末活性炭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废鱼肉、废禽畜肉及其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在近临界水中水解制备氨基酸和氨基酸水解液的脱色进行研究.反应器容积为200mL,反应温度为180~320 ℃,反应压力为5~26 MPa,反应时间为5~60 min.利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水解产物中的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所用原料水解后可得到17种氨基酸.水解产物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产率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对其中8种含量较高、用途较广、附加值较高的氨基酸,分别进行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水解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研究,得到了在较低的反应温度、合适的反应压力和一定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氨基酸产率的水解条件.以颗粒状活性炭为脱色剂,对水解液在不同pH值、活性炭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条件下进行脱色实验,并考察了脱色率和氨基酸损失率.结果表明,较好的吸附条件为:pH=4.0、活性炭用量为0.02g·mL-1、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15min,脱色率96%;被活性炭吸附的氨基酸可以通过解吸附得到回收.  相似文献   

6.
一、活性炭是控制废水、废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活性炭的制造和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外,活性炭研究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在研制方面,目前新炭品种有上千种之多。按其形状不同可分粉状炭、颗粒炭、破碎炭、不规则块状炭及炭素纤维布等,其中颗粒炭又分圆柱形炭、空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以活性炭为代表的炭材料独特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吸附特性的因素。全面介绍了活性炭在生活环境气体净化、烟气脱硫脱硝、回收有机溶剂、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纳米炭管等目前几种发展中的新型炭材料和其应用于环境保护的良好前景。同时结合目前炭材料的研究开发现状,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蒸气吹脱解吸法回收吸附在废活性炭中的醋酸丁酯,并对剩余废活性炭采用热空气加热再生法使其再生并用于污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工业回收中有很好的前景,而且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9.
活性艳蓝PACT吸附与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艳蓝KN-R模拟废水,研究了PACT系统中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CT工艺对脱色效果要优于活性炭吸附和活性污泥法.活性炭吸附试验中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而在PACT中则不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活性艳蓝不易生物降解,增加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对脱色效果影响不大,而污泥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在1 5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薛平  刘丽霞 《陕西环境》2002,9(5):29-31
该文以提取法从胱氨酸生产中产生的废性炭里提取黑色素,然后再进一步用热水洗和过热水蒸气处理使活性炭得到再生。结果以80℃-90℃的热水洗,再通过115℃的水蒸汽处理,再生炭的吸附容量可以达到商品活性炭的75%左右。可供制糖等其它行业用。该法成本低,并将开发与再生技术相结合,技术经济优势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活性炭为主要载体,聚乙烯醇为泡体,甲醛为交联剂制备了聚乙烯醇-壳聚糖/活性炭复合多孔材料,并对其在模拟印染废水及Zn2+废水中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共混海绵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并不理想,壳聚糖海绵处理效果较好,而壳聚糖/活性炭海绵的脱色效果最佳,对艳蓝和酸性橙的脱色率分别可达到86%和93%以上;纯PVA海绵对锌离子吸附较差,活性炭海绵的吸附效率也不理想,壳聚糖海绵吸附效果较好,而壳聚糖/活性炭海绵的吸附效率最高,可达到86%以上。这说明壳聚糖海绵中加入活性炭后,可形成活性炭/壳聚糖复配物,使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大,提高了吸附效果。由于共混海绵中活性炭用量过大将导致海绵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因此共混海绵在废水处理工程上的实际应用尚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污泥活性炭处理酸性品红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pH值、污泥活性炭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泥活性炭处理染料废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随着酸性品红染料废水浓度的增加,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的变化曲线与脱色率的曲线呈现相似的走势,但在脱色过程中,只有部分染料分子被吸附到污泥活性炭的结构中,另一部分脱色应归因于水溶液中的氢离子吸引染料分子中的碱性助色基团;随着污泥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COD去除率一直减小;由于染料分子中的显色基团和助色基团与废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在pH为弱酸性范围内效果比较好;随水浴时间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加,COD去除率很低并一直减小;温度的升高使脱色率先增大后减小,COD去除率整体逐渐减小。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取5,水浴时间取6.5 h,水浴温度取20℃,染料废水浓度取2.5 mg/L,活性炭投加量取2.5 g,其脱色率为47.73%,COD去除率为62.62%。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比处理前后污水中COD、氨氮、浊度、PH值等指标变化,实验显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最快,达到吸附平衡所用时间最短,对污水中COD吸附容量达124.6mg/g,浊度的去除率83%,但对氨氮、PH值无明显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粉状活性炭、粒状活性炭和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对比处理前后污水aFCOD、氨氮、浊度、PH值等指标变化,实验显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最快,达到吸附平衡所用时间最短,对污水中COD吸附容量达1246mg/g,浊度的去除率83%,但对氨氮、PH值无明显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某煤矿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高锰酸钾氧化、粉状活性炭吸附对混凝沉淀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均能起到强化去除污染物的作用,最佳加药量分别为4 mg/L和15 mg/L时,两者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1.4%和8.0%,对SS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0.6%和13.5%。高锰酸钾氧化与粉状活性炭吸附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投加高锰酸钾或粉状活性炭,其对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19.0%、对SS的去除率提高了22.4%。  相似文献   

16.
改性活性炭对水中PFOS的吸附去除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童锡臻  石宝友  解岳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2,33(9):3132-3138
分别用FeCl3及中功率微波对煤质和椰壳2种粉末活性炭进行改性.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吸附特性.结合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化学官能团和孔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PFOS吸附去除的影响效应以及天然有机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腐殖酸对PFOS在原炭及改性炭上的竞争吸附效应.结果表明,Fe3+及中功率微波处理对煤质炭和椰壳炭的孔结构和表面性质都有影响,但变化趋势不同.椰壳活性炭经Fe3+及中功率微波改性后对PFOS的吸附量明显提高,而煤质活性炭经改性后对PFOS的吸附量出现下降.改性椰壳活性炭与原炭吸附PFOS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基本相同,均为6 h左右.在腐殖酸存在下,改性椰壳炭对PFOS的吸附量因竞争吸附而有所下降,但改性炭的吸附量仍明显高于原炭.  相似文献   

17.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经济地回收和再用气体排放物中的溶剂。自从活性炭吸附剂商品化以来,这一技术已延续了五十多年。然而,使用普通颗粒炭吸附工艺回收那些具有腐蚀性或反应活性的溶剂却是一项危险技术。当然能减小危险性,但操作费用高,或者设备投资大。本文介绍一种日本开发使用的活性炭纤维工艺,该产品其炭表面具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它与颗粒炭相比,其吸附容量大,吸附和脱附速度快。称为KF的炭纤维装置可用于脱附周期短的操作,对于回收那些象1,1,1-三氯乙烷,二氯甲烷的腐蚀性溶剂和甲乙酮之类的反应活性溶剂,比普通颗粒炭装置更适用。主要优点是:  相似文献   

18.
以颗粒状活性炭为吸附载体,对两种单体生物染料进行脱色吸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出最佳优化条件:活性炭用量80g/L,溶液pH值约为5、5,溶液最佳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50rpm/min,此时染料脱色率可达98%以上;在几种条件实验过程中,将两种染料进行对比发现:红色染料脱色率一般都比绿色染料脱色率高,而且前者一般比后者反应较敏感。同时,从活性炭的表面结构方面探讨吸附脱色机理,为活性炭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杜尔登  郑璐  冯欣欣  高乃云 《环境科学》2014,35(11):4163-4170
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考察了饮用水深度处理中5种不同来源生物活性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单宁酸与腐殖酸吸附值相对较高的A炭、B炭和C炭的多样性指数较为接近,其微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而单宁酸与腐殖酸吸附值相对较低的D炭、E炭多样性指数较低.生物活性炭样品的系统发育树中包含β-Proteobacteria、α-Proteobacteria、Planctomycetes、γ-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5类种群.其中β-Proteobacteria和α-Proteobacteria是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的作用.Planctomycetes、γ-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是微生物群落的非优势种群.Bacteroidetes出现在A炭、B炭、C炭和D炭中,而没有出现在E炭中.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生物活性炭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确保饮用水质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净化PH3和H2S气体改性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工业4号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金属阳离子改性活性炭,考察了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条件对黄磷尾气中PH3和H2S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对空白炭、改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做BET、XPS、TG/DTA分析.结果表明,250℃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具有最佳的净化效果;孔径为1×10-9~8×10-9m有利于改性活性炭对磷、硫的吸附;改性过程中引入的二价铜离子可以净化PH3和H2S并将其转化为磷酸和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