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制药厂污水处理废气,设计了"喷淋预处理+干式过滤+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的处理系统,研究了采用碱液喷淋预处理时对去除效率和系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喷淋预处理对废气中H_2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并能有效促进H_2S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喷淋过程本身对废气中的VOCs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对VOCs在活性炭样品上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碱液喷淋还对催化剂硫中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条件下,喷淋液p H最佳控制点在9.5~10之间,既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又可保证活性炭起燃温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蜂窝状活性炭在大风量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制出吸附性能好、气流阻力小的蜂窝状活性炭,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大风量有机废气的治理设备中。通过蜂窝状活性炭的吸附浓缩作用,将大风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转换成小风量、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后者可在催化燃烧床上转变成无害的CO2和H2O,并保持稳定的自持燃烧状态。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该方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曾凡  廖筱锋  李勇  何莹  廖利  胡辉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269-4276
以市政污泥和玉米秸秆的混合物为原材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秸秆污泥基活性炭(AC).实验考察了秸秆与污泥用量比例,以及活化剂用量对秸秆污泥基活性炭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污泥)∶m(秸秆)∶m(KOH)为3∶7∶2的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C372以微孔为主,微孔率达到0.59,比表面积达到369.271 m2·g-1.该活性炭的穿透硫容与饱和硫容均最高,分别为5.82 mg·g-1(以H2S计)和7.00 mg·g-1(以H2S计),活性炭表面内酯基的存在不利于其对硫化氢的吸附.SEM和BET表征分析显示,随着秸秆在污泥中比例的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增大,对H2S的吸附量提高.活性炭C372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二次再生后其穿透硫容与饱和硫容均能恢复55%以上.  相似文献   

4.
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的H2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Cu^2+离子活性溶液制备改性活性炭吸附净化黄磷尾气中H2S的相关问题,考察了改性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的浸渍液浓度、干燥温度和焙烧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氧含量对吸附的影响;并对空白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前后做SEM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0.05mol/L、干燥温度120℃、焙烧温度250℃为改性活性炭制备的最佳条件;吸附反应阶段较适宜的温度为95℃,氧含量为1%;结合扫描电镜初步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炭S容量增加,吸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净化PH3和H2S气体改性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工业4号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金属阳离子改性活性炭,考察了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工艺条件对黄磷尾气中PH3和H2S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对空白炭、改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做BET、XPS、TG/DTA分析.结果表明,250℃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活性炭具有最佳的净化效果;孔径为1×10-9~8×10-9m有利于改性活性炭对磷、硫的吸附;改性过程中引入的二价铜离子可以净化PH3和H2S并将其转化为磷酸和硫.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用活性及耐附低浓度苯类废气时,空塔气速和气流在吸附的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了活笥在已经吸附若干质量的苯类物质以后的吸附性能。据此绘制了空塔气速一吸附效率和活性炭含苯率一吸附效率等关系曲线。研究表明,使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净化低浓度苯类废气。  相似文献   

7.
宁平  王学谦 《环境工程》2001,19(2):27-29
用燃烧法处理氧化铝厂的硫化氢废气,H2S转化SO2的转化率接近100%,H2S燃烧过程热量可自求平衡,H2S经燃烧后用氧化铝厂赤泥附液吸附,SO2吸收效率大于98%,当H2S浓度低于4.3%时直接用赤泥附液吸收,H2S吸收效率达90.2%,排气浓度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二级标准(GB16927-1996)。  相似文献   

8.
以GAC-1和GAC-2两种商业活性炭颗粒为吸附剂,甲苯为吸附质,考察活性炭孔道结构、脱附温度对热氮气脱附效率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活性炭对甲苯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GAC-1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更有利于甲苯有机废气的吸附;热氮气循环脱附实验中,相比于90℃和120℃,150℃的脱附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的脱附率(67.3%);经过5次循环吸附-脱附,GAC-1仍保持原有的吸附容量,脱附率仅下降2.1%。  相似文献   

9.
选取工业涂装VOCs废气作为试验对象,以蜂窝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设计固定床小试装置进行VOCs吸脱附试验。结果表明:蜂窝活性炭的碘值、比表面积、总孔容及微孔孔容均大于沸石分子筛,分别是沸石分子筛的1.79,2.93,1.55,2.02倍;相同脱附温度、进气风速条件下,VOCs从蜂窝活性炭表面脱附更容易,其脱附时间远低于沸石分子筛;相同反应条件下,蜂窝活性炭对VOCs的饱和吸附量明显高于沸石分子筛,但沸石分子筛的饱和吸附量受反应温度和VOCs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循环吸脱附10次后,蜂窝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筛对VOCs的吸附率分别下降为第1次时的71.35%和81.15%,沸石分子筛的吸脱附性能更为稳定;蜂窝活性炭饱和吸附量大、脱附时间快,适用于宽负荷、低风量、中高浓度VOCs废气处理;沸石分子筛空气动力学及循环吸脱附性能较好,适用于处理初始温度相对较高、中低浓度VOCs废气。  相似文献   

10.
H2S废气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芳 《环境科技》2009,22(1):71-74
回顾了国外近几年的硫化氢(H2S)废气处理方法及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生物法、吸收法、吸附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研究内容更为深入,涉及面更广泛。有关H2S在环境中的逸散模型的建立和降解反应机理模型表述亦受到关注,这对于环境中H2S浓度的预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建立以环境、经济和技术为一级指标的3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初步筛选出的双布袋活性炭吸附技术、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和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等10项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口恶)英控制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硫及硫化合物抑制技术+活性炭固定床反应器技术组合综合得分最高(0.4831),为目前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口恶)英最佳控制技术.鉴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烟气中二(口恶)英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建议分布于农村的小型垃圾焚烧炉优先考虑采用此技术组合.我国各地区的垃圾焚烧企业可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炉型和工艺等实际情况,采用本文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控制技术评估,筛选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二(口恶)英控制技术,以有效控制我国垃圾焚烧二(口恶)英排放.  相似文献   

12.
硫酸根对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燕 《环境科学》1992,13(5):50-52,24
利用连续流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在控制和不控制H_2S浓度两种情况下,考察SO_4~(2-)对有机物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试验表明,硫酸根本身对厌氧处理没有毒害作用,它对厌氧处理过程的破坏主要是其还原产物H_2S造成的。在用Fe~(2+)控制H_2S的情况下,硫酸根的存在和浓度大小对出水TOC、TOC去除率、产气量、气化率无不利影响,但会使气体中甲烷含量及甲烷产率逐渐减小而二氧化碳含量及二氧化碳产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法治理炼厂表曝池恶臭污染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石化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炼油厂排水车间污水处理场表曝池逸散的恶臭污染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式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其治理。采用实验室研究筛选出的脱除硫化物(H2S、甲硫醇等)的IVP活性炭,并结合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BPL活性炭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制定了对污染气体进行脱除恶臭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对厨余垃圾与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累积产气量均高于35℃中温组;高温组厨余垃圾与餐厨垃圾配比为1:5时发酵累积产气量最大,最大累积产气量达到2492.5 mL,是中温组协同产甲烷的1.4倍。同时,为提高产气率,考察了不同种类活性炭对厌氧发酵的影响,采用甘蔗皮、秸秆、花生藤蔓以及发酵沼渣为原料自制了4种生物质活性炭。实验结果表明,4种活性炭均呈蜂窝煤状的炭孔,其中甘蔗皮活性炭表面炭孔相对规则、完整,微生物可附着面积大,更有利于加快产气进程。添加甘蔗皮活性炭时累积产气3410 mL,相比空白对照组增长20.1%。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气中丙酮和丁酮的方法。废气中丙酮和丁酮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NNOWAX毛细管柱分离,直接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其丙酮回收率为91.6%~103.5%,丁酮回收率为90.2%~104.3%,当采样体积为30L,丙酮和丁酮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1mg/m3。本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干扰少,分析灵敏度高,有机试剂使用量少,满足环境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聚乙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永钢  任洪强  丁丽丽  吴吉春 《环境科学》2006,27(12):2396-2400
研究了新型高密度聚乙烯改良型拉西环填料生物滴滤床净化硫化氢气体的启动过程,重点比较了启动过程中不同的挂膜方式对启动时间及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连续流强化挂膜法成膜时间短,在环境温度20~28℃时7 d可以挂膜成功.在启动过程中,随着工艺参数的突然改变(GRT缩短)和入口浓度波动,液相连续流强化挂膜后反应器的硫化氢去除率更稳定.在进气浓度最高为343 mg/m3时硫化氢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试验过程中还发现,将SO42-浓度作为活性污泥驯化完成的监测指标、液相S2-去除率作为挂膜完成的监测指标更合理.启动结束后,通过2种途径减去喷淋液中的碳源并未影响硫化氢的去除率,这进一步表明生物滴滤床中硫化氢的净化主要由自养菌完成.  相似文献   

17.
线路板生产丝印区有机废气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电子线路板厂洁净房丝印区有机废气污染的问题,选择间歇式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工艺流程,通过制冷能力和吸附量的估算,设计空塔气速为0 . 6m s,吸附剂为果壳活性炭,装填高度为1m ,分双层多个抽屉式填装,运行后,实际监测净化效果明显,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效率分别为81 .5 9% ,83. 5 0 % ,85 . 4 3% ,换下的废活性炭经再生解吸后可循环使用。回收的有机溶剂掺在柴油中作为发电机的燃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在降解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臭氧,开展了低温等离子体-臭氧催化氧化耦合工艺同时去除硫化氢和臭氧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粒径、空床停留时间、催化反应温度、等离子体输入功率等工艺参数对硫化氢降解和副产物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臭氧需求因子(Df)与催化床层出口的硫化氢与臭氧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ln(Df)介于3~4时,尾气中硫化氢和臭氧的浓度可分别维持在5.0×10-6,3×10-6m3/m3以下;等离子体能量密度SIE/Cin与ln(Df)值成明显的正相关:ln(Df)=30.924SIE/Cin-3.5622。对于进气浓度(Cin)和气体流速(Q)皆已知的硫化氢废气,通过调控输入功率(P)来调控SIE使ln(Df)值在3~4,可使耦合工艺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实现硫化氢和臭氧最佳去除。  相似文献   

19.
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ZnCl2活化法制备核桃壳质活性炭的工艺条件及其改性前后吸附典型恶臭气体硫化氢的硫容量及穿透行为:结果表明:ZnCl2质量分数60%,300℃炭化80min,500℃活化60min,制得的活性炭脱硫硫容量高,穿透时间长;性能表征测得其碘吸附值可达880mg/g以上,吸附效果明显优于市售活性炭。用质量分数为1%的KIO3改性后的活性炭脱硫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处理汽修喷烤漆废气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汽修喷烤漆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吸附净化法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业特征,系统分析了活性炭种类、活性炭装填量、废气停留时间、废气成分、废气温度、废气湿度等因素对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