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与综合指数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注意到分级界限的模糊性,而且信息利用率和精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利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方法简便,结论更能反映实际的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理论,介绍系统聚类最短距离法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系统考虑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在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距离计算,达到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系统分类,为制定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灰色聚类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提出运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对某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最后与模糊数学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证明,灰色聚类法不仅具有模糊数学的优点,又补充了其不完善之处,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比较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4.
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继东 《重庆环境科学》1997,19(4):16-19,32
对灰色聚类法中的白化函数进行改进,以等斜率方式构造梯形结构式的白化函数,提出了一种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并以实例说明了该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与倍斜率聚类法和灰色聚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法既能评价出各种本所属的污染级别,也能进行大气质量优劣排序,评价精度高,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5.
蒋渊 《环境保护科学》1990,16(4):16-21,15
本文简述了灰色聚类法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的基本原理以及灰色聚类的方法和步骤.并用该法对沈阳市浑河沈阳段1987至1989年地面水6种污染物的监测数据进行环境质量分级,同时与模糊数学评判法进行了比较.灰色聚类法评价环境质量比较客观,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也是环境质量评价中比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及其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结合灰色聚类法和灰色关联法,首次提出了灰色聚类关联分析的新方法,并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之中,经实例分析表明,评价结果非常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灰色聚类法对竹皮河水质的综合评价刘义荣,许登清湖北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宜昌师专化学系一、前言灰色聚类法是把环境系统做为一个灰色系统来研究,将聚类因子对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进行归纳,以灰类白化数的生成为基础的一种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二...  相似文献   

9.
灰色聚类法在鞍钢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聚类法,对鞍钢大气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是一种有实用意义的方法,结果比较直观并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噪声功能区一类区及二类区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实倒分析。说明利用灰色聚类法对一些灰色现象作出判断。评价其结果全面、客观、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热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热环境是无法精确预知与预测的灰色系统。文章以城市热环境为切入点,对影响热环境的各驱动因子进行灰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在地理位置、日照、海拔、大气状况一定的条件下,城镇化水平对热环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城镇空间扩展面与热环境过载区域基本吻合,除此之外绿地指数、地表层湿度、工业用地率的灰色优势度也较高,而地区生产总值强度,工农业总产值强度,人口密度的灰色优势度较低。在灰色优势度分析基础上对灰色聚类方法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灰色聚类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热环境评估分级,其与遥感反演地温平均重合率83%,更能反映热环境的形成原因。由于灰色聚类评估还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如白化权函数的确定等以及遥感数据的不确定性,模型中的定量精确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灰色聚类法在福建晋江水系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除了常用的综合污染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外,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局势决策法已被成功地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泉州市2003年晋江水系的水质监测资料,运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评价了晋江水系各水段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该江段的水质状况为大部分监测断面水尚清洁,部分监测断面水质状况差,污染偏重。  相似文献   

13.
灰色聚类法评价山仔水库富营养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灰色聚类法的原理和步骤,并且进一步通过应用灰色聚类法对山仔水库富营养类型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山仔水库1998年水质属于富营养到极富营养,2001和2002年的水质属于中富营养.利用灰色聚类法对一些灰色现象作出判断,说明灰色聚类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评价方法,对正确把握水质现状以及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提供比较具体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典型时段区域污染过程分析及系统聚类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2008年12月4─17日全国86个城市由空气污染指数(API)反算的ρ(PM1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6个城市可以分为7个分区;根据ρ(PM10)的区域同步性特征及实况天气背景分析对7个分区进行了调整. 在12月4─17日的区域污染过程中,华北和华东2个地区为全国ρ(PM10)的高值区. 对华北和华东地区城市群ρ(PM10)的区域环境过程同步演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天气型演变规律对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城市及区域环境污染过程与天气型背景的关系概念模型,揭示出天气型组合系统、分布、尺度、移动和演变是造成大气环境质量区域性、过程性特征和ρ(PM10)峰谷值出现的主要原因. 用聚类分析方法和所提出的概念模型可对我国城市和区域环境污染分区控制和成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参照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5个评价指标为聚类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对珊溪(赵山渡)水库6个监测点的2011年3-8月监测数据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黄坦坑为5级富营养,主要受畜禽养殖废水影响,其余交溪口、百丈口、珊溪大坝、支坑和赵山渡5个监测点为4级中富营养,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6个监测点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黄坦坑>交溪口>百丈口>珊溪大坝>支坑>赵山渡。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探讨基础上,提出了水质改善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用改进灰色聚类法对厦门市全市及各个主要地区2007年-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引用指数型白化函数来建立样本值和各灰类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零权重的问题,应用修正聚类权值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在不同级别中的权重,使最后的计算结果更加客观。经评价,厦门全市及各区2007年-2011年的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均为二级,厦门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改进的灰色聚类法概念清晰,计算方便,评价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聚类法和模糊综合法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8年9月从昆承湖布设的12个监测点采集的样本中水质指标(叶绿素a、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值,采用了灰色聚类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样本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灰色聚类法先建立白化权函数并无量纲化灰类来消除各水质指标浓度值量级差异的影响,然后根据水质指标浓度阈值的大小赋以其权值,综合水质指标对各级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环境管理平台聚类分析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效数字化管理技术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关键和必然趋势。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在环境管理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这两种高效工具几乎处于"脱节"状态;文章在GIS平台上有效地集成了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有利于区域环境质量管理对空间海量数据的分析,文章重点介绍了系统聚类谱系图的生成算法与绘制中的难点,并用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