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噪声污染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监测,对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校园11个监测点中有8个监测点声环境符合国家I类标准,2#、4#、10#监测点昼、夜间的噪声监测值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噪声和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同时,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师生对校园声环境的意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场监测,对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进行了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校园11个监测点中有8个监测点声环境符合国家I类标准,2#、4#、10#监测点昼、夜间的噪声监测值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噪声和建筑工地的施工噪声。同时,本文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师生对校园声环境的意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在校师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运用模糊矩阵法对该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园环境噪声普通存在超标现象,昼间超标率为14.36%,夜间超标率为22.67%.校园声环境隶属度可达0.34,属于中度污染.校内外交通和学生活动是校园主要噪声污染源,可采用增加校园绿化、加强校内交通管理与噪声管理等措施,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水产学院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对大连水产学院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水产学院整体校园声环境较好,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居住等方面的要求,且所选各区域均符合国家标准值。最后就如何更好地改善校园声环境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大连水产学院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对大连水产学院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水产学院整体校园声环境较好,满足正常的教学、科研、居住等方面的要求,且所选各区域均符合国家标准值。最后就如何更好地改善校园声环境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哈工大(威海)为例,对校园噪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探明当前中国大学校园噪声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校园大部分区域的声环境处于达标水平,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校门口、体育场和校园广场等区域,为轻度污染型,且白天比晚上的噪声污染严重,休息日的噪声明显高于工作日。校园施工产生的噪声声级较高,容易产生瞬时高分贝噪声,应采取相应的降噪、除噪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进行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的基础上,分析和计算了各区域测点噪声超标值(△LAeq)、噪声指数(LKZ)和噪声污染指数(PN);从强度和影响人群人数两个角度评价校园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的水平,噪声强度超标率达到82%;据此,课题对校园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影响分析和声环境质量的等级评定,最后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进行声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的基础上,分析和计算了各区域测点噪声超标值(ΔLAeq)、噪声指数(LKZ)和噪声污染指数(PN);从强度和影响人群人数两个角度评价校园声环境质量。结果表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声环境质量处于较差的水平,噪声强度超标率达到82%;据此,课题对校园噪声污染现状进行了影响分析和声环境质量的等级评定,最后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分析广州城市职业校园花都校区声环境,使用AWA5636-1型声级计,采用功能区实地布点监测法,收集了2022年6月7:00~24:00内的8个监测点监测数据,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与综合指数法2种噪声评价法,比对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综合评估校园噪声污染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并且对噪声影响较大区域提供降噪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探究了8个功能区噪声污染情况除监测点3实训楼及周边环境达到I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外,其余均超标;校园噪声污染主要由学生活动,及周边道路交通引起。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为例,采用分功能区监测布点的方法对校园各功能区人群密集地点的噪声污染等级进行监测和分析,以探明大学校园内各功能区人员密集时噪声所能达到的最大声级,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人流密集状态下,校园内的各测点噪声等级均在60dB以上,处于噪声超限状态.故虽然校园内各测点全天的等效声级不超限或基本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的要求,但实质上校园声环境却时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质量等级标准和噪声污染指数法,通过对乐山师范学院校园噪声环境连续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噪声值,对校园环境噪声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噪声值最小为51.2dB,最大为65.3dB,仅2个点位的声环境质量达标,其余13个点位均超标,噪声超标率平均值为6.08%;乐山师范学院校园环境噪声为轻度污染(较接近中度污染),质量等级为坏,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建议在高校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驶入校内,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校内噪声及周围道路交通噪声的实地监测和计算,对其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整体校园噪声环境不容乐观,108个监测点位,昼间达标率为63.9%,夜间达标率仅为10.2%;昼间金明大道、东京大道和夷山大街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62.8dB、69.4dB和65.9dB,夜晚所有监测点噪声值均超过55dB,分别为59.1dB、66.4dB和65.1dB,说明夜晚交通噪声污染较为严重。针对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校园声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模糊矩阵法在校园声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噪声及其感受主体均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本文通过对S大学声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并结合在校师生主观感受调查结果,运用模糊矩阵法对校园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校园声环境质量与教学生活的适宜度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风资源特点,在分析风电场运行噪声影响特点的基础上,以实测的方法论证风电场建设项目运行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风电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声环境执行标准,并提出了风电场运行噪声监测要求;明确风机噪声监测时需对背景噪声进行监测,并以敏感点处的风机噪声值来评价敏感点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相关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该地区声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是交通噪声。同时通过对污染源的分析,认为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交通噪声的污染程度仍存在进一步发展空间。针对主要污染因素,本文对今后奉贤区声环境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更好的改善目前奉贤区声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建铁路专用线沿线的环境特征,提出了铁路专用线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和方法。在目前缺乏新建铁路噪声预测模式的情况下,提出了应对铁路边界噪声、不同距离处的铁路噪声、敏感点噪声、鸣笛噪声进行预测,并以某铁路专用线声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上述四种噪声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得到铁路两侧的声环境状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铁路噪声的防治对策,以保证铁路专用线沿线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3年-2017年浙江省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并以省会城市杭州为代表,与国内其它省会及直辖市城市声环境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城市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外,城市区域声环境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满足国家标准,城市的主要环境噪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2013年—2017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在55.1~55.7分贝之间,年际度变化幅度不大;各城市近5年功能区噪声夜间超标率较高,且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7.3~68.1分贝之间,衢州、台州、丽水交通噪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杭州市在区域声环境质量、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功能区噪声环境监测资料,计算分析了鞍山市区声环境现状。结果表明:2012在鞍山市区,各功能区噪声超出国家标准,对声环境的影响以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以及鞍钢生产所产生的工业噪声为主。结合鞍山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监管、治理、防范等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暴露人群面积及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评价模型(NEM),并根据城市声环境质量标准及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表征。该模型在噪声地图的基础上,根据噪声主观感受性和污染局部性特点,综合考虑噪声对暴露人群、暴露区域面积和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影响差异,量化了噪声污染的大小,适用于大区域噪声污染程度的整体评价。文章运用该噪声评价模型,对广州某区域交通噪声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噪声地图,考虑噪声对人群暴露和声环境功能区的影响,能更加科学地评估噪声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3年郑州市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郑州市城市声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声环境质量呈现出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变大、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加剧、建筑施工噪声依然严重、工业噪声影响减少等特征.提出城市合理规划、加强联合执法等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各类噪声的排放,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