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Fe(2+)、Mn(2+)对水稻锌的吸收和运转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Fe(2+)或Mn(2+)(5μg/g)显著降低水稻吸锌量、抑制锌由根向茎、叶的运转.稻株生物量与叶片Fe/Zn比值或Mn/Zn比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在叶片Fe/Zn>8或Mn/Zn>26时,水稻生物量明显降低.造成水稻缺锌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而高浓度Fe(2+)和Mn(2+)是诱发和加重水稻缺锌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产上应重视改善缺锌低洼稻田的排水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2.
水稻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CaO2、MgO2和BaO2三种过氧化物(释氧物)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高土壤Eh值.在土壤中添加Fe(2+)和葡萄糖来模拟潜育性土壤的强还原条件,施用过氧化物能明显降低土壤还原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量,减轻Fe(2+)等还原物质对水稻的毒害,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试验了Ni、Zn、Mn、Sn、Cr和Cu等6种重金属及油处理剂对水稻根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含Ni0.007mg/1、Cu0.005mg/1时,能阻碍根系的伸长;含Zn0.5mg/1以上时。不利于根系的伸长;水中含Mn20mg/1,Sn、Cr ̄(6-)各5mg/1时,对根系有明显危害;水中含Cr ̄(2+)+Cr ̄(6+)时,当1种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根系的抑制程度随着另1种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中含油处理剂1000mg/1时,能抑制水稻发根。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Hg(2+)、Zn(2+)联合对克氏螯虾第一触角内侧枝神经动作电位放电的影响.当Hg(2+)、Zn(2+)浓度分别达到0.000025mg/L和0.05mg/L时,这两种离子联合对触角神经的毒性作用潜伏期(TL)为46.75±22.69min(N=8),触角神经动作电位放电持续时间(DD)为115.28±40.95min,表示其放电频率(Fn/Fl)与作用时间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的b值为-0.0818,与渔业水体最高允许Zn(2+)含量0.1mg/L比较,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1).说明Hg2+对Zn(2+)的毒性具有增强效应.因此,在对有Hg(2+)和Zn(2+)污染的水体进行评估时,似应考虑到Hg(2+)对Zn(2+)毒性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水培条件下,设计施硅(+Si与不施硅(-Si)两组处理、七种不同亚铁浓度,栽培四个水稻品种,30d后测定根系长度,鲜重及根系氧化力。结果表明,+Si处理的根系氧化力、根鲜重及总长度都明显高于—Si处理的;+Si处理的根系氧化力达到最大值时,亚铁浓度在50—80mg L~(-1),而—Si处理的则为40—70mg L~(-1),表明硅能缓解亚铁对水稻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Ce^3+在pH〈6.2KCl介质中以254.0nm紫外光激发时,在352.0nm处发出具有恒定强度的荧光。因而可选择pH5-6作为测定酸度条件,利用Al2(SO4)3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建立起Ce^3+的流动注射荧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2.0×10^-7—2.0×10^-6mol/l,一元回归方程△F=663600C-0.041(n=10,r=0.9997),检测限6.0×1  相似文献   

7.
硅营养缓解水稻幼苗Cd、Cr毒害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两系法杂交稻“培杂山青”和常规稻“双桂36”幼苗经较高浓度的Cd2+(c=9.6~38.4μmol/L)或Cr3+(c=7.5~25.0μmol/L)处理可使其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叶片的POD活性提高;低浓度Cd2+(c=4.8μmol/L)和Cr3+(c=2.5μmol/L)处理幼苗对上述生理指标有提高作用,但POD活性稍降低.加Si(Na2SiO3)[c(SiO2)=1.331mmol/L]的Cd、Cr处理比不加Si的Cd、Cr处理的幼苗叶片上述生理指标明显提高,且明显降低其POD活性.说明Si在不同程度上起到缓解Cd、Cr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而c(Cr3+)=25.0μmol/L是“双桂36”幼苗的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8.
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多格层根际箱模拟水稻根际环境,研究高镉积累水稻长香谷fOryzasativaL.cv.Choukoukoku)和低镉积累水稻金农丝苗(OryzasativaL.cv.Jinnongsimiao)2个品种水稻生育中后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蜡熟期)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镉积累水稻比低镉积累水稻各时期根际土壤脲酶活性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2个品种水稻土壤脲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分蘖期酶活性最高),2种水稻土壤脲酶活性均在根际s0层达到最高,但其他各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根系距离无显著关系。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高镉积累水稻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在孕穗期酶活性达最高),随后降低;低镉积累水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在分蘖期最高,之后逐渐降低。除分蘖期高镉积累水稻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低于低镉积累水稻酶活性外,其他2个时期前者酸性磷酸酶酶活性均高于后者的酶活。2个品种水稻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期延长不断升高,在整个生育后期,高镉吸收水稻比低镉吸收水稻各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但在蜡熟期时两者无显著差异;在各时期2种水稻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根系S0层达到最大,随着与水稻根系距离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可见,在多重金属污染矿区,土壤酶活性明显受水稻品种、水稻生长时期和水稻根系的影响。该结果可以为研究多重金属污染矿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不同重金属积累程度的水稻品种作物相关关系提供数据支持,给农业生产及土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厌氧消化过程中Fe,Co,Ni对NH4^+—N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论文以血清瓶为间歇反应器,以醋酸钙为基质,研究了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所需要的微量金属营养元素Fe、Co、NI(1.0mg/(L.d),0.1mg/(L.d),0.2mg/(L.d)对毒性物质NH4^+-N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e、Co、Ni对毒性物质NH4^+-N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而且NH4^+-N浓度越高,Fe、Co、Ni对其毒性的拮抗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水处理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化动化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2):178-184
以流动电流为参数。研究了水处理条件下氧还还原过程的电动化学特性,考察了水中KMnO4及其与MnO2+,Fe^2+之间氧化还原作用的流动电流(SC)规律,探讨了氧化还原的初始条件,水处理环境、原水水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投加方式等对流动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中约0.5mg.l^-1的KMnO4可产生SC的峰值,而且当它与Mn^2+和Fe^2+经不同条件进行氧化还原作用时,可通过SC值的变化表现出更为  相似文献   

11.
以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了游蛇属(Naotrix)3种和链蛇属(Dinodon)1种蛇的核型.草游蛇(N.stolata)2n=36,18(15M+1ST+2T)·18m(♀).渔游蛇(N.Piscator)2n=40,16(10M+1SM+3ST+2T)·24m(♀).乌游蛇(N.p.percarinata)2n=40,18(8M十2SM+8T)·22m(♂).赤链蛇(D.rufozonatum)2n=46,20(1M+3SM+16T)·26m(♀).草游蛇和渔游蛇的Nos,赤链蛇的No3为ZZ/ZW型性染色体.草游蛇Z染色体为M型,W染色体为ST型;渔游蛇Z为SM型,W也是ST型;赤链蛇Z为M型,W为SM型.三者Z均略大于W.草游蛇和渔游蛇No4长臂末端有时可见随体.对游蛇属、链蛇属以及游蛇亚科(Colubrinae)已知各属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由光合细菌 P9479 株与酵母 Y9407 株经原生质融合构建的跨界融合子 Foaz 及其亲株在净化豆制品废水反应中0 、0 .1 、5 .0 、10 .0 、100 .0 mg/ L Fe3 + 质量浓度和0 、150 、300 、400 、800 mg/ L Mg2 + 质量浓度下的β-类胡萝卜素色素含量及 B O D5 去除效率.结果表明, Fe3 + 对融合子 Foaz 及光合细菌中β- 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ρ( Fe3 + ) 为5 .0 mg/ L 时,融合子 Foaz 及光合细菌中β- 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w 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4 .9 mg/g 和2 .4 mg/g .而 Mg2 + 对融合子及其亲株中β- 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部分氮杂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及其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媚  沈其龙 《环境化学》1997,16(2):142-145
本文利用蚕豆细胞微核试验评价了10种氮杂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一化合物的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lumo、分子的量负的原子净电荷q建立了较好的相关方程:MN=-2.96(1.14)+4.93(0.48)Elumo+13.68(2.72)q^-R^2=0.94 SE=0.71 F=53.92 P〈0.0005推测此类化合物的至于致毒机制可能是它们作为电荷给予体和氢键予体作用于生物受体而引起的突变。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虎头(H)、克四(K)和Favorita(F)3个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品种的无病毒再生植株进行的微型薯诱导实验表明,微型薯的诱导与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3个品种的微型薯诱导都需要BA,但0.05mg·L-1的IBA能缩短H微型薯诱导所需的时间,而0.05mg·L-1的NAA有利于K在形成的微型薯上再产生新的微型薯,即形成二次微型薯.另外,0.05mg·L-1的IBA能够明显地提高F微型薯的生长量.对此3个品种而言,在1.0mg·LBA+0.5mg·L-1IBA的激素溶液中预处理后的微型薯,在有菌条件下,比对照组更容易萌发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蔓茎堇菜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蔓茎堇菜细胞悬浮培养的条件进行了选择,并测定悬浮培养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蔓茎堇菜细胞悬浮培养的最适接种量为2.0~3.5g(50mL);最适培养基为MS+2.0mg/L2,4-D+1.0mg/L ZT+300mg/L LH+200g/L蔗糖(或葡萄糖),pH5.8;细胞悬浮培养一个周期过程中细胞数目增长的动态基本上是一条S型曲线,对数生长期明显;细胞鲜重(mFW)和细胞干重(mDW)则与细胞  相似文献   

16.
成熟蕃茄匀浆后,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SepadexG-100凝胶过滤和Melibiose-Agarose亲和层析,获得了α-D-半乳糖苷酶(C.E.3.2.1.11)。酶制剂经PAGE检测为一条带;SDS-G-PAGE测得酶Mr为34000;比活力52.9U/mg·;提纯倍数为52901产率为45%.酶专-催化以α-D-半乳糖为末端a-(1,3)连接的糖苷键,以PNPG(对硝基苯-α-D-半乳糖昔)为废物,酶催化反应的Km=0.11mmol/L,Vmax为67μmol·mg1-·min-1.t稳定范是0~35℃;PH稳定范围是4.0~7.0.最适pH为5.1.半乳糖是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u2+、Zn2+、Mn2+、Fe3+、Ag+和EDTA对酶活性无影响.纯酶制剂可作为B型血向O型血转化的工具酶液.  相似文献   

17.
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高宝玉  王秀芬 《环境化学》1994,13(5):415-420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之废料。本文利用煤矸石制备出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探讨了Fe^3+的稳定性与溶液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则产生Fe(OH)3沉淀时的PH越高。研究了PAFC水解产物的ζ电位及絮凝效果随PH的变化情况,比较了PAFC、PAC和PFS的除浊性能,PAFC在PH为7.0-8.2范围内除浊效果最佳,PAFC的除浊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8.
在c(NaCl)=200mmol/L,t=14d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糖高梁(T)成熟叶生长抑制,含水量的下降和质膜透性均明显大于耐盐品种独角虎(D);盐胁迫下,质外体和共质体中Na^+浓度明显增加,增中的幅度是质外体大于共质体,T大于D.相反,盐胁迫下质外体和共质体Ca^2+浓度均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质外体Na浓度则增并没有改变细胞膨压,而可能通过取代质膜上Ca^2+而破坏质膜选择透性,从而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解槽中,以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多孔石墨电极为阴极,金属铁为阳极,在10mA·cm-2的阴极电流密度下,电解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溶解的Fe2+进行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Fenton试剂),进而对有机染料进行氧化反应,使其不饱和双键断裂,从而达到有机染料降解、脱色的目的,在生成Fentonn试剂的反应中,Fe2+被氧化为 Fe3+,生成的 Fe3+在阴极得电子后重新被还原为Fe2+,因此,在电解槽中 Fe2+起着催化剂的作用.COD的去除率大于80%,脱色率达100%.脱色速率的测定表明其为一级反应,反应速度常数k等于l.98 × 10-4s-1.  相似文献   

20.
稻田甲烷排放量估算和减缓技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估算了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为11.335Tg。提出了一些减缓稻田甲烷排放措施,包括:(1)使用稻田甲烷抑制剂;(2)肥料管理;(3)水分管理;(4)筛选低排放率、高产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