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8):4-4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浩 《绿叶》2012,(3):45-48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缺乏竞争力、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先天优势不足;地区补贴政策各异,使新能源车企难以在异地推广产品,更多只能本地化营销。新能源汽车产业期待一个有序、健康的发展环境,这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标准、政策、法规,给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与引导,需要新能源车企苦练内功,需要配套产业链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力量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4.
在文章中我们首先描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在整个汽车市场消费低迷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谓是大放异彩。新能源汽车具有众多优点,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但不可否认,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贴退坡,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针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引导预期、政策试错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和申请补贴过程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特征,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三种均衡并用逆推归纳法对其进行验证,得出影响均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造假的成本与期望风险成本,影响因素还包括政府误判损失。结合此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环境技术》2010,28(4):3-3
为落实《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合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近日,“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汽车电子标准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在上海举办。  相似文献   

7.
政府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政府和企业在实施和申请补贴过程中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特征,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三种均衡并用逆推归纳法对其进行验证,得出影响均衡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造假的成本与期望风险成本,影响因素还包括政府误判损失。结合此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提供理论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刘蓉 《环境技术》2005,23(1):39-42
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我国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必须采取系统措施,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把发展汽车产业、城市建设和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石油需求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中国环境友好汽车在线评估系统为基础,以汽车绿色得分为主要评价指标,依据各大主流汽车网站7,对微型车、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豪华型车、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多功能车(MPV)、跑车及新能源车在内的共十大类汽车进行了排名。为消费者、生产商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准确科学的消费、生产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技术     
《环境教育》2011,(9):6-6
工信部定调新能源路线 混合动力车将重新上位 从狂热的纯电动技术,转向以节省和替代燃油为目标的各种节能技术l共同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回归理性。“在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过渡期一定要抓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段颀 《绿叶》2012,(3):8-13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汽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仍然微不足道。在这一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示范意义大于现实意义,二是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各种扶持政策和财政补贴,三是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性理由主要是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而高能耗与重污染正是传统动力汽车显著的负外部性特征。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注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发展过程又注定是独特的。在考虑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问题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能源结构,以及由此决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是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标准动态     
<正>我国首批四项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技术团体标准隆重发布10月26日下午,"2017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暨首批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发布会"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上,隆重发布了由吉林省汽车电子协会组织起草的我国首批四项高寒地区新  相似文献   

13.
贾新光 《绿叶》2012,(3):34-38
发展新能源汽车,我们不乏赶超、跨越式思维,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少有"耐得住寂寞"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投入与开发;补贴政策陆续出台,但我们的一些新能源汽车却因地方保护主义,遭遇了"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都卖不了"的困境。对消费者而言,其最关心的价格、质量、用车是否方便、维修成本等问题尚且不论,他们连接触新能源实车的机会都很少,具有使用体验的更少,这又如何让他们放心购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日益发展,动力电池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上的动力电池报废问题也日益严重,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受到环保行业的广泛关注。论述废旧动力电池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概括废旧电池的处理与发展的基本状况;着重分析废旧电池未来的回收利用及环境无害化处理体系应用,加大对其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前景进行预测,以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技术》2010,31(6)
<正>由于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我国国产汽车产销量在2009年突破130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家。然而,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并不会因此止步。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即将出台,中国汽车行业的第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汽车污染控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北京市在治理技术政策和具体措施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路径主要是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工具可以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养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依赖政策红利,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发展的习惯。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激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持续地进行公平与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外部激励路径转换的重点是在国家和企业层面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和可预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化石能源为动力的传统汽车难以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以非常规车用燃料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对解决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32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用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所得税税负与企业研发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流转税税负和研发支出的关系不显著。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旨在激励新能源汽车公司提高研究开发投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力武 《绿叶》2012,(3):39-44
随着传统能源的衰竭和环保压的增强,未来5~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上将遵循节能(降低总能耗)、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欧美汽车大国均不断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市场化投入,使得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从国际比较经验来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性举措大体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车用替代燃料的开发和推广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对生产和使用的补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抢占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20.
龚慧明 《绿叶》2012,(3):14-20
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产品,新能源汽车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产业政策不仅应该侧重于技术研发的支持和公平竞争的维护,更需要强化产品跟踪评估和质量监管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并依据评估和监管的结果,及时调整政策的支持方向和力度,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