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处理过程中,常规工艺难以去除污染原水中的土腥味和霉烂味,产生这些嗅味的化合物主要是二甲基异冰片(2-MIB)和土臭素(Geosmin)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给水处理中嗅和味的现状,水源水中嗅味物质去除方法及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嗅物质的产生及其去除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鑫辉  余健 《环境工程》2006,24(4):88-90
提出生物法去除水中的异臭异味物质是一种效率高而费用低廉的有效措施,并对致嗅物质的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污水厂处理过程中逸散的异养细菌和真菌微生物气溶胶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滤池对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异养细菌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真菌的去除率随着进气微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的进气气体流量有利于微生物气溶胶的去除,异养细菌和真菌的去除率均随着生物滤池进气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合微生物气溶胶去除的最佳填料湿含量范围为40.5%~61.8%,过高和过低填料湿含量均不利于微生物气溶胶在生物滤池中的去除。因此,在实际生物除臭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应控制合适的进气微生物浓度、进气气体流量和填料湿含量,以保证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同时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特征及其对溶解性有机碳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养菌总数计数(HPC)法检测了北京地区J水厂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量,并分析了活性炭滤池进出水中有机物的组成、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微生物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不同炭龄、不同运行周期活性炭滤池中的微生物量有显著的差异.由于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碳(BDOC)占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比例较小,且受微生物数量、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对DOC的去除效果极为有限,在1.5年和5年炭龄活性炭滤池中对DOC的去除率仅占总去除率的18.8%和26.4%.此外,微生物对较为敏感的嗅味物质2-MIB和geosmin去除作用也不显著,去除率在15%以下(初始浓度为100ng·L-1);在使用5年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对2-MIB和geosmin去除率为12%和14%,分别占总去除率的32%和29%.因此,北京地区地表水净水厂活性炭滤池中微生物对有机物控制的贡献率较低,对DOC的去除主要以活性炭的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谈谈水中的异臭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的水没有异臭味,当水中出现异臭味时,标志着该水已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这时就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或某些工业用水使用了.水中臭味的种类很多,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就水中异臭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作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在运转中几种类型净水设备去除水中有机致突变物效果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其中基本上以混凝沉淀、砂滤、氯化消毒为主体的净水设备,如双层接触滤池、水力循环澄清池、压力滤池等,不但不能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而且还能形成一些直接致突变物;生物滤池没有去除效果;臭氧能使水的致突变性减少约40~60%;生物活性炭净水设备对去除水中致突变物质具有良好的效果;深层地下水较少或没有受到有机致突变物的污染,其致突变性测定结果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水中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活性炭滤池能有效去除常规工艺出水中CODMn、UV254、三氯甲烷生成势和一溴二氯甲烷生成势,但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新鲜活性炭滤池对这些有机物去除效果更显著。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二溴一氯甲烷生成势升高,而新鲜活性炭滤池对二溴一氯甲烷生成势有时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通常会产生土霉味的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常规工艺对其去除能力有限。本文以根本性去除水中异嗅味为目标,尝试采用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手段,有效解决原水致嗅物超标问题,是值得一用的解决饮用水嗅味问题的应急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生物滤池表面接种MIB(2-甲基异茨醇)及geosmin(土臭素)降解菌,增强生物滤池的作用,并探讨臭氧-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对MIB和geosmin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单独接种生物滤池可使ρ(MIB)和ρ(geosmin)从初始的500ng/L分别降至125和112ng/L,MIB和geosmin的去除效果先随EBCT(空床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当EBCT大于20min后无明显变化;随着滤料深度的增加,滤池生物量逐渐降低,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缓慢.在接种生物滤池前增加臭氧单元,当EBCT为20min、臭氧投加量为2mg/L时,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去除84%的MIB和94%的geosmin,其中接种生物滤池单元中生物量随滤池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滤料深度为100~200mm时,单位高度滤料的去除率最高. 采用臭氧-接种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MIB和geosmin.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15,(10)
<正>臭气如今已成为扰民的公共污染,检测仪器似乎也拿它没办法,那该如何处理呢?空气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来历不明的臭气,来自垃圾处理场、工厂,甚至是住宅的空气中偶尔会飘散令人发呕的气味。这些臭气,专业名称我们称其为恶臭,是损害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如今环保部门不时就会接到臭  相似文献   

11.
恶臭,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据日本环境厅的统计,1987年日本因恶臭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达12,480件,日均34件。近10年来,构成恶臭的主要成份已由以前的畜产业转为厂矿企业、家庭净化槽和下水道排出的废弃物。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臭气的成份有百余种,其中氨臭、三甲胺臭、甲基硫醇臭和硫化氢臭占恶臭总数的80~90%,称为四大恶臭。为消除这些恶臭,仅日本国产的除臭剂就有200种,1986年各种除臭剂的总销售额达400亿日元。水产加工业产生的臭气是很严重的,这是从腐烂的鱼体内产生的三甲胺臭。为了消除,以前多是采用活性碳和芳香性物质作除臭剂。将活性碳置入冷藏库后,应用其物理特性可以把冷冻物品产生的臭味吸收。但是,当活性碳吸收的臭气超过其饱和点时,就会产生逆反现象释放臭味。最近,日本卡尔发化学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卡尔发VL—  相似文献   

12.
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是饮用水中存在的主要致嗅味物质,活性炭吸附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嗅味物质去除技术,文章重点介绍了影响活性炭吸附的各种因素,对化学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去除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MBBR工艺和陶粒生物滤池预处理黄河中下游微污染黄河水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陶粒生物滤池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CODMn的去除效果接近,但前者对UV254、三氯甲烷前体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均远远高于后者。陶粒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略高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陶粒生物滤池出水中的亚硝酸盐氮浓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集约化养殖技术促进了养猪业的高效发展,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来.为正确识别养猪场恶臭物质组成、建立基于关键致臭物质的恶臭气体预测模型、感官评估恶臭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对天津市某养猪场母猪舍、育肥舍及舍外的恶臭气体进行采样.应用GC-MS,分析物质组成;根据阈稀释倍数计算结果,确定关键致臭物质;通过研究各组分对复合恶臭的影响,建立复合恶臭气体预测模型;结合臭气浓度与人群实际心理感受,提出养猪场厌恶临界点.结果表明:①该养猪场共检出恶臭物质48种,各类型恶臭物质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w(氨)> w(含氧烃)> w(硫化物)> w(烷烃)> w(卤代烃)> w(烯烃)> w(芳香烃).②该养猪场关键致臭物质为氨与乙醇,其中氨对复合臭气浓度的影响最大.③养猪场复合恶臭气体预测模型为O=0.34I1+0.75I2+5.81(其中,O为复合臭气浓度指数,I1、I2分别为乙醇和氨的恶臭气体指数),经实际样品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④养猪场气味属厌恶范畴,厌恶程度随臭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⑤养猪场厌恶临界点为13,即臭气浓度大于13时,就会对人群产生干扰.研究显示,养猪场恶臭气体组成复杂,对人群的干扰可以用愉悦度进行评价,根据关键致臭物质可以预测感官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研究橡胶制品行业异味污染成因,采用仪器和感官分析方法对轮胎企业、橡胶板管带企业、橡胶零件企业、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企业和再生橡胶制品企业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气味活度值法确定炼胶、硫化、脱硫工序特征异味物质,使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法筛选橡胶制品行业前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结果表明:①炼胶、硫化、脱硫工序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15.723 5、4.660 9、98.816 5 mg/m3.②共识别出150种VOCs和异味物质,主要包括正己烷、正庚烷等脂肪烃,苯乙烯、二甲苯等芳香化合物,丙酮、甲基异丁酮等含氧化合物,以及二甲二硫、二硫化碳等有机硫化物.③依据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脱硫工序及所有采样企业厂界臭气浓度值均超标,其他生产工序的有组织废气的臭气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④行业主要致臭物质包括异丁醛、异戊醛、己基硫醇、丁基硫醇、苯乙烯和三甲胺等.⑤行业前20项优先控制污染物包括苯乙烯、甲基环己烷、三甲胺、二硫化碳、1,2,4-三甲苯、甲基异丁酮、对二甲苯、乙醛、羰基硫、乙苯等.研究显示:炼胶、硫化工序TVOC平均排放水平较低,主要致臭物质种类基本相同;再生橡胶制品脱硫和精炼工序的TVOC排放水平较高,异味污染严重,需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改进行业技术工艺及加强行业标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LFSA-GC技术测定水体臭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一种水体臭气的定量测定方法—单向一次性吹脱测臭 (LFSA -GC)技术 ,并用该方法对武汉东湖水体的一种致臭物质geosmin进行了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MnOx负载于石英砂表面形成MnOx滤料,并以此构筑滤池,开展动态试验,考察了滤池的启动周期、污染物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表征MnOx结构变化和灭活滤料表面微生物等方法探究了MnOx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运行第1d滤池出水锰即可达标,运行至第9d,滤池启动完成,可实现对水中锰和氨氮的同步有效去除.滤池可稳定同步去除锰和氨氮的最大平均浓度分别为1.4和1.6mg/L,滤速为6m/h,且通过提升水中溶解氧含量可进一步增强滤池对锰和氨氮的去除效果.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滤池运行过程中, MnOx由相对密实的颗粒堆积形态逐步发展为多孔的一体化海绵状结构,其组成由ramsdellite和birnessite型MnO2,逐步发展为buserite和birnessite型MnO2,但元素组成相对较为稳定.结合滤料表面的微生物灭活实验,认为滤池稳定运行阶段,MnOx对锰的去除主要为非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5 000 m~3/d规模的生产性运行条件下,通过对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与砂滤池在非排涝期和排涝期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排涝期微纳米陶瓷板曝气-活性无烟煤滤池相比砂滤池,对臭和味、浊度、氨氮、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加;排涝期改造后的滤池相比砂滤池,臭和味明显减弱,基本察觉不到臭和味,滤池改造后并不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滤后水平均浊度维持在0.5 NTU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提高30%以上,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提高约20%,三卤甲烷生成势降低约16%。非排涝期时改造滤池与普通石英砂滤池运行工况基本一致,无需启动微纳米曝气系统,不增加运行成本;排涝期时启动微纳米陶瓷板曝气系统,增加的水厂运行成本不高于0.1元/m3,运行效果良好,显著提升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9.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相似文献   

20.
外加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北方某磷含量较低的水库水源水作为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原水,在其中添加微量的磷源,考察磷源对陶粒滤池生物膜的影响.试验中安装了两套相同的陶粒滤池,以便进行比较研究.原水直接进入陶粒滤池A(BF-A),原水中添加25μg/L的PO4^3--P(H3PO4)后进入陶粒滤池B(BF-B).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所用原水,添加磷源后,生物陶粒滤池内的生物膜发生明显的变化.BF-B中陶粒生物膜的细菌数量高出BF-A17%~27%,脂磷含量高出BF-A13%-22%,微生物耗氧速率高出BF-A35%-45%,BF-B对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优于B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