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比较分子场(CoMFA)方法分析了一组卤代苯及其衍生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所建立的CoMFA模型有很好的自身一致性和较强的预测能力。对系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的立体效应是描述其毒性和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的重要结构参数;毒性大小与取代基体积大小有关,取代基体积愈大则毒性愈大。  相似文献   

2.
分子表面积的精确和经验计算及其在QSAR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大仁  黄庆国 《环境化学》1994,13(3):234-238
本文列出了精确计算分子表面积的公式,在分子几何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可用此式得到准确的分子表面积,用该法对20种氯代酚进行了计算,所得分子表面积能很好地预言其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并且用分子表面积(或取代基数)加上OH基的表面积,能很好预言其对发光菌的产性。此外,还提出了计算公子表面积的经验方法-碎片加和法,此法应用于某些取代烃化合物,也得到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王连生  张正 《环境化学》1994,13(2):123-128
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29种氯取代和硝苯取代的苯硫(砜、亚砜)基乙酸酯的毒性,通过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分析发现:此类化合物的毒性主要与其取代基的电荷效应相关,电荷的区域分布对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有重要影响。推测该化合物的毒性机理是毒物分子与发光反应中的主要辅酶FMNH2形成了氢键。还发明:在这类链状毒物分子中,远离活性中心一端的基团具有脱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海弧菌对有毒酚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敏感性,为建立酚类衍生物对青海弧菌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模型,分析了16种酚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与对青海弧菌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了酚类衍生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并优化筛选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的1阶路径指数(~1χ)和分子形状指数的2阶特征指数(K_2)及1阶和2阶指数乘积值(K_4),用这3种指数与对青海弧菌的毒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971。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将这3种分子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毒性值作为输出变量,采用3:2:1的网络结构,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法获得满意的QSAR预测模型,总的相关系数r为0.996,计算得到的毒性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98%,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酚类衍生物毒性的能力,可以看出神经网络方法对酚类化合物发光菌毒性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的统计学意义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靳立军  王连生 《环境化学》1999,18(2):127-130
本文研究了反应性化合物取代苯甲醛衍生物对大型蚤的48h急性毒性,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探讨了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其毒性主要取决于苯环上取代基的Hammett电效应常数。模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29种氯取代和硝基取代的苯硫(砜、亚砜)基乙酸酯的毒性,通过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分析发现:此类化合物的毒性主要与其取代基的电荷效应相关,电荷的区域分布对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有重要影响.推测该化台物的毒性机理是毒物分子与发光反应中的主要辅酶FMNH_2形成了氢键.还发现:在这类链状毒物分子中,远离活性中心一端的基团具有脱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取代苯甲醛衍生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立军  王连生 《环境化学》1999,18(2):127-130
本文研究了反应性化合物取代苯甲醛衍生物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48h急性毒性,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探讨了其毒性作用机制,发现其毒性主要取决于笨环上取代基的Hammett电效应常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的分子表面积与双区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基团贡献法原理计算分子表面积(TSA)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多环芳烃(PAHs)的TSA,并以双区理论为基础,研究PAHs的分子表面积与致癌活性的关系,将TSA参数引入双区理论方程,通过本文提出的理论方程对PAHs的致癌活性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对双区理论进行了分子表面积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有机污染物分子表面积与其理化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讨论了分子表面积与有机污染物理化参数的关系。分子表面积与分配系数、溶解度等参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表面积是预测溶解度、分配系数等参数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醇和酚类等有机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有机合成、食品工业等领域,但生产中排放于环境的这些物质,会对生物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为建立包含醇和酚类有机污染物对欧洲林蛙蝌蚪及梨形四膜虫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模型,计算了227种有机污染物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和分子形状指数,优化筛选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的0X、1X、2X、4X和5Xc、分子形状指数的K1和K2共7种参数,将这7种结构参数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变量,110种有机污染物对欧洲林蛙蝌蚪的毒性值作为输出层变量,采用7:8:1的网络结构方式,构建了令人满意的对欧洲林蛙蝌蚪毒性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程总相关系数r为0.988,毒性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0.14。为检验指数的普适性,同样用这7个结构参数与117种醇和酚类化合物对梨形四膜虫的毒性进行分析,所得神经网络模型的总相关系数达到0.997,对梨形四膜虫毒性的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仅为0.065,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有机污染物对林蛙蝌蚪及梨形四膜虫急性毒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神经网络法预测分子总表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有机分子的总表面积,提出一组分子描述码(描述分子的分支性、不饱和性和成环性)作为输入的特征参数,预测结果:对于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芳烃、卤代烃、醇、醛、酮、酸、酯、胺、硫醇、杂环等14类有机物平均误差为2.58%,对于多环芬烃平均误差为2.88%。根据ANN法提供的信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分子总表面积与分子描述码之间的关联式,用它估算分子总表面  相似文献   

12.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Kow)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rption coefficients (Koc) were determined for 14 fluorinated benzene derivatives.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were developed using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and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s. The substitution by F in benzene derivatives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Koc than on Kow.  相似文献   

13.
以工业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钠基膨润土为原料,采用水溶液吸附的方法和高温活化法合成阳离子膨润土复合材料,用次甲基蓝滴定法测定膨润土与阳离子膨润土的吸蓝量;用BET氮气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最后用阳离子膨润土处理染料废水.结果表明,与膨润土相比,阳离子膨润土的吸蓝量和比表面积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吸附量的增加,吸蓝量和比表面积都增大,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的脱色率和COD的去除率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改性活性炭对苯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道  彭立新 《环境化学》1992,11(4):19-24
本文研究了用H_3PO_4,SN (以 NaNO_2为主的复盐) 等改性的活性炭对苯的吸附性能,在不同苯浓度和空述下,经适当改性的活性炭对苯的吸附容量大于活性炭本身,探讨了改性活性炭的表观比表面与其吸附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厦门西海域典型站位二甲基硫化物的周日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倩  金晓英  李猛  袁东星 《环境化学》2006,25(3):351-35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规律,与浮游生物昼夜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DMSO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浮游植物优势种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影响DMS,DMSPt,DMSPp和DMSPd的浓度,未见其对DMSO的影响.DMS,DMSPt和DMSPd的浓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突如其来的暴雨使表层海水中DMS和DMSP的浓度显著增加,亦未见其对DMSO影响.海水中的盐度和硝酸盐浓度与DMS,DMSP和DMSO浓度的周日变化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部分苯衍生物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毒性及QSA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半静态培养法测定了29种苯衍生物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48h抑制毒性,并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苯衍生物对黄瓜种子发芽率的抑制毒性不仅与化合物的疏水性(lgKOW)有关,而且与其分子最低未占轨道能量(ELUMO)有关.  相似文献   

17.
张大仁  赵立新 《环境化学》2000,19(3):209-214
将遗传算法引入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中,对变量进行造反选择,可同时建立几种比较好的QSAR模型,并以交互验证的决定系数作为适应函数,以保证模型质量的可靠性。将其分别应用于氯代酚和单取代苯系列化合物,均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时,在这些应用中也反映了遗传算法在变量选择中存在的局限性,限不能保证选择的所有变量在模型中都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