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克制效应城市富营养化水域由于接纳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加速了湖泊老化,湖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破坏。有关专家在对石菖蒲、五刺金鱼藻、孛萁属水草、凤眼莲、宽叶香蒲等几...  相似文献   

2.
磷对云龙湖富营养化优势藻及混合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氮磷等营养盐的增加和藻类的过度增殖是富营养化的主要标志。大多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受磷元素的制约。研究表明富营养化水体的不同藻类对磷含量的依赖性各不相同。通过研究在相同氮浓度,相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纯种小球藻和硅藻以及天然混合藻生长速度的影响,发现在氮浓度充足的情况下,磷含量高促进小球藻生长;对硅藻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天然水体混合藻生长速度与磷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水体及沉积物氮磷水平对附植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沉积物及水体氮、磷浓度对附植藻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升高对苦草(Vallisnerianatans(Lour.) Hara)上附植藻类生长、群落组成及其体内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水中氮、磷含量升高,附植藻类生物量及附植藻类氮、磷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水体可获得的氮、磷浓度升高,附植藻类的相对丰度有所变化,舟形藻(Navicula)、小球藻(Chlorella)及微囊藻(Microcystis)相对丰度随着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直链藻(Melosira)则相反,但舟形藻、直链藻、微囊藻、小环藻(Cyclotella)和小球藻均为群落的优势属种.沉积物氮、磷含量升高对附植藻类生物量、优势种丰度及群落氮、磷含量影响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实验条件下,沉积物氮、磷含量对附植藻类影响不大,而水体氮、磷浓度升高显著地促进了附植藻类生长.研究结果也为解释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衰退及消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绵(Spirogyra)的除磷特性及其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除磷和微型藻类生物生长的抑制问题,研究了水绵(Spirogyra)的除磷特性及其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蓝藻中的Microcystis aeruginosa、绿藻中的Scenedesmus为代表,研究了Spirogyra对微型藻类生物生长的抑制特性.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Spirogyra对以上2种藻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Chlorella的生长也有同样的抑制作用;共培养、Spirogyra培养液及其过滤液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Scenedesmus生长的影响等实验表明,这种抑制作用是因Spirogyra生长的代谢分泌物或其共生微生物而引起.用总磷(TP)浓度小于1.60mg·L-1的模拟湖水进行实验,发现Spirogyra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磷的去除效率与氮营养物成份有关,NH4 -N/NO3--N质量比为3:7时除磷效率最高.除磷过程中无机氮磷比的变化规律表明,除却Spirogyra同化除磷之外,Spirogyra生长会引起水体pH升高,从而诱导磷沉积是除磷的重要机制之一.Spirogyra对微型藻类生长良好的抑制性能以及除磷特性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水源水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淑芳 《环境科技》2005,18(4):54-56
对于因人类活动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并在其中不断积累,引起部分藻类和水生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着重从控制外源输入、降低内源负荷、去除营养物等3个方面。对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措施进行了概括和比较,时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析环境因子对城市缓流水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寿泉 《环境科技》2007,20(6):13-16
水体富营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造成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氮和磷,尤其是磷.对于大多数外源磷得到控制的水体来说,底泥磷的释放对长期维持藻类生长,促进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底泥对磷的释放与吸收是有条件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采用实验模拟的方法,考察温度、pH值、扰动、溶解氧、不同深度、覆盖等环境因子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进行初步为城市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及治理积累基础资料和信息.  相似文献   

7.
水体氮磷浓度对两种沉水植物上附着藻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富营养化进程中湖泊水体氮、磷浓度升高对不同沉水植物上附着藻类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设置3组不同氮磷浓度,研究了常见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上附着藻类生物量及其种群组成.结果表明,附着藻类生物量随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呈显著增加的趋势;狐尾藻上附着藻类生物量均高于苦草,且随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浓度升高差距越来越大.不同沉水植物上藻类群落组成均以硅藻门、蓝藻门及绿藻门占优势,但优势藻组成和优势藻数量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淡水水体附着藻类生态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朝阳区清河水为原水,开展碳素纤维生物修复试验,考察生物膜从形成到成熟及处理过程中碳素纤维外观、生物相结构、氮磷浓度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碳素纤维在3 d内挂膜成功且生物相丰富,说明其生物亲和性强,吸附性能好. 碳素纤维生物膜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TN、TP、NH4+-N去除率分别达40%、60%、98%,其中对氮、磷的去除以吸附水体中颗粒态污染物为主. 碳素纤维生物膜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蓝藻的抑制作用显著,藻类总密度和蓝藻密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延迟6 d,且藻类总密度及蓝藻密度都低于对照组. 碳素纤维生物膜还影响水体中的藻类群落结构,试验期间水体中以硅藻为主,蓝藻所占比例平均为22.4%,而对照组中以蓝绿藻占优,蓝藻平均所占比例高达47.2%.   相似文献   

9.
关于废水中氮和磷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存在的氮和磷一旦排入天然水体,就会造成藻类繁殖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将氮和磷从废水中有效去除是非常必需的.本文从污水处理厂提高脱氮除磷的工艺出发进行研究,对进一步强化仅通过生物作用去除氮、磷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将深度处理单元加入到污水处理厂中,减少出水指标和对地表水的影响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张智  林艳 《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52-54,76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水体,使得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不断积累,部分藻类及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可以采取截污、清淤挖泥、引水冲污等工程性措施,也可以采取利用生物生长需吸收氮磷营养物质这一自然过程来达到去除氮磷的目的,即生物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氮磷胁迫下藻-菌群落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蓝藻水华在我国太湖与滇池等淡水湖泊频繁爆发,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氮、磷则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因子。文章通过藻细胞计数、细菌群落的DGGE监测,以及典型对应CCA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的氮磷浓度、N/P比对藻-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浓度和N/P比均会影响藻类生长,其中,氮磷浓度较N/P比对藻类生物量的影响更大;N/P=12为藻类生长的最适条件,氮限制(N/P=3)和磷限制(N/P=48)均会抑制藻类生长;添加外源氮磷可促进细菌的生长,提高其多样性,但随着N/P比的提高,其种群多样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群落主要由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其次是α-proteobacteria,然后是Bacteroidetes和γ-proteobacteria。与氮、磷营养盐相比,藻类群落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某市污水厂最终出水模拟水池及实际受纳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水力停留时间、氮、磷营养物对叶绿素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叶绿素a浓度越低,富营养化的程度越低;水中磷酸盐浓度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pH、DO值可以作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预警指标。同时对有再生水补充的景观水体和没有再生水补充的景观水体进行监测对比,得出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上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方气候特点解决湖库水源水富营养化问题,构建了水生微宇宙模型模拟自然环境下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和富营养化的关系、总磷的变化规律与藻类增殖的相关关系,考察了富营养化不同阶段藻类演替规律及优势种属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22~35℃时,藻类随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在30~35℃时比增殖速度升高极快。富营养过程中,磷只在富营养化初期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决定因素;影响水体中总磷浓度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水体中磷的本底值、自养生物生长利用和底泥的释磷作用,而底泥和水体交换起主导作用;富营养化藻类增殖过程中共鉴定出藻类29属,藻类种属数先升高后下降,由最初的13种增加到24种最终下降到7种,最后确定水华优势藻属为微囊藻属、水华鱼腥藻、束丝藻属和黄丝藻属。随着藻类增殖,藻属数逐渐减少,水华藻类的优势明显,占藻类总数的比例由第2周的21.95%上升到第16周的99.20%,浮游藻类的物种多样性减退,优势种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4.
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和工农业生产污水流入水体后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繁殖,影响城市供水水质.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引起蓝藻水华污染问题,对饮用水安全形成了严重危害,藻类的去除技术日益成为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常用的混凝除藻、预氧化法、气浮法、生物法及多种组合工艺进行除藻的方法,认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使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提高.同时,还提出了突发性藻类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用水库、人工湖泊作饮用水源会遇到不少环境污染问题,使水质受到威胁,水处理变得困难。其中最麻烦的是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过多而造成的富营养化。在大多数湖泊中藻类的生长,也即富营养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入水体中磷的量。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的研究,湖水中的总磷浓度与透光层的叶绿素a浓度有显著的相关统计关系,因此必须控制磷进入水体。湖泊、水库底部的底泥也是重要的营养物来源,它可以连续向水中释放营养物使藻类大量繁殖。富营养化在浅水湖泊尤为严重,水库、人工湖泊一般来说不会太深(<20米),所以更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富营养化浅水湖泊附泥藻类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营养盐之间的关系,于2015年6月9—15日对太湖进行高密度布点采样,研究了太湖表层沉积物上附泥藻类生物量及表层沉积物和水柱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征)空间异质性明显,最小值为0.07μg·g-1,最大值为1.66μg·g-1,平均值为0.34μg·g-1.附泥藻类生物量在太湖西北部及东太湖较高,其次是贡湖湾、梅梁湾及东部沿岸,在西南部湖区较低;太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水体中氮、磷含量在竺山湾、梅粱湾及太湖西部明显高于其它湖区;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氮、磷等元素含量空间异质性显著,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及各种形态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水体中总氮、总磷分布特征类似,表层沉积物总氮及TOC的含量在太湖西北部(包括竺山湾)、梅梁湾、东部湖区(包括东太湖、胥口湾)较高,在西南部湖心区较低;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与水体氮、磷含量、沉积物氮、磷及不同形态磷(Ca-P除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18,p0.05).由此可见,太湖附泥藻类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既受水体氮、磷浓度的影响,也受沉积物氮、磷等营养水平的制约.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附泥藻类在太湖生态系统中功能,以及深入探求太湖富营养化治理途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泊沉积物既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储存库,也是水体营养盐的二次污染源,可以缓冲水体氮磷浓度变化,进而影响水体营养盐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藻类生长.本文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沉积物参与下外源氮磷脉冲式输入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和藻类生长的影响,并阐明氮磷在沉积物、水和藻类间的迁移转化及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当以0.30 mg·(L·d)~(-1)的速率脉冲式输入氮时,实验组(有沉积物)水体氮浓度远低于相应的对照组(无沉积物),沉积物参与下水体氮约以0.144~0.156 mg·(L·d)~(-1)的速率脱除,根据单位面积估算水体脱氮速率约为40.793~44.193 mg·(m~2·d)~(-1),脱氮量约占外源氮的48%~52%;而相应对照组水体约以0.021~0.039 mg·(L·d)~(-1)的速率脱氮,脱氮量仅占外源氮的7%~13%,可见沉积物-水界面作为浅水湖泊反硝化等脱氮过程的主要场所,对减轻湖泊氮负荷具有重要贡献.当以0.015 mg·(L·d)~(-1)的速率脉冲式输入磷时,沉积物表现出明显的"汇"效应,约52%~58%外源磷以2.210~2.422 mg·(m~2·d)~(-1)的速率汇入沉积物,其余约23%~26%外源磷被藻类吸收,约20%~22%则以溶解态存在水体,可见沉积物的参与能有效地缓冲水体磷浓度对外源磷的响应.无外源输入时,沉积物充当磷源,以约0.310~0.468 mg·(m~2·d)~(-1)的速率释放磷供给藻类生长.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O-Chelex DGT)原位高分辨分析显示,沉积物间隙水中有效态磷浓度远高于上覆水,并与二价铁显著相关,表明受铁结合态磷的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状况发生改变会造成内源磷的大量释放.总的说来,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时,沉积物中的磷可以缓慢释放进入上覆水中并供给藻类生长,延滞水体对外源控制的响应.因此,在湖泊蓝藻水华治理时,氮磷协调治理可以起到更快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香溪河库湾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水库调度带来的扰动影响,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河口底泥营养盐释放为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增加了风险。文章通过在香溪河库湾河口采集底泥和水样,室内模拟扰动条件下,藻类外吸收源、扰动及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对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及外吸收源并存时,底泥氮磷释放量增大;扰动作用对磷释放影响较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弱,但对氮释放影响较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影响大;底泥释磷量随底泥-水界面浓度梯度升高而增大,释氮量则受其影响较小。三峡水库泄水和水华暴发、藻类大量繁殖将促进香溪河库湾底泥营养盐释放。  相似文献   

19.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面临的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碳(C)、氮(N)、磷(P)等生源要素是控制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随着日益强化的流域污染治理工程的实施,流域外源氮磷输入通量显著减少,但很多湖泊水体的氮磷浓度并未如预期那样显著降低,藻类水华依然频发,湖泊内负荷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湖泊内负荷聚焦的C、N、P等生源要素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往往以有机质为主要载体,藻类生长过程伴随着C、N、P的吸收和有机质形成,而有机质在水体沉降和沉积物早期成岩过程中的矿化降解则伴随着C、N、P的释放。虽然C、N、P等生源要素都伴随着颗粒有机质矿化而活化再生,但它们在此过程中并不是等比例活化释放。国内外有关有机质降解过程中生源要素活化行为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1)水体颗粒物的C∶N和C∶P比值随水体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表明水体颗粒态氮和颗粒态磷通常具有比颗粒态碳更快的矿化速率;(2)缺氧条件下有机质降解过程磷比碳优先释放且强度远高于富氧环境;(3)微生物及其驱动的聚磷酸盐循环和酶水解作用可能是导致有机质降解过程磷优先活化的重要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后,有机质降解过程磷优先活化...  相似文献   

20.
水质与水体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炼识别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合理控制是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滨海地区地表水咸化问题突出,混盐水体(含盐量500~30000 mg·L-1)众多,其中,许多混盐水体还同时面临富营养化加剧及水华的威胁.因此,本文以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混盐水体清净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合藻类生长模拟实验,对其富营养化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表明,总磷和矿化度为清净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a浓度与矿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总磷和矿化度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较好地预测叶绿素a动态.水体含盐量在15000~25000 mg·L-1的范围适宜藻类生长增殖,而当盐度小于10000 mg·L-1或大于30000 mg·L-1时,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在清净湖当前氮浓度水平下,磷含量增加会促进藻类生长增殖,藻类生长速率呈P3组(10∶1,氮磷比)P4组(5∶1)P2组(20∶1)P1组(50∶1)P0组(无磷培养液),氮磷比为10∶1时最适宜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