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名公民都应该做、都必须做到的一件事情。比如说我,一位不怎么起眼的少先队队员,却做到了保护环境这一"小事"。其实,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总会有一点害羞。不过,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教训,使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那天下午风和日丽,我单手拎着装满垃圾的垃圾袋,慢吞吞地走向楼下的垃圾桶。还剩一两步路时,因为懒惰,我将手中的垃圾非常随意地向垃圾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五一期间,我去了江苏南京,也顺便对南京的环境以及当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进行了探究。我先是询问了几位已经毕业了的青年人一些垃圾分类的常见问题,例如"四个常见颜色垃圾桶的区别""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等,这些问题对于他们是极容易的。然而,当我的问题更加具体,如"使用过的纸巾是属于什么垃圾""旧衣物属于什么垃圾"时,大多  相似文献   

3.
<正>公众素质或多或少闪烁着某种"劣根性",而只指责公众的"劣根性",往往会遮蔽政府责任。让公众懂得在出行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政府的义务。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如果说印象最深,可以用两件事来概括:一是"堵",二是"垃圾"。与节日喜庆气氛极不协调的是"垃圾"新闻频现,不仅污染了节日环境,也引起了众多人的思考。10月1日早晨,中秋夜过后,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是市民及游客赏月留下的,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10月2日《新京报》);特别是,在首都北京,隆重、庄严的升旗仪式  相似文献   

4.
正从去年六月起,我们小区就刮起了垃圾分类的"大风"。我一直懵懵懂懂,垃圾分类那么麻烦,真的有必要吗?直到那一次……"小雨,去帮妈妈把放在门口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妈妈把垃圾袋递给我,转身又忙去了。我撇撇嘴,极不情愿地拎着袋子下了楼。哎,怎么这么多垃圾!垃圾桶已经堆满了各种垃圾,如一座高山,时不时还  相似文献   

5.
<正>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近年来,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本着"绿色创城我先行"这一宗旨,率先开展了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推出了"三动一建"垃圾分类创建活动,即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携动一个楼座,创建一方社区",注重"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通过践行三个链接,即"垃圾分类我先行与主题活动相链接,与课程实施相链接,与  相似文献   

6.
一天,正在和妈妈逛街的我,不经意间看到满地的垃圾,身体一颤——那些垃圾肆无忌惮地躺在马路边、草地上,就像是它们的领地一样!  相似文献   

7.
正寒假时我家开展了"家庭垃圾分类"活动。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我成了家里负责监督大家把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小监督员"。首先,我让妈妈买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然后我在绿色垃圾桶上贴上纸条,写着: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桶写着:不可回收垃圾;红色垃圾桶写着:有害垃圾。  相似文献   

8.
正只靠强制手段解不开人们对于垃圾分类"不情愿、不配合、难坚持"的死结,强制是"堵",激励是"疏",只有"疏堵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推动垃圾分类,使其成为人们的自发习惯。2019年8月21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全省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四川生活垃圾分类将列入2020年人大立法计划,立法后将正式实施,并且成都、德阳、广元也将率先出台垃圾分类专门地方性法规。由此可见,四川省通过立法推行强制垃圾分类已势在必行。在民众环保素  相似文献   

9.
<正>"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我在想,垃圾究竟应该怎么分类呢?暑假我们搬到了新房子,我看到小区内每个楼前有四个垃圾桶,分别标明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大多小区都把垃圾桶分类放置,但很少有人按照标识的类别去扔垃圾,有的  相似文献   

10.
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动物怎样生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有生命的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我的这节环保课,就是围绕着"动物怎样生活"而展开的。我首先向学生出示6种小动物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出:"每个组领养一种小动物"这一驱动性任务。接着启发学生,要养好这些小动物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从而自  相似文献   

11.
周仕凭 《绿色视野》2011,(10):32-35
伴随着成市的疯狂扩张,汇聚于城市的人口急剧膨胀,垃圾作为人类消费过后的产物其产量也在日甚一日地增长。它们直接地伤害者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源以及我们所吃的任何食物,这些都无不隐含着垃圾的阴影。  相似文献   

12.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0,(7):21-23,26
伴随着城市的疯狂扩张,汇聚于城市的人口的急剧膨胀,垃圾作为人类消费过后的产物其产量也在日甚一日地增长。它们直接地伤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呼吸的空气、我们饮用的水源以及我们所吃的任何食物,这些都无不隐含着垃圾的阴影。  相似文献   

13.
正1994年夏天的北京街头,忽然出现了一群捡垃圾的外国孩子。他们在外籍老师的带领下,手拿着长夹子,一下一下地把丢弃在街头的垃圾捡起来集中处理。当时的中国人,理所应当地把捡垃圾归口到环卫系统,当得知这支捡垃圾的"专业"队伍来自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时,人们既感新奇又感不解。新奇的是,外国孩子居然跑到中国来捡垃圾;不解的是,捡垃圾这样的事情有多大意义,还值得在异国他乡也不放弃?就在中国人对此事街谈巷议的同时,一个国际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环境秩序想要把自然与社会彻底隔开,彻底清除垃圾,但反而产生了更多的垃圾,引致了生态灾难。真正的环境主义,需要破除现代性的自然/社会二元本体论,不是去爱一个与人类无涉的平衡、和谐、完美的自然,而是去爱这些拒绝消失并围绕着我们的垃圾、粪便、废弃物,通过重新发现它们的用处和美感,让它们重新被社会接纳——循环利用,也被自然接纳——无害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一个城市,如果连垃圾都无法做到统一的彻底的清运和收集,其他的一切花拳绣腿,都不值得信任,也不值得讨论。我悄悄而用心地观察北京的垃圾处理,说起来已经快十年。这十年来,不停地被各种与垃圾有关的"邻避运动事件"所迷惑,不停地被露天焚烧的垃圾所熏醒。于是,也由此更加频繁地访问了北京的诸多垃圾处理设施。无论是六里屯垃圾填埋场,还是鲁家山  相似文献   

16.
正"平常这些废瓶子、塑料袋都随手一丢,十几个废瓶子拿到这里就能换一袋盐或其他生活用品,真是太好了。"73岁的洪仙红老人举着刚兑换来的牙刷和肥皂满脸笑容。在发达地区的城市社区,垃圾兑换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公众素质高,可兑换的生活用品品种丰富,甚至可以把垃圾计价后储蓄进社区银行,等留守老人需要志愿者服务时,换取一定时间段的公益服务。垃圾兑换超市作为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在英国呆过几个月,对那里的优美环境不能忘怀。美丽的自然风光,是人刻意爱护的结果。一天,我和朋友Rhysd到几十英里外的海滩去玩,路过一处巨大设施,但见一只大网严严实实地网住了那设施,我不解,问了Rhysd才知道,那是政府的垃圾填埋场,大网是为了隔开鸟与垃圾,防止鸟在垃圾里找食物,危害了鸟的健康!早就听说英国政府对动物爱护备至,有一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直以来,我认为生活中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会排放二氧化碳,但暑假中通过"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实践活动,让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原来我们每天为地球制造了这么多的负担!低碳生活从"衣食住行"开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我们的用电、用水、用气,包括制造的垃圾都严重影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正清晨,垃圾回收站里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原来是回收站里的垃圾们正在为工作人员会用哪种方式处理它们而争论不休!又破又脏的旧书包自信满满地说:"我打赌,工作人员一定会把我们用来火力发电,一看到红红的火焰,就知道在那里面一定很温暖舒适,我的一个哥哥就在火中灼烧过,他说在火里面燃烧就像凤凰涅槃一样,想到过一会就会转化成电能,供千家万户使用,就很激动。如果你们还不信,  相似文献   

20.
    
正家边的河水总是黑的,上面无时无刻不漂浮着数也数不清的垃圾。河水干涸的时候,河南岸那一层层厚厚的各种垃圾,让人作呕!我也向里面扔过好多,不只是我,这条河承载着我们半个村庄的垃圾,而另一半村庄的垃圾则由另一条河承载着。老爸说:"以前,每当闷热的夏天来到,我便跑出家门,到河边玩耍,与很多小朋友在河里泡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