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接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是支撑循环经济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性评价以及在传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评价(LCSA)是重要决策支撑工具.近年来对可持续性评价的关注使得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及其在资源循环决策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表明LCC是有效的经济决策支撑工具.但是由于"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其他相关称谓与LCC术语上模糊,以及成本效益分析(CBA)等相关成本评估工具在方法用途上的类似,使得在实际研究中LCC的相关概念混淆甚至错误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如上研究背景,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旨在厘清LCC及相关术语的概念和内涵,并为LCC以及LCSA在未来的研究提出实用性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回顾了LCC的发展脉络,厘清了在人们对社会和环境问题关注下,LCC逐渐从普通的成本评估发展成为LCSA核心部分的发展路径.同时,使用Citespace对国内和国际2000-2017年LCC相关论文发表情况进行图谱分析,发现和国内相比,国际期刊的LCC相关研究已经从概念探索和企业成本控制发展到了特定领域系统的成本优化研究.进一步,引入"可持续性三支柱"的概念来阐释LCSA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以及它与LCC的关系,然后区分了LCC的类似术语的定义和成本范围,并阐述了与传统CBA方法的差别.在此基础上,以欧盟VEEP项目为案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阐释了LCC的分析视角和计算过程.最后,对LCC在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扩大运用领域,标准化,研究方法间的结合,以及数据库和软件工具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陈刚  蓝艳  彭宁  解然 《环境保护》2016,(12):62-64
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决策支持方法,成为决策制定中的重要环节。美国是最早将成本效益分析应用于国家资源环境重大决策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总统行政令和国会立法,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制定行政立法必须的原则和程序。本文梳理了美国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制度体系,以及美国环境法规的成本效益情况及实践案例,并对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X一01 9602547国外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杨发明(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6,4(1)一63~68 环信X一4 文章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环境问题与经济学。二、基本原理假定:社会成本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原则;非完全信息及不确定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三、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工具大致有两种,即强制控制方法和市场化方法。无论是哪一种政策工具,它的目标是净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会效益=环境改善的效益一减污成本+其它附加效益)。四、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法规工具与经济工具;税…  相似文献   

4.
开展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提升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规范化的分析框架及方法。本文从提高环境政策实施效益的角度出发,将政策生命周期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理论融入到传统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框架中,提出了包括政策描述、基准线确定、利益相关者分析、成本分析、效益分析、社会经济影响分析、成本和效益的贴现、分析结论八个主要步骤的环境政策实施成本效益分析框架,并对主要步骤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开展环境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运行机制、评估方法框架、保障机制等方面介绍了欧盟环境政策影响评估制度概况;介绍了《哥德堡议定书》防酸化政策、欧洲清洁空气项目、荷兰地表水管理等欧盟及其成员国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践案例;指出成本效益分析在欧盟政策评估中存在应用范围、使用频率、准确度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上述研究得出欧盟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实践对我国的启示:建立重大法规和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构建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环境政策评估技术方法框架;启动环境政策成本效益分析实证研究;加强政策评估能力建设,完善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污染控制工具的选择是一项关键的环境政策决策,随着联邦立法控制温室气体力度的加大,决策者对工具选择问题的兴趣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环境政策工具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排污税、排污权交易(“交易许可”)、减排补贴、绩效标准、采用具体现有的技术指令,以及为新的“清洁”技术研究发放补贴。如何在这些选择中进行选择呢?由于竞争评估标准的应用,工具选择是相当困难的。经济学家倾向于关注经济效益的标准(政策聚集的净效益)和与它最相关的成本效益标准。其它重要的标准是收益与成本的分配(包括:收入、种族、地区、代际等等)以及解决能力的不确定性。一些分析人员也将政治可行性作为标准包括在内。评估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相当困难的。例如:判断替代工具单靠成本效益是困难的,因为全面的成本评估不仅包括具体指令的负面影响,还包括监测和执行成本以及针对规定范围之外的总体平衡影响。鉴于有些方面更加困难,除了理论的与经验的挑战之外,还有一个清醒的概念性现实:缺乏决定衡量竞争规范标准的客观方法。因此,选择“最佳的”工具,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7.
吴婧  陈奕霖  张一心 《环境保护》2020,48(14):42-48
健康影响评价是将健康影响纳入综合决策的有效工具,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与要求。本文回顾了健康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内外实践进展,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国外的实践经验,同时梳理了中国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健康影响因素考虑不充分,缺乏系统性方法工具,缺乏数据支撑,跨部门合作存在困难,公众参与未得到重视等。基于国外健康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践经验,本研究从制度、技术方法及管理体系层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健康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及评价制度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作为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能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较好的参考作用。该文通过介绍中国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和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对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相关规定,发现其目前主要存在基本概念不清晰、货币化核算欠缺和分析体系混乱等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基于费用-效益法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体系的必要性。该文按照划定分析范围、识别主要影响、判断影响属性、量化和货币化影响指标、计算费用和效益现值以及比较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等6个步骤进行体系构建,旨在为有效发挥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作用和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 其城市土地政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超 前性与典型性。论文旨在通过回顾1980 年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土地政策改革过程, 分析中国城市 土地政策改革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文章首先从土地产权制度和地租、地价体系两个方面 分别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土地政策改革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 采用工具变量法对政策变化进行量 化, 并将其与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进行相关分析, 从而得出土地政策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 效益的程度。结果表明, 土地政策变化对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关系数分别 为0.743 和0.879。这一结果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 推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企业环保成本控制效果,在绿色会计理论下对企业环保成本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企业存在环保成本控制理念缺失、环保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环保成本控制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以及企业环保成本核算准则缺乏等问题,通过低碳经济下实施绿色会计的方式顺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促进企业重视环境与社会决策,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降低企业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1.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需要科学有效的决策,而以费效评估为标志的综合决策评估模型是支撑环境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以ABaCAS(Air Pollution Control Cost-Benefit and Attainment Assessment System,空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与达标评估系统)为代表的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可以实现对特定减排方案的费效评估,然而无法支持开展基于费效的达标路径优化,以及对应不同环境目标下减排策略的优化制定.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以ABaCAS的4个核心模块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基于环境目标的反算技术(LE-CO)及优化集成运行模式(ABaCAS-OE),实现了对不同环境目标要求的减排量反算,并对优化的减排策略下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目标可达性、控制成本及健康收益进行快速估算.将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应用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反算了2035年达标要求下的减排情景,以及对应减排方案的费用与效益.结果表明,相较于2015年,预测了203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SO2、NOx、VOCs、NH3排放量需分别减排70%~87%、49%~85%、66%~74%、51%~66%、0~40%才可达标,并且该情景可以带来可观的效益,费用-效益比达3.7.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的研究将进一步面向多目标、多行业、多组分、多区域的精细化调控技术,实现经济、能源、排放、浓度、成本、健康、生态、气候一体化的综合决策,以全面支撑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2.
国外环境政策评估体系研究——基于美国、欧盟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明确环境政策评估体系在识别环境政策实施绩效、评价环境政策社会经济影响、推进环境政策改革与创新中的作用,文章以美国、欧盟的环境政策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标准等要素的基本分析框架,分析总结了国外环境政策评估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及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形势,对推进我国环境政策评估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重点分析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环境经济政策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要着力抓好十大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夯实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三项配套政策机制,为实施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消耗“双控”与燃煤替代供热清洁化、集中化成为必然趋势。清洁供暖效益评价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技术、财务、经济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目前,有关供热模式评价一般集中在经济和技术视角,难以系统反映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深层次问题。以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和浅层地热能为主多能互补的供暖方案为评价对象,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基于DPSIR模型构建清洁能源供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POS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西安市商业建筑清洁能源供暖方案综合效益和D-P-S-I-R子系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经济、技术和投资环境等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实施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多能互补供暖方案,依次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方案。进而提出关中地区清洁能源供暖监管体系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和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邸敬涵  温宗国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909-4918
为解决稀土资源贸易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核算了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中所有国家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并判断未来国际制造业的三大主要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稀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的实际资源环境净效益高达85亿美元,主要贡献来自于稀土原材料产品.未来国际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下,尽管绿色发展与气候目标政策会降低17%的净效益,但依然是改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的关键政策路径;产业链转移重构政策会减少11%的净效益,加剧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新兴制造业发展政策会增加76%的净效益,但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资源环境不公平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污染征税体系主要包括排放税、排污许可证、技术政策、命令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上各种减排工具的绩效比较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实践中则存在税率过低、总量控制不严等问题.本文尝试以提高税率和排污交易制度化等思路解决上述弊病,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与机构对于环境政策分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调整机制对中国环境政策工具进行分类。在分析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政策工具类别框架并指出今后环境政策工具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工具组合实现工具创新,建立混合型政策工具以应对复杂的环境形势。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分析了目前二氧化硫削减技术政策现状,提出了一种评价二氧化硫治理效率的指标——单位投资地面浓度改善水平。利用该指标对一个地区SO2污染源进行评价,通过设定基金激励机制,吸引高效率的污染源积极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并应用博弈论分析基金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治理决策,达到以较小成本控制污染的目的。通过案例的计算,比较A-P浓度贡献法削减方案和文章推荐方案的脱硫经济成本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指出西部地区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生态经济体系。并从技术结构层面和政策层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评估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10年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演变历程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影响因素评价矩阵,对当前的主要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系统评估,提出了未来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基本走向:一是完善污染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重点环境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