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全球变化形势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旅游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创建低碳景区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和核心。创建低碳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规划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前置条件。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将低碳理念渗透和贯穿其中,可保证景区从初期就按照低碳景区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景区规划内容体系与低碳景区构建的对应关系,从景区规划的理念、功能分区、景区设施、旅游产品和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景区的低碳化规划要求,从而保证景区从前期开发到后期运营都朝着低碳目标迈进,促进低碳景区的有序创建。  相似文献   

2.
国家公园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基础。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公园创建低碳景区的模式,对国家公园低碳景区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时期,低碳景区的创建是降低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环节。作为理性经济人,景区只有在低碳景区创建能够增加利润时才会自觉产生该行为。基于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剖析了低碳景区创建中需要支出的环境成本和可获得的环境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来降低低碳景区创建中的环境成本,放大环境收益,从而实现低碳景区创建行为的自发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下而上”法,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旅游活动方面估算新疆2002-2010年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量,得出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居首位,由交通引起的9年平均能耗占旅游业总能耗的75%,平均C02排放量占旅游业总排放的70%,其次是住宿业和旅游活动.2010年新疆旅游业能耗和CO2排放分别是2002年的2.16倍和2.18倍,说明新疆发展低碳旅游的相关机制和政策制定不完善,企业和个人的实际行动未落实,低碳旅游发展较落后,从横向和纵向角度提出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红君 《绿叶》2012,(10):102-108
中国旅游事业迅猛发展之际,旅游法的出台当是众望所归。本文从十多年的旅游管理经验与案例出发,认为旅游法(草案)顾此失彼,未能兼顾旅游者、旅游资源(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饭店之间的均衡关系。由于细则不具,更使草案缺少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地开发建设的必要条件,与旅游发展息息相关。安徽交通和旅游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安徽省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水平日益提高,景区交通通达度得到改善,旅游专列和包机得到较大程度发展。同时,安徽省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均衡、交通与旅游发展空间耦合程度不高、存量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低碳旅游社区的建设刚刚起步,政府管理层对低碳旅游社区建设的关注和引导还远远不够;在旅游社区中,低碳饮食文化、低碳住宿、低碳交通、低碳购物、低碳旅游活动和娱乐活动、社区能源利用和垃圾处理低碳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构建我国低碳旅游社区,政府应加强引导,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社区的低碳发展;旅游社区必须加强对社区公众低碳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合理开发低碳旅游活动项目,倡导低碳交通方式,积极开展低碳娱乐活动,提供低碳饮食条件和大力推广低碳住宿,加大对社区垃圾的处治力度,实现社区资源利用低碳化和能源利用的多元化;旅游者须树立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费观念,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维护旅游社区的低碳环境.  相似文献   

8.
吕丹  万玉秋 《环境教育》2011,(12):50-52
低碳旅游强调在旅游的过程中降低碳排放并增加碳汇,目的在于减少旅游的碳足迹。南京市发展低碳旅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进一步加快南京市低碳旅游的发展,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合肥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有关旅游与交通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单一的交通设施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较为详尽,而综合交通体系对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相对不足。合肥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在改善地区的交通结构,密切了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的同时对地区旅游业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构建进一步强化了合肥的旅游集散地的地位;另一方面,方便与多样化的交通适应了不同的需求,密切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便于借景旅游。同时,也要注意其对合肥旅游业带来的冲击,避免“只见客流,不见客留”的尴尬局面。最后,针对合肥旅游发展提出了继续完善城市内部交通体系、打造品牌战略、城市形象宣传战略、借景旅游战略、开拓高端旅游市场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苏州旅游强市与旅游要素建设--从吃、住、行三要素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要从旅游大市提升到旅游强市,必须强化旅游吃、住、行三要素建设。苏邦菜应借鉴成功经验,改良传统名菜,重建“吃在苏州”的格局。饭店既要满足基本接待需求,更要强化会议、商务功能,加快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健全休闲娱乐功能。以提高苏州旅游接待业的总体水平和整体吸引力。为打开旅游交通这一瓶颈,应增加营运车辆,在线路安排和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上精心策划,调动民间资本参与旅游交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张家界市为例,分析了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因素及张家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提出了通过推动旅游地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加强景区利益协调和推动低碳环保的张家界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以生命周期为原理的碳足迹评价方法,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计算得出游客在2000-2011年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购物六个方面所留下的碳足迹.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和游购娱的碳足迹总量占比重较大,说明大理州旅游业依然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阶段.通过分析大理州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理州低碳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粤西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但旅游承载力弱,因此山区旅游开发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的发展模式,也使研究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以及山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分析出发,讨论了粤西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粤西北旅游区的核心区怀集县为重点,探讨了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粤西北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给出了在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边缘型旅游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薇薇  沈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93-394,398
阐述了边缘型旅游地的概念和类型,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旅游感知、社会经济等方面透视了边缘型旅游地的特性,并系统探讨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动态演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应走产品特色化、形象驱动化、区域联动化、政府主导化的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的乐清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阐述了雁荡山的地质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以及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现状、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出了雁荡山游览区开发、科学考察区开发、游息区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生态保护和史迹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运用变异系数、空间集聚指数分析了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中心,空间形态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阶梯式空间格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集聚化水平表现出向西梯度推移的态势。旅行社空间非均衡性程度高,空间差异不断扩大,星级饭店、景区(点)空间非均衡性相对较弱,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集聚化水平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耦合性,相关性显著。同时,就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空间差异影响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区域整体优劣定量评价不足的情况,选取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5类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采用绝对数量、地均数量、人均数量3种评价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比较,阐述了河南省综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本状况和旅游资源的区域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