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文在对海岛海域适宜发展海洋农牧化生产的空间资源、环境因子和海洋生物资源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生产的发展过程、生产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尤其对贝类养殖中的扇贝生产所具有的全国意义以及不同扇贝品种的海域养殖差异等也进行了论述。论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山群岛中各主要海岛的海洋农牧化生产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了评估,并在此基础划分出北部以王家、石城,中部以广鹿、大、小长山,南部以獐子、海洋3个海洋农牧化生产海域。根据各农牧化区的海域资源、环境以及生产结构特征,对各岛提出了主要养殖品种的布局与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召开,研究部署了重庆市功能区域划分和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重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是集生态保护、文化服务与社区发展等目标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分区,是国家公园管理的重要方法,不合理的功能分区将直接导致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日益尖锐。我国保护地管理分区缺少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保护地功能分区主观性比较强,分区边界划定缺少科学性。在云南省大山包国家公园规划实践中,通过对黑颈鹤生活行为空间的分析,发现基于保护对象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功能分区具有有效性,对分区序列、分区规模、分区边界、保护对策等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提出荒野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风景展示区、综合服务区的分区模式及其边界划定与监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发展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合理对小城镇进行环境规划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为例,结合生态功能分区中的经验分区及以土地生态适宜为因子建立单因子分析模型从定性和定量双重角度进行规划,将胡官屯镇镇域划定为黄河水域生态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及水土恢复区、经济生态科技工业产业区以及生态文教市政商贸生活区,并基于各分区的现状分析,结合各自生态功能定位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为实现该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并为小城镇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国内外水生态分区、水环境功能分区现状,研究了各种分区指标选取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通过对比三峡库区已有的生态功能分区依据及指标体系特点,提出了已有分区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即尚未充分考虑水生要素。在三峡库区流域自然要素及水生态特征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峡库区流域水生态分区体系.明确了各级分区的主要内容与分区依据,提出了各级分区的特征指标,从而建立了流域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与方法体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流域包括2级水生态区。该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多指标叠加分析和专家判断方法,将三峡库区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区,对不同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特征及其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基于水生态区的环境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应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目的.系统阐述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科学涵义,认为分区管理不能视为分级保护管理,与核心区相比,实验区的管理要求更高.提出功能区划应遵循保护第一,缓冲区与核心区景观同质,核心区与缓冲区生态完整,实验区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利于管护等原则.最后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而水生态系统结构是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区域生境特征与功能差异的重要指标.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细化的湖泊流域管理,在滇池流域完成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基础上,基于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一步对滇池流域进行三级区划,进而反映流域水生态功能的空间异质性.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为依据,分别构建了滇池流域陆域与湖体的三级分区指标体系;通过对三级分区单元指标综合值进行聚类分级,最终将滇池流域的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划分为20个陆域区和4个湖体区,并利用底栖与藻类的生物数据对分区进行合理性评价.最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理论,结合滇池流域自身特点与管理需求,将滇池流域三级分区定义为不同的水生态功能类型.通过对滇池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的划分以及主体功能的确定,不仅为滇池流域水生态健康管理构建了空间管理单元,而且为湖泊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提供了案例.  相似文献   

10.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17年8月对玉环国家级海洋公园5条潮间带断面的调查分析,鉴定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113种,其中软体动物38种,甲壳类和多毛类各25种,大型藻类11种,刺胞动物7种,其他生物7种。优势种为日本笠藤壶、条纹隔贻贝、鳞笠藤壶、俄勒冈外团水虱、火奴鲁玻璃钩虾、克氏旋鳃虫和豆形凯利蛤。平均栖息密度为377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853.32 g/m2;各断面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分别为1.89、1.30和0.48。与邻近其他海岛岩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比较,玉环国家海洋公园的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和生物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栖息密度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广西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海域13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测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Hg、As、Cu、Pb、Zn、Cd及DDTs、PCBs含量,分析了各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综合生态风险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10-6,干重)顺序为Zn(56.9)> Pb(19.0)> Cu(12.6)> As(10.7)> Cd(0.14)> Hg(0.07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10-9,干重)为PCBs(1.08)> DDTs(0.70),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Cd > Hg > As > Cu > Pb > Zn,所有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98.39,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茅尾海东北部海域为潜在风险高值区,主要由于Cd的潜在风险水平较高所致;沉积物中DDTs、PCBs的含量均低于ERL值,因此DDTs和PCBs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三个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模式与实施步骤,并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工业园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是我国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式。基于祁东经济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概述了其构建生态工业园的背景,并对其建设生态工业园的优势条件和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以利于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An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three toxicity tests (algae growth inhibition, daphnia immobilization and larval fish toxicity) was used to screen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which was reused as sole replenishment for scenic water system in a park (SOF Park) in northern China. A total of 24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sites of water system in the SOF Park in four different seas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reclaimed water directly discharged from a reclamation treatment plant near the SOF Park as influent of park had relatively low biological safety (all samples were ranked as C or D); (2)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was improved greatly with the ecological reclamation treatment processes composing of artificial wetland system and followed oxidation pond system; (3)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in the main lake of SOF Park kept at a health status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all samples were ranked as A); (4) there was some certain correlation (R2 = 0.5737) between the sum of toxicity score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for the studied water sampl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assessment method was reliable to screen the safety of reclaimed water reused as scenic water, and the reclaimed water with furth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processes such as artificial wetland and oxidation pond system can be safely reused as scenic water in park.  相似文献   

16.
旅游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探明旅游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为保护土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旅游人为踩踏对土壤酶及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区土壤的酶活性>缓冲区土壤的酶活性>活动区土壤的酶活性。背景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缓冲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活动区土壤的氨化作用强度与微生物活度,而硝化作用强度的变化则正相反。旅游显著影响了0~5cm土壤的酶活性及微生物作用强度;在5~15cm土壤和15~25cm土壤层中,背景区和缓冲区的酶活性和微生物作用强度差异不显著,而与活动区的差异显著。有机质分解相关的微生物氨化作用强度、纤维素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的投入减少而造成,而硝化作用强度则主要与踩踏引起的土壤板结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有关,踩踏严重,硝化作用强度大。不同土壤层的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强弱是:0~5cm土壤>5~15cm土壤>15~25cm土壤。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及酶活性受到了人为踩踏的破坏,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受到了旅游活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旅游还是游憩?我国国家公园的公众利用表述方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推行以来,有关国家公园到底能不能开展旅游活动以及开展什么样的旅游活动,到底是旅游活动还是游憩活动的争议从未停止。在分析“旅游”和“游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在国家公园利用方式的相应表述,根据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游憩”与“旅游”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国家公园内的“游憩”与“旅游”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在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分区规划中,使用“游憩”一词比较合适,以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目标。但在国家公园的具体运营管理中,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进行表述更恰当。在谈及旅游与国家公园的矛盾时,使用“旅游开发”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8.
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山  周良 《环境导报》1998,(3):35-37
宝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华东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好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赋分和加权平均法,对宝华山林林公园进行评价。结果认为,该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较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立海洋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以及欧洲-大西洋公海海洋保护区的案例分析,概括了国外海洋保护区在体系完善、管理实践和协作维护等方面的经验。合格的海洋保护区管理机构需要有效的指导、监督及管理,应具备专业性、执行力和稳定性。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家层面上,需要一个经过充分研究制定的海洋保护区系统规划,对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应立法确立。沿海省份要配合国家系统落实本省辖区的国家级海洋保护区,也可以建立省级海洋保护区,并就特殊保护目标申请上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具体的海洋保护区应做好保护区管理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地方社区可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地域风俗传承等方式,培养地方性人才直接参与保护区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为例,介绍了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在全省中的比例,并从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机构建设、管理绩效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工业园区环境管理现状。最后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机构、分解指标、建立环境统计制度、建设生态工业基础数据库、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动态核查制度、完善工业园区环境报告书制度等六大措施,落实工业园区管委会环境保护责任,提升管委会环境管理参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