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目前,面对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着力加强慢行交通系统制度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慢行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国家层面应加快慢行交通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的制定,健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目前道路交通的拥堵,提高区域内交通效率,各城市大力发展立体交通系统,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因占地少、运速高,成为立体化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下交通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产生的振动影响不容忽视。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的运行,对地表构筑物造成一定振动影响,但因所在土壤介质不同而有所差别。本文通过资料调查、模式预测,旨在了解地下线运行振动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地增加,人们对城市的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客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不断引导者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辐射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是,城市地铁轻轨项目的建设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就地铁轻轨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杨宝路  邹骥 《环境保护》2007,(8B):21-23
2008年奥运会既为北京带来了空前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改善北京交通环境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北京市可以通过增道路供给、车辆政策、燃料政策、交通系统管理政策等措施缓解奥运交通带来的环境压力,并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交通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交通     
全球存在有广泛的认知 ,目前的交通趋势是不可持续的。很多学者总结认为 ,我们需要在交通系统的技术、设计、运行和财政上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以及交通造成的环境影响、能源消费和公平问题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从 :(1)交通技术 ;(2 )交通供应 ;(3)交通需求 ;(4)交通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可持续交通的基本理念 ,并给出相关的国外的成功实践 ,以期对我国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交通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区域内交通行业实施节能减排及低碳化发展的路径和措施,评估区域内交通行业的节能潜力,需要对将来某一时点区域交通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文章针对区域客运交通能源消费量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计算过程中关键的数据基础在于区域客运周转量与交通工具单位能耗,文章构建了一个简单规范的自上而下模型用于预测区域客运周转量;在确定各交通工具的单位能耗时,考虑了在同一种交通工具中使用不同燃料的比例,并以线性复合的方式得出了每种交通工具的复合单位能耗,基于此,可计算出区域客运交通能源消费量。以预测2020年中新广州知识城客运能源消费量为例对计算过程进行具体说明,计算结果显示,2020年知识城客运交通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27万t标准煤。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13,(10):18
机动车污染是造成我国灰霾污染的重要原因,能否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绿色可持续交通系统,解决好机动车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与成效。为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要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重视交通战略环评及规划,引导交通结构向低污染和资源节约的合理模式发展,使交通发展适应城市承载力;加强供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产  相似文献   

8.
<正>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更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资源集约利用等多重目标的叠加和推动下,绿色交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且绿色发展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多,体系化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北京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指导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思想,并提出以资源、环境以及综合交通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实现城市减量化、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方向和新要求,北京如何实现交通系统的绿色发展,亟需深入  相似文献   

9.
重庆采取七大措施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七大措施是: 一是制定了<重庆市公路水路交通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指导全市交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0.
厦门城市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莹菲  王润  余运俊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3):98-101,116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减少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研究表明,按照同样的能源需求增长率,优化交通模式可获得较优的减排效果.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介绍了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发展情况,着重计算比较了不同公交出行方式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乘坐BRT出行,每位乘客所产生的碳足迹明显低于乘坐普通公交出行的乘客.指出在城市公交系统建设过程中,推广快速公交系统是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特大城市公路交通设施噪声影响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大城市的公路交通设施规模庞大而复杂,主要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公路运输枢纽场站。本文实测了北京市有代表性公路交通设施场界噪声,分析了其不同道路等级(或不同客货公路运输枢纽)、不同车流量、不同时段情况下的噪声影响程度大小,为北京市公路交通设施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冰  毛显强  魏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85-2992
针对乌鲁木齐城市交通领域12项减排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构建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当量(APeq)指标进行减排效果归一化,识别措施是否具有协同减排效果,并进一步计算单位APeq减排成本,从成本有效性角度对各项减排措施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出租车、私家车油改气以及纯电动轿车替代汽油轿车3项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而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天然气公交替代柴油公交、提升小客车燃油经济性、油品升级、淘汰黄标车、发展轨道交通、引入快速公交等措施可以实现局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费用-效果分析表明,提高小客车燃油经济性的单位APeq减排成本最低,具有良好的成本有效性;而发展轨道交通虽然单位APeq减排成本较高,但总体减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总称为轨道交通.未来10年,中国城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将达到1200公里~1500公里,它意味着未来城市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客运方式,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其噪声和振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分析该行业重点环境问题,有效的控制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下的城市交通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足够的城市交通设施以满足居民对城市机动化的需求,同时必须发展与城市碳容系统相协调的交通体系以保持经济增长与环境需求间的动态平衡。因此中国在加快城市机动化推进的同时也面,陆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论文对中国如何发展城市交通低碳化进行了战略构想,从空间性减碳、技术性减碳和社会性减碳三方面着眼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high-speed transport technologies re-shapes the demand balance between transport modes and rebound effects may occur. In this paper first a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rebound effects of high-speed transport is presented and various cases are discussed. Second, a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and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rebound effects employ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The method is illustrated in a case study by investigating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a frequently discussed future underground maglev train system for Switzerland.The environmental rebound effect expresses the siz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changes due to demand correc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plain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latter expresses efficiency substitution effects due to the substitution of existing transport services with a high-speed transport service; i.e. passenger-kilometre performance remains constant in a world with and without the new transport service. Demand corrections are determined employing the notion of the constant travel time budget, assuming that if travel speed increases, the time saved will be exclusively used to travel more and further.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environmental rebound effect we determined the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 including operation, energy supply, vehicle supply and infrastructure supply – for all important transport services of the current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as well as for the new transport technology. In addition, we generated and quantified a set of cornerstone scenarios to address possible changes in mobility patterns and technological options of passenger car transport at the time when the new high-speed transport technology would be in operation.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e of per capita environmental impact for all considered scenarios even without accounting for additional transport demand due to time saving effects. All scenarios show addition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due to rebound effects on top of pure substitution effects.The cas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aking into account demand changes, i.e. rebound effects is essential to evaluate emerging transport technologies. New technologies allowing for higher travel speed, even if energy-efficient on a passenger-kilometre basis, might lead to hig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is is ignored by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of environmental transport assessment, which compares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ach transport mode separately. The presented approach allow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sequences of new transport services, and facilitates the assessment of future transport technologies on the level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6.
介绍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现状,对国内外的污泥输送方式进行了比较,综合得出管道输送方式是结合污泥处置的最理想的输送方式。结合污泥焚烧处置与储存、装载技术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一种集污泥预处理、输送、处置于一体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在城市层面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体系完整性的研究,各理论之间缺乏兼容性,尤其是核心理论尚未形成,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构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理论体系。在研究整理国内外环境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基本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论述了理论体系的内容,为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发展的趋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重要方式。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释放出一定的运能,促进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的提升。文章以江苏省为实证区域,针对江苏省铁路运煤特点,构建计算方法,估算了长三角高速铁路建设之前,京沪、沪宁等高速铁路通车后,以及长三角高速铁路网初步形成后江苏省主要铁路运煤线路的运输能力。结果表明:在长三角高速铁路建设之前,江苏铁路运煤线路受制于大量开行高等级旅客列车、线路技术等级低、施工维护等因素,煤炭运输压力巨大;随着长三角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铁路运煤线路运能得到释放;今后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形成,“客货分线”得以实现,加上规划新建的铁路,铁路运煤能力将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9.
唐会  贾元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2):101-104,116
针对石太客运专线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经验,运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阐述了石太客运专线安全保障体系的安全因素和基本框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吕倩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689-3697
以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为基础,构建SLM-STIRPAT、SEM-STIRPAT和GWR-STIRPAT模型,对京津冀地区汽车运输碳排放进行测算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汽车运输碳排放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人口对汽车运输碳排放呈正向影响;人均GDP对货运碳排放和总量碳排放呈正向影响,对客运碳排放呈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汽车运输碳排放呈负向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客运碳排放和总量碳排放呈正向影响,对货运碳排放呈负向影响,人口对张家口市汽车运输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人均GDP对秦皇岛市和沧州市的汽车运输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城镇化水平对秦皇岛市的汽车运输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秦皇岛市的汽车运输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