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某银行建设18个营业所共计36个监控点,客户要求全部采用无线网络方式建立监控系统。18个营业所监控点分布见图1所示,设置一个主控室,四个分控室,主控室与分控室均采用无线方式联接。  相似文献   

2.
案情简介 幸某为浙江温州市某不锈钢材料公司的生产管理人员。2003年3月14日,幸某在工作时其右手前臂被冷拔机上的钳弹击致四级伤残。2003年8月15日,当地人事劳动保障局认定幸某为工伤,温州某不锈钢材料公司不服该认定,提出行政复议被维持。温州市某不锈钢材料公司仍不服,以人事劳动保障局为被告、幸某为第三人,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请求判令撤销人事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5年1月,贵州人黄某应聘至浙江某纺织企业工作,并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签合同时,黄某明确表示其不想参加社会保险。为慎重起见,该纺织企业在劳动合同文本的“其他约定事项”一栏中与黄某约定:“黄某自愿申请不愿参加社保,企业予以同意。若黄某日后反悔要求企业补缴社保费,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某投资公司在网上招聘职工,要求应聘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徐某到该公司应聘后,因该公司实行录用职工先签订劳动合同,开展工作,然后公司审查个人资料,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就会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为此,投资公司先与徐某签订了《试用期劳动合同》。两个月试用期后,该公司与徐某签定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第3条约定:徐某应具有证券、基金执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5.
石瑛 《劳动保护》2010,(10):76-77
组织外出活动发生交通事故 2006年8月3日,某证券公司以对党、团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名义,给各营业部下发了通知,准备在8月5日到大别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通知要求,在不影响业务工作的情况下,组织员工报名参加。各营业部负责人接到通知都很高兴,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 赵某于2005年2月进入浙江某电缆有限公司当电工兼机修工。2008年6月23日,赵某接到该公司生产部经理电话,说技术监督部门有人来检查,叫他到工业区新厂维修锅炉。于是赵某离开工作岗位,驾驶一辆无牌二轮摩托车前往新厂。途经工业区交叉路口时,与一辆重型专项作业车发生碰撞,导致胸腹部受伤,花去医疗费3.8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方某于1999年7月到某市某集团公司工作,该公司末与方某依法订立劳动合同。2003年11月3日21时许,方某驾驶两轮摩托车在前往上班的必经路上与该市公交公司26路公交车发生碰撞致伤。交管部门认定方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按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的规定,方某不能认定为工伤。因此该公司没有为方某上报进行工伤认定,并于2005年12月停发了方某工资等待遇。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后,方某申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于2004午8月5日获得工伤认定,  相似文献   

8.
1988年7月12日上午9时10分,气割工小汪戴着皮手套向一只乙炔气微弱的发生器内放电石,先放入一块约0.5kg重的电石,接着又放入一块约1 kg重的电石时,发生器内乙炔气忽然起火,小汪面部烧伤。在场的几位师傅立即将现场其它几个发生器内的气体全部放掉,再去观察时火已熄灭。就在几位师傅一起分析、查找起火原因时,一位师傅无意地将右手伸过去指了一下该发生器,只见其内的乙炔气又燃烧起来。在现场(废钢料场),除一个5m~2的沉渣池边放着5只乙炔发生器外,再无它物。只是在距发生器顶部约10m处,有一条10kV的输电线。根据然奥-萨伐尔定律,输电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人在磁场中运动时切割磁力线,于是在人体内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因此,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刘某,1985年5月出生,为某职业学院2005级数控专业学生。2008年2月,刘某在毕业实习期间到某模具公司应聘,该公司在知悉刘某为学生的情况下与其签订5年期限劳动合同。5月,该公司安排刘桌赴日本进行模具技术培训,并为其支付培训费用4.5万余元。双方在培训协议中约定服务期为5年,如刘某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按照剩余服务期限分摊的培训费用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10,(8):43-45
案情简介 案例一高某于2002年12月10日进入某汽车驾驶员培训部从事驾驶培训教练工作。2005年3月23日,双方签订了一份《汽车驾驶员合作培训协议书》(以下简称《合作培训协议书》)。双方约定,高某系该培训部名下一辆小型教练车的实际出资人,培训部同意高某使用该车辆以自主开设培训班、自主经营管理的方式与培训部合作培训驾驶员;高某应向培训部缴纳进场费、养路费、车辆保险费、  相似文献   

11.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2):48-49
问:李某等人于1994年前被某烟草公司招用,在公司车队从事驾驶员工作,双方曾签订过1994年至1995年的《临时用工劳动合同》,当时的合同为1年1签,合同到期后未再续签,但李某等人仍一直在该烟草公司工作。2002年底,烟草公司通知李某等人在1份《劳务派遣劳动合同》上签字,说是由某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办理劳动用工档案,该《合同》签订后未交给李某等人即被单位收回(李某等人不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某市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中心又与某烟草公司签订了1份《劳务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2.
周捷 《安全》2001,22(3):30
2001年1月4日下午1:30左右,在浙江宁波市区江北环城北路宁波公交二公司附近路段发生一幕险景。一辆标有宁波市某汽车运输公司的集装箱卡车突然在此路段上落下一只小型集装箱,幸好在路旁行走的3行人反应灵敏,及时逃避,才未酿成惨祸。过往车辆及其它行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叫,并因此捏了把冷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4,(11):64-66
案情简介1996年某猎头公司与赵先生联系,向他介绍某设备公司急需招聘一位行政主管,并承诺了每月1万余元的薪酬。不仅如此,该公司还表示公司设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将每月为赵先生代缴6000余元的补充养老保险。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赵先生立刻向原单位递交了辞呈,跳槽到了设备公司。此后,赵先生工作努力,不久晋升到公司副总经理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职丁李某2002年9月与某模具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自2002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去年5月,李某与公司签订《赴日本技术培训合同》,并于去年6月赴日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技术培训,9月1日回国。双方在《赴日本技术培训合同》中约定:自李某回国之日起,李某在该公司的服务期为5年,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2004年10月8日,陈某与某生物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员工试用期聘用合同》,岗位为技术工种,月薪2500元,期限3个月(2004年10月8日至2005年1月8日),同时该公司口头承诺,试用合格后,年薪5万元,2005年1月8日试用期满后,该公司要求陈某在一份空白的《招聘职工劳动合同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 职工宋某1993年10月进入山东某石油分公司工作,1998年7月1日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前,双方没有办理续订劳动合同的手续。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宋某继续在原单位工作,双方按原劳动合同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单位将宋某的工资发至2003年11月)。2001年3月12日某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发了第98号文件,该文件的中心内容是减员增效,即优化组织结构,精简员工,将部分职工分流到社会劳务代理机构。2003年山东省某石油分公司根据集团公司98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减员增效的具体措施。11月12日单位向宋某及部分职工下达了终止事实劳动关系的通知。宋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山东某石油分公司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外出受伤 湖南省同年县务工人员赵毅,于2010年2月进入浙江某电缆有限公司当电工兼机修工。  相似文献   

18.
1993年4月9日,某交通厅和某煤矿工程公司通过招投标订立了某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煤矿工程公司承包该工程后,以内部指令的形式,要求其下属的A工程处和B工程处分别完成该标段内某隧道的南、北段工程,并收取了3%的管理费。同年7月1日,陈某、王某和张某合伙与A、B两个工程处签订了隧道工程转包合同,其中约定向两个工程处收取工程总造价10%的管理费。转包合同签订后即开工,两个工程处派人在工地上进行管理、监督,交通厅则派人进行监理。同年8月,三个合伙人虚报注册资金、虚设股东会,成立了某隧道公司,随后在原转包合同上加盖了隧道公司印章。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某建筑公司承揽了一项建筑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建某购物中心。2005年5月4日,某建筑公司将该购物中心4号楼的土方交与任某挖运,并约定在挖土和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道路的清扫等由任某自行负责,在施工中任某听从某建筑公司施工员的指挥。任某聘请张某等人,安排其清扫因挖运土方而洒落在街道上的泥土,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东莞某制品厂为记录员工的上下班时间,要求员工在上下班时均需打卡,并制定了规章制度,规定“授意或代人打卡立即开除”。该制度张贴在打卡机和厂区宣传栏等公共场所。1998年5月,李某进入某制品厂工作,但未签订劳动合同。2003年2月,李某授意同事詹某代为打卡被发现。某制品厂认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本厂规章,遂将李某开除。李某认为自己的行为达不到被开除的条件,遂向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