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2002,(11):7
珠江水环境综合整治总的目标是: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八年江水变清。通过整治,使各河段水质达到《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功能目标要求,做到水流清澈,生态平衡,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合格安全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二○○三年:西江、北江、东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体质量满足相应的环境功能目标要求,部分污染严重河段水质有所改善,流经城市河段有机污染的恶化趋势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流域水环境水质监控、预警与应急处置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关于珠江流域水环境污染应急管理系统构建的报道却并不多见。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是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肇庆等城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同时也是沿岸众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主要容纳水体。本文通过构建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及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系统的综合体系,为西江流域肇庆段突发性水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漏污染物动态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先进实用的“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漏污染动态预测系统”,综合有三维潮流模型、三维溢油与化学品漂移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并可视化显示不同种类的溢漏油品、化学品在水面及水体中的漂移扩散范同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此系统的成功开发应用将有效地提高对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指挥效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重庆市环保局以"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为宗旨,秉承服务科学发展、维护环境安全的时代精神与重任,以"一案三制"建设为重点,以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责任为基础,以科技、监测、信息技术和环保专业技术为支撑,以提升环境应急指挥智能化水平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重庆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高度一体化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确保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治理过程重点关注了治理技术和治理措施的研究、创新与升级,轻视了水体治理效果的维护与管理,忽视了治理过程中潜在环境风险的防控。北运河香河段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引入环境物联网工程,通过建立感知系统(流域水体感知单元、有机垃圾处理感知单元)和智慧运营管理系统,同步感知整治效果及整治过程,及时发现污染威胁,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促进多方参与到流域管理工作,以期实现维护与管理水环境治理效果、防控过程环境风险、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的目标。该模式在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中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曲靖市中心城区麒麟区是珠江源头南盘江干流的第一城,多年来,南盘江干流上段水质为劣Ⅴ类。经过城区的两条支流白石江、潇湘江水环境建设是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环境建设,从保护水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以及水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完成地表水、地下水功能区划目标;应用提高江、河、湖泊等水体沿岸绿化率,增强水生态滤污或截污能力;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水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效益;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优化景观效应;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青山秀水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在对南京市环境应急处置体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环境风险、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环境应急指挥体系运行、环境应急监测体系以及环境应急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存在的环境应急机制,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提出了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处置能力、队伍建设及环境预警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对于和南京拥有类似环境风险特征的城市环境安全预警及应急响应系统的构建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水体水质功能和自净能力为基础,从便于管理和治理出发,将澜沧江划分为4个水环境功能区,从“管、治、防、用”4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围绕各自的水环境功能和水质保护目标,分区进行整治,以抑制水污染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03-107
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生生物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有效的水质环境监测评估和预警手段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水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及特点,对近年来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生物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环境中污染因子的监测也越来越重要.而生物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监测技术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其方法本身、技术的原因, 限制了其应用..随着水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加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以及水体安全的及时预警响应要求极为迫切,水环境生物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对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方法、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生物监测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船舶防污染(油污染、大气污染、有害防污漆的污染、压载水外来物种的污染)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尽管目前生物技术在船舶防污染上应用还不多,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污染的生物防治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在水体油污染、水体悬浮物浓度、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城区污水等监测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水体污染卫星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以期对我国水体污染的监测及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用停封旧船改造油污水接收处理船,统一回收处理运输船舶含油废水,与建造新船相比,缩短了工程周期,节约大量投资,并最快地解决了长江油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惠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东江近3a的常规水质监测与分析发现,小东江水质呈逐年好转趋势;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13a来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江水体污染从石油化工型逐渐向社会生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水环境风险,准确预测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情况,采用溢油扩延计算模式、油膜漂移分析计算方法和可溶性危险化学品一维瞬时扩散模型预测突发性污染事故对水体造成的影响。并以江南某航道为例,模拟船舶在船闸碰撞后发生溢油扩散、可溶性危险化学品扩散,进而提出一些风险防范的建议。该预测模型预测水体中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分析污染水团的轨迹变化,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珠江广州河段水体污染的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大量的排放,珠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有机污染更加严重。各项水质指标均严重超标。本文将运用遥感技术对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质量中的水质污染进行监测应用研究。并建立了水质污染预测遥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遥感资料能有效地监测珠江水质污染状况,在监测水环境质量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快速,全面,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信息技术,通过建立水环境和部分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系统,对水环境污染事故实施有效监控。采用航天卫星、低空遥感、地面监视监测相结合的技术,实现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视监测;构建基于3S技术的大辽河(营口段)水质自动在线实时监控与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简述淮河人海道滨海枢纽工程开挖前后,其沿线水系及工业污染源结构的变化,并对沿线水环境质量变化作了具体分析。工程沿线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主要受水系的改变和污染源结构变化的综合影响。提出在加入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的同时,还应注意相关水系范围内的农业、生活等方面产生的面源污染。建议水利部门在规划水建工程时,应对水环境质量和周边生态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内城河船闸在不影响几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应保持开启状态,让优质的中山河水补给内城河,从根本上改善内城河的水质。  相似文献   

20.
在淮河/太湖流域选择有代表性的44个市(县),开展了水污染防治监管机制的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全民监管机制的缺乏是影响太湖/淮河防治计划全面落实的主要因素,加强水污染监管体制建设,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环保统一监管、企业具体治理、新闻舆论监督、公众积极参与"的流域水环境监管机制,是有效防治淮河/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促进流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