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炼制是产生恶臭污染的重点行业之一,恶臭强度是评估恶臭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以炼油厂厂界大气特征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检出率、嗅阈值和物质浓度3项指标,采用指标评分法筛选出厂界主要恶臭污染物硫化氢、氨、甲苯和二甲苯。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构建了恶臭强度分级评估方法,以某炼油厂为例进行了厂界恶臭强度评估,结果表明,厂界恶臭强度值为0.63,属于Ⅱ级(轻污染),硫化氢是恶臭强度的主要贡献源。应用感官测定法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靠性。从恶臭管理的角度看,炼油厂在厂界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实施恶臭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以改善周边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恶臭治理     
《化工环保》2012,(5):484
恶臭污染是石油练制行业的特征污染之一,作为环境公害已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硫恶臭废气不仅使人难以忍受,而且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加强,大气环境恶臭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恶臭污染的治理研究,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等高院校和国家科研机构合作,并吸收美国Conoco公司恶臭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成功开发了恶臭污染治理新工艺以及相应的专用吸收剂。该新工艺已在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中国石化茂名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生物净化工艺,并利用此工艺处理某石油化工污水厂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净化装置的效果。该污水厂的主要恶臭成分为氨和硫化氢,经生物除臭后检测数据表明,排放量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净化效果较好,在污水厂恶臭治理具有极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恶臭强度的6级分类法,针对含硫气田典型的5种含硫恶臭化合物,利用韦伯-费希纳公式研究了气体浓度和恶臭强度的关系,计算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标准和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阈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GB/T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一级厂界浓度标准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为2.5左右,二级新改扩建厂界标准限值对应恶臭强度为2.8左右。我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中规定的含硫恶臭气体职业接触限值对应的恶臭强度均在4以上。  相似文献   

5.
王刚 《化工环保》2014,35(3):235-239
简述了炼油装置区恶臭污染源的主要分布、恶臭气体组成和排放规律,介绍了恶臭治理的基本方法。通过治理实例,重点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吸收法、燃烧法、生物法和吸附法等恶臭治理技术的优势和相对不足,并对恶臭治理应用技术方案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点以某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检测结果为依据,通过120 h不间断检测,对垃圾填埋场所有恶臭气体源和其影响半径6 km范围内的所有周边区域进行采样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按照恶臭气体产生的时间规律、距离规律,分析在不同情况下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总结恶臭气体产生源以及恶臭产生规律,为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恶臭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立清  杨健康 《化工环保》1995,15(3):141-144
介绍了恶臭物质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及恶臭强度分级方法;综述了常用的恶息物质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恶臭的测定与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贤 《化工环保》1996,16(5):269-275
介绍了恶臭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及有关知识。重点介绍了日本恶臭防止法所规定的仪器分析法和官能法中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并从原理、应用方面对这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此外,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恶臭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炼油污水处理装置恶臭气体源强估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伟铭  杨宏  潘峰  仝纪龙  马岩 《化工环保》2014,34(6):566-570
以某炼油污水处理装置为例,根据其运行现状及恶臭气体的监测结果,使用卫生防护距离反推法、源强经验估算法以及地面浓度反推法3种方法对恶臭气体源强进行估算,并利用AERMOD模式进行预测,对预测值与监测值进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监测得到的NH3和H2S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13,0.006 mg/m3的条件下,卫生防护距离反推法得到的NH3和H2S的无组织排放源强分别为2.395,0.127 kg/h。源强经验估算法得到的NH3和H2S的源强分别为0.255,0.080 kg/h,地面浓度反推法得到的NH3和H2S的源强分别为3.120,0.250 kg/h;源强经验估算法为炼油污水处理装置气体源强估算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恶臭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恶臭的测定和评价方法及有关知识。重点介绍了日本恶臭防止法所规定的仪器分析法和官能法中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并从原理、应用方面对这两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此外,还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恶臭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化工环保》2012,(1):15+20+34+43+56+60+69+74+80+84+89+97
固定化白腐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用于染料废水连续处理方法及装置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化白腐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用于染料废水连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染料废水连续处理装置包括两个白腐菌反应器和一个恶臭假单胞菌反应器,三者串联在一起。在下述条件下处理染料废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控制处理装置水浴温度在28~32℃,对应每个反应器中染料废水与所述的固定化菌的体积比为1∶(0.08~0.12),控制废水进水流量为3~7 mL/min,溶解氧质量浓度为4~8 mg/L,每隔24 h测定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  相似文献   

12.
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种类、危害、特征、处理方法及原理;概述了恶臭气体的3种主要生物处理方法: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和生物洗涤器,介绍3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法处理恶臭气体亟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恶臭气体的分类和来源、传统的除臭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缺点;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方法及其治理恶臭气体的机理;论述了介质阻挡放电、脉冲电晕放电、滑动弧光放电和其他方法在除臭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利用等离子体治理恶臭气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面积或体积较大声源的声传播预测,点声源模式已不适用.通过实验拟合提出了等效虚源法,该新方法可简便准确地预测体声源和面声源在不同距离的影响声级;而对于室内混响窗外传声的声影响预测,采用该方法也会使测量和计算变得十分简洁方便.同时阐述了以传统单点测量来确定声源强度方法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恶臭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清  杨建康 《化工环保》1995,15(4):219-223
恶臭污染及其治理技术(续)李立清,杨建康,陈昭宜(湖南大学,长沙410082)(续1995年第3期)3.4吸收法3.4.1水吸收法让恶臭气体与水接触,使恶臭物质溶于水中,达到除臭的目的。此法仅对水溶性的恶臭物质有效,但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一般只作为预处...  相似文献   

16.
植物提取液处理恶臭气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为岭  黄传荣 《化工环保》2005,25(6):441-445
介绍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提取液治理恶臭气体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植物提取液的应用研究、除臭机理研究及植物提取液提取方法的研究;指出对恶臭气体中的胺类和醚类除臭机理、对植物提取液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生物脱臭方法比燃烧法、药剂洗涤法、活性炭吸附法等物理和化学脱臭法的运转费用低,这一点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工业上最初利用土壤脱臭是美国人R.D.Pomeroy提出的。他在1957年发表了用土壤处理硫化氢恶臭气体的专利。其原理很简单,恶臭气体从  相似文献   

18.
持续熏烟是速成海(湖)岸地区严重污染的主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国外陆续发展了一些用于向岸流条件下,预测沿海地区熏烟浓度的模式。本文介绍了六种较为实用的熏烟模式。这些模式算法简单,所包含的参数易于得到。因而,比其它类型的模式便于应用。其中Lyons模式和Misra模式曾用于沿海地区的污染预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新华  郑志华 《化工环保》1993,13(3):175-17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长寿化工厂附近区域内的水平流场、温度场和污染物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初始值预测了,在中性大气条件下该复杂地形区域内一定时间后的风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各种模拟数值。经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模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国外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丹麦的OML系统丹麦国家环境实验室在80年代后期发展了一套规则模式系统(简称OML系统)用于点源的空气污染预测。这套系统的浓度预测模式仍为高斯体系,但边界层的稳定度分类,扩散参数体系已彻底抛弃了传统的PasquillGifford方法。1.1模式的基本结构OML系统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气象处理模块,应用常现气象观测资料确定扩散计算中所需要的物理参数;第二部分为扩散计算模块,用基本物理参数来模拟扩散过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该模式系统是作为国家的规则模式,因此,其数据基础依赖于常现观测资料,而不是特定现场的观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