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州河综合调水的流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合理的苏州河水系计算节点网格,利用3年多的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资料率定、验证了感潮河网的水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综合调水方案对苏州河水系的流量影响.结果表明,小潮汛时实施西引东排、大潮汛时实施东引北排,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苏州河干流和支流的流量,为改善水质提供良好的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苏州河水系非点源负荷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苏州河水系非点源负荷LOAD模型,对土地利用、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求得整个区域非点源的污染量.LOAD模型的计算结果为水质模型计算提供了定量化及较合理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数据,为正确估算苏州河水系污染负荷和水系水质奠定了基础,为有效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目标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分析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的整治成果和遗留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二期工程整治的重点,应用苏州河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这些问题整治的工程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案例包括截污、疏浚、调水等,预测了二期工程实施后苏州河的水质,确定了二期工程定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六支流截污、综合调水等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苏州河沿岸的污染源大部分已被截留,河水水质大有改善。但是,苏州河北新泾以下河段,由于沿江37座合流泵站雨季排江的冲击负荷,雨天苏州河水体仍有黑臭。向苏州河进行曝气复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对解决突发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苏州河水生生态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IKE11模型系统建立了以苏州河以及其支流为重点的全市感潮河网水动力数学模型。模型在天然河网的基础上,以骨干河道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河道和湖泊概化,并将上海市河网水系划分为14个水利片,分片考虑区域降雨径流对河网水量的影响。模型可应用于水系水量调度分析及非点源污染分析,并对对苏州河沿岸泵站雨天溢流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模型可为苏州河整治工程提供科学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干流水质模型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廖良  徐祖信  刘东胜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36-138,142
对《苏州河水质模型的开发》课题完成的大部分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水质模型的选择及其原理、模型研究的内容与开发方法、干流水质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据此给出了关于苏州河水环境特性的一些参数值,计算的基准时间为1999年夏季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时期。需要指出的是,苏州河正处于动态的综合整治过程中,模型中有关参数也会随其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7.
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水文、水质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苏州河水质和污染现状和综合环境质量,提出了影响苏州河水的8项主要环境问题;严重的有机污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河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航运影响;沿岸景观和陆域布局不合理等。根据这些分析,作者从苏州河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标出发,提出了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设想。  相似文献   

8.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文章以南京河西水系为例,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对水系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汇流结点水位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WASP5水质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用于水质模拟;建立水质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型,将水动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水动力参数耦合到WSAP5水质模型中,模拟降雨过程以及引调清水过程的河网各河段的水质变量浓度,得出降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以及引清冲污措施对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并优化调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河流复氧规律及其机制,研制出改变河道局部水流流速的深控型水平推流曝气装置,并使用该装置在天津市外环河中进行原位试验,探究人为扰动对河流复氧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工作时纵向流速提高至40cm/s,最大增幅22倍;水体溶解氧浓度提高0.6~1.7mg/L,约10%.研究发现,经典的Owens等5组河流复氧系数经验公式均低估了扰动下的复氧系数,试验均值约为49.5d-1,是理论值的10~100倍,即河流复氧在人为扰动下发生激增现象.分析成因表明,湍流动能与河流复氧系数显著正相关,区别于自然流动,人为扰动提升了水体纵向和垂向湍流动能,加速了中下层水体溶解氧扩散,提高了复氧率,进而发生了复氧激增现象.研究成果为提升城市河流水质的水力学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州苗家河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州古城区南园河水系苗家河水质和鱼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水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根据河道水质情况及渔业饵料基础,提出引进以摄食腐碎为主的鱼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如今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明显,特别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当今雾霾笼罩的大氛围下,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消费领域采取适当环境经济手段来调控(如征收环境税)就显得很有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烟花爆竹的消费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同时用征收来的环境税对研发采用环保药剂、先进技术的企业进行补贴、奖励,或者对于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环境税优惠,可以引导烟花爆竹产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退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极其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降低 ,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的退化。本文在定位监测、室内分析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土壤的退化机理。结果表明 :土壤中 <0 0 1mm颗粒和土壤养分流失是造成黄土高原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耕地土壤结构状况的恶化和土壤酶的流失使土壤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从而成为严重制约该区经济发展障碍。  相似文献   

13.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交通环保》2004,25(2):32-35
介绍了《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论述了中国加入该公约的必要性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加入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后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扬  张进忠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37-140
综述了废水脱盐处理的工艺、特点及各自所发挥的功能,重点介绍了膜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特点、控制膜污染的预防措施与对策, 展望了废水脱盐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海水养殖对全球海水产品供应的贡献持续增加,但是海水养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海洋、环境等领域科学家和大众的广泛关注.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般包括在海岸带地区建设养殖场对海域或土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为维持养殖生产活动所需的超量海域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海水养殖残饵、代谢物污染及养殖生物外逃对海洋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上述影响,并展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对策,以期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俊菁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2):26-28,46
城市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数十年的开发研究,液化石油替代传统燃料作为机动车动力源已被认为是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该方法集环保、经济、安全等优点,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分析比较现有防治对策措施,对液化气汽车在国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拥有汽车及机动车保有量都大大增加了,研究交通源重金属污染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交通源重金属的来源,对交通源重金属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公路旁各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环状糊精在生物法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法进行污水的处理,因其环保高效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废水中的毒性超过一定浓度,生物淤泥的脱毒能力会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害。概述了环状糊精的结构、性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将环状糊精应用于生物法废水处理,以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可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水溶液中苯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对苯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提高了2倍多,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甚小,吸附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改进的BET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等温线,其吸附机理可能为表面的疏水作用与化学吸附和进入内部孔道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