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驻波场强迫振动下乳化液中水滴的受力分析出发,建立了驻波场下液滴运动速度模型,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水滴在驻波场中的运动规律,同时,分析了水滴位置、水滴粒径与驻波频率对水滴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水滴具有向波节运动的趋势,其初始位置与波节距离越远,到达波节的时间就越长;半波长范围内,水滴运动速度呈正弦分布;水滴粒径越大,波动越明显,波动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
声波波速测试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检测方法,在岩土、地质工程中已被广泛运用。采用WSD-2数字声波仪对贵阳市金阳区某建筑楼盘的红黏土土样在不同的含水率、孔隙比、砂土配合比击实条件下的声波波速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物理力学状态下的红黏土声波波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黏土原状土样的声波波速与其含水率呈"U"型关系,而随其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击实红黏土重塑土样的声波波速随其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二次函数关系,而与其干密度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该研究结果验证了通过红黏土的声波波速来反算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获取安全防护结构中细观多胞材料在高速冲击下的波传播规律.方法 采用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研究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通过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提取的位移场数据,结合局部应变梯度法得到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结果 冲击端和支撑端分别诱发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端诱发右行冲击波阶段、支撑端诱发左行冲击波且未压缩区刚性向右运动阶段和右行冲击波压缩区域与未压缩区域一体刚性向右运动阶段.通过冲击波波速的演化规律研究,分别获取了右行和左行冲击波波阵面的拉氏位置和拉氏波速,通过严格理论推导解释了右行冲击波波阵面具有恒定减加速度的结论.最后对冲击波波阵面划分阶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论 基于3D-Voronoi细观多胞结构数值仿真和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部应变梯度法可以获取界面清晰的冲击波波阵面,细观多胞结构在高速冲击下的冲击波波阵面传播规律可为安全防护结构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了解胶州湾的水动力特征,应用美国普林斯顿海洋模型研究了胶州湾的潮流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胶州湾的潮流以往复流为特征,涨、落潮最大流均发生在胶州湾口,流速分别为73cm·s^-1和79cm·s^-1左右,潮波系统具有明显的驻波性质。在对胶州湾三维潮流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水质模型,并对环胶州湾主要河口陆源所输入的N、P污染物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测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式计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圆桶内的涡旋流场分析对于沉砂及除尘具有广泛意义,将污水处理厂比氏沉砂池简化为圆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观测进行对比研究。桶内速度场与压强场的模拟结果表明,柱状圆桶内旋转流可诱发圆桶底部由外向内的底流,由于此底流的作用,沉于池底颗粒物会向中央聚集;数值模拟得到的颗粒物瞬时分布形态以及单颗粒运动轨迹与实验观测到的结果高度吻合,证明所采用的CFD计算方法及模型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乳化液防腐净化机理与装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庆志 《环境工程》1999,17(1):62-64
研究了磁化与充氧在乳化液防腐净化中的作用,设计制作出小型移动式乳化液防腐净化装置,在实验室内,对乳化液连续循环处理五个多月,结果是乳化液仍然保持原始性能,没有腐败变臭迹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金属加工行业中,需要经常使用乳化液,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乳化液废水。金属加工中所产生的乳化液废水成分复杂,是该领域废水治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本文以浙江某金属加工工厂现有乳化液废水实际情况,本文提出"破乳+絮凝沉淀+超滤"联用工艺深度处理乳化液废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钻探取芯的传统勘察方法探测地下岩土体结构特征信息存在精度低、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利用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通过分析光学成像和声波波速等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数据与地层结构特征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获取孔内声波波速和孔内摄像等数据,并得到地下岩土体的工程地质信息。基于钻孔多属性测试技术,研究了地下岩土体精细化分层、结构面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阐述了岩体质量分级、岩土体动弹性力学参数和场地土类型的分析过程,并引入了孔壁岩体质量指标(WRQD)评价岩体完整性,总结归纳了基于钻孔孔内多属性测试的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综合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准确性,可为地下岩土体工程地质信息分析提供了一种多手段综合勘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原油管道在密闭输送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停泵、误关阀门等均会引起水击现象发生,水击波沿管道传播,极易导致管道局部超压而造成管道破裂、设备损坏等事故.鉴于甬沪宁管线落差大、管道水力工况复杂等特点,分析水击现象的产生并加以防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水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了防止水击的有关自动化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一种乳状液破乳的新方法──涡旋电场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由螺线管、磁芯构成的电感器与电容器串联组成谐振电路。在此电路中通入高频电流,使其在破乳器内产生高频磁场,从而在破乳器内产生高频涡旋电场。在此高频涡电场作用下,W/O乳状液滴内电解质缔合体极化,电矩增大,界面双电层破坏,离子电泳速度加快,液滴碰撞增加,从而加速了分散相的聚结,达到破乳的目的。内相电解质导电能力越弱,破乳所需的电磁场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介绍了最常用的测试吸声系数的驻波管法与混响室法并阐述了两种方法优缺点。驻波管法测试的是法向吸声系数,混响室法得到的是各个入射方向的平均吸声系数,两种方法测试时均与实际安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难以完成现场复杂环境下吸声系数的准确测试。而很多情况下,需要测试得到的是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吸声系数,于是总结了传递函数法、PU矢量法、参量阵扬声器法、脉冲响应法、倒频谱法、最长序列数法以及减法技术等吸声系数的现场测试方法的原理与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测试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Takahashi和Fujita.t公式嵌套计算气压场,采用Veno Takeo台风理想模型与ECMWF背景风场合成台风风场,以合成风场作为第三代海浪模型SWAN的驱动场,对台风"山神"过境期间产生的台风浪进行模拟。经对比SWAN可以很好地模拟"山神"期间海浪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模拟结果,本文给出"山神"期间台风浪波高、波龄以及波浪方向谱的分布特征,初步探索了"山神"过境期间台风浪的有关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5%Bestox乳剂为氯氰菊酯类型的杀虫剂,通用名Alphamethrin,中文暂用名腈二氯苯醚菊酯。化学名称:(±)L-氰基-3苯氧苄基(±)-顺-反-2.2-二甲基-3-(2,2-二氯乙烯基)环丙烷-1-羧酸酯。分子式 C_(22)H_(19)Cl_2NO_3,分子量416.31,结构式  相似文献   

15.
场地电压驻波比(SVSWR)测试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电磁兼容电波暗室评估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归一化场地衰减(NSA)测试法中天线不能均匀有效地照射在暗室内的所有墙壁上的问题.介绍了CISPR16-1-4:2007标准中对电波暗室在1 GHz以上的场地电压驻波比的规定,详细说明了电波暗室场地电压驻波比的测试原理、目的和使用天...  相似文献   

16.
红球菌PR-1菌株破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马挺  梁凤来  奚艳伟  刘如林 《环境科学》2006,27(6):1191-1196
利用乳化剂Span 80配制出一种稳定的煤油-水乳浊液作为模型乳浊液,进而从大港油田废水中筛选出1株破乳能力较强的红球菌PR-1.该菌株培养液在55℃下8h可以使模型乳浊液完全破乳,且在实验条件下比化学破乳剂DGF-01具有更强的破乳活性.研究发现,乳浊液的破乳为线性增长过程,冻融和高压灭菌对其破乳能力没有影响,菌体细胞是破乳的主要活性成分,经超声波破碎及有机溶剂处理后其破乳活性显著降低.菌体表面有很强的疏水性,其对烃的粘附率为84%,碳链长度范围在C27~C54的枝菌酸类物质是保持菌体细胞完整性和疏水性的关键,其对细胞的破乳活性也至关重要.PR-1菌株发酵液用于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具有操作方便,破乳率高,应用面广,无毒无害等优点,且能完全脱出J9-19原油乳状液中的水,因此可作为原油乳状液或油田采出水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17.
乳状液膜技术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重金属废水来源广泛且危害极大,利用乳状液膜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能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回收的双重目的。文中介绍了这一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利用落球探测数据分析临近空间大气重力波特征的优势。方法基于中国首次进行的火箭落球实验过程中,雷达跟踪获得的落球位置信息,计算得到大气水平风场廓线,并利用最大熵法提取重力波参数。与此同时,基于TIMED/SABER卫星在对应时间以及位置上探测得到的温度廓线,利用最大熵法和S变换方法同样获得相应的重力波参数。针对两种方法获得的重力波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用最大熵法对火箭探测得到的水平风场扰动廓线和卫星探测得到的温度扰动廓线进行分析,发现纬向风场中的主导重力波的垂直波长约为4 km左右,而经向风场主导重力波的波长集中在6.5 km左右,由温度扰动廓线提取出的主导重力波垂直波长集中在12 km左右。利用S变换再次对卫星探测得到的温度扰动廓线进行分析,重力波垂直波长仍集中于10~12 km左右。这表明从风场廓线和温度廓线中提取出的重力波垂直波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卫星探测数据的分辨率不足产生的。结论相比较卫星探测的温度廓线,火箭探测得到的风场廓线数据对重力波的分辨率更高,能够分辨出垂直波长更小的精细结构,具有重要的精度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性模拟的相似参数为判据,用四种不同的方法探测组合山体的流场.根据探测结果,探讨了尾流的结构并进行了较细致的区划.指出复杂地形的摩擦速度(u~*)在近地层不为常数.文中还讨论了尾流中扩散参数的变化及烟羽轴线下倾角分布,指出用修正的高斯烟羽模式描述尾流浓度场的可行性.风洞的实验结果与现场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