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危险化学品港口装卸安全的事件统计分析为基础,根据危险化学品港口生产的特点,系统地研究货物的物性对港口生产的危险性的影响规律,危险化学品装卸设备要求、装卸工艺的安全性能及其对策,为防止装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危险,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建立危险货物的标准化装卸体系是解决港口危险化学品装卸安全的最佳策略,并提出危险化学品港口装卸作业装卸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2.
<正>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就是在港口内进行装卸、过驳、储存、包装危险货物或者对危险货物集装箱等作业活动。本文结合《安全生产法》《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国家和行业关于安全生产和危险货物作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及对港口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现场查验和调研等情况,总体分析企业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全》2017,38(11)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港口法》《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货物的港口建设项目和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适用本规定。前款所称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包括在港区内装卸、过驳、仓储危险货物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志伟 《劳动保护》2021,(6):100-102
在危险货物生产及仓储企业中,由于操作环境存在易燃易爆危险货物,需要用相应防爆等级的叉车来完成装卸、搬运作业,以确保安全生产。本文以天津港为例,结合港口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实际操作,从危险货物类型.危险货物堆存场景、防爆叉车作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生产作业的一般性因素和防爆型因素,给出港口防爆叉车选型及作业要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群 《劳动保护》1992,(4):10-11
装卸作业是港口的主要业务。港口安全管理,主要是港口装卸安全管理。港口装卸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装卸作业的特点,人员的素质,机械设备工具,货物种类,装卸工艺。作业条件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港口装卸作业不同于一般工厂企业的生产作业,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立体交叉,二是作业场所多变,三是货物种类形状多种多样,四是作业所用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五是劳动组织复杂,六是受气象、潮汛、气候、季节的影响而变化。港口装卸作业的特点,决定了港口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多年来,为了搞好港口的安全工作,各港都在探索方法…  相似文献   

6.
《安全》2017,38(12)
<正>第四十五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危险货物港口装卸、过驳作业开始24小时前,应当将作业委托人以及危险货物品名、数量、理化性质、作业地点和时间、安全防范措施等事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作业的决定,通知报告人,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人在取得作业批准后72小时内未开始作业的,应当重新报告。未经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不得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  相似文献   

7.
港口危险品货物作业的安全评估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港口危险货物运输现状进行了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法对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并提出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际公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港口内进行装卸、过驳、储存、包装危险货物或者对危险货物集装箱进行装拆箱等作业活动(以下简称"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列入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和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  相似文献   

9.
港口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港口装卸的安全性对物流的畅通和港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 ,港口装卸作业必须确保安全。而港口装卸作业涉及面广 ,研究港口装卸的安全性 ,仅仅考虑人—机系统是不够的。笔者在人机工程的基础上 ,提出了港口装卸作业特定的人—机—货—环系统 ,并就其主要影响因素、安全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系统的事故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 ,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 ,对港口装卸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重要度进行了分析 ,为港口进一步采取安全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金凤  唐军梅 《安全》2014,35(2):36-39
港口集装箱的装卸及水平运输作为新型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给作业人员健康造成影响,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因此,对集装箱装卸及水平运输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装卸及水平运输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对改善港口集装箱的装卸及水平运输作业条件,降低职业病风险,保护作业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晰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属性,提出了 一种层次分析法和DEMATEL法耦合的安全管理能力分析方法。首先,在现有安全管理能 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涌现性的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概念模型并确定危 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然后针对传统DEMATEL方法的不足,构建 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改进DEMATEL方法;最后,通过问卷调研获取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 安全管理能力影响因素重要度判断矩阵,并通过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能力要素相互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并构建 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分析了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特征及影响因素,从“人、机、路、管”角度出发,构建了涵盖资质管理、安全设备设施、运输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个层面的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评价体系。针对指标间存在的冗余性问题,采用基于改进区分矩阵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对评价体系进行精简,并以成都铁路局某条危险货物专用线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托运人资质、安全监控系统等10项指标为属性约简后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预防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事故的发生,采用STAMP-ISM模型分析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风险-事故。首先,利用STAMP模型详细分析事故,得到控制结构的相关安全约束、不充分控制行为及产生原因,以及系统的安全动态变化;其次,采用ISM分析事故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划分层级;最后,基于STAMP和ISM分析结果提出系统改进方案。以我国一起匿名夹带事故为背景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ISM模型的加入可深入挖掘事故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事故致因因素重要度划分层级,分析结果及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对油港运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问卷调查确定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各因素间的直接影响关系,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构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安全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通过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分析,找出了油港集疏运作业过程中优先级较高的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表层风险因素多为设备因素,中层风险因素集中于港内自身和港外环境因素,深层风险因素主要为人为因素和安全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代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问题,以运输费用、事故风险、灾害致灾、补救能力为运输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建立安全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应用转换规则给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模糊Petri网表示和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的模糊推理算法,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最后给出基于ArcGIS的评估模型实现方法,并应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模糊Petri网的数学特性及易于实现的特性,使得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运输安全评估策略的形式化、定量化和动态决策,而基于安全评估模型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表明评估模型、推理算法和实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提出了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进行风险评价,并通过实例对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进行研究,可以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和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Joanne Ellis 《Safety Science》2011,49(8-9):1231-1237
The release of packaged or containerized dangerous goods during transport can have serious consequences on board a ship. 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identify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se types of releases and on investig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angerous goods accidents to overall container ship accident rates. Records of dangerous goods releases from a US and a UK database for an 11-year period covering 1998–2008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and categorize main contributing factors. The majority of releases, estimated as 97% of the US events and 94% of the UK events, did not follow another primary accident type such as a collision. Faults that occurred during activities such as preparation of the goods for transport, packaging, stuffing containers, and loading the ship wer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elease of the dangerous goods on board the ship. For container ship casualties occurring worldwide during the same period, 1998–2008, accidents involving packaged dangerous goods were estimated to account for 15% of all fatalities. Self-ignition or ignition of incorrectly declared dangerous goods was identified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for the fatal accidents. Ensuring that dangerous goods are correctly prepared and documented for marine transport is thus very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releases and improving on board safety.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设定机场货站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基于爆炸威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模拟包装约束下爆炸品爆炸冲击波特性,通过引入包装约束系数,描述包装材料对爆炸威力影响,计算航空运输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1 mm厚度聚碳酸酯、钢和铝材质外包装的包装约束系数分别为0.904 7,0.860 1,0.870 6,相较于聚碳酸酯和铝材质,钢材质外包装对易爆危险品爆炸威力削弱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机场货站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