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10—12月严寒地区45个居住建筑室内空气PM_(2.5)、甲醛、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而新风系统运行必然会增加室内热(冷)负荷。为降低新风系统能耗,进行基于室内污染物浓度控制热回收型新风系统研究,经计算该装置及控制方法对有效降低新风系统能耗及改善室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组成和设计要点,分析了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和冷冻站的运行调节方法与控制策略,为空调系统的优化运行与节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全》2007,28(3):65
该项目属暖通空调领域,适用于暗挖工法施工的地铁及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主要研究了适用于暗挖工法施工的地下车站的新型通风空调系统的形式、构成、运行模式及控制方式.项目在世界地铁领域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在暗挖工法施工的地下车站中采用满足地铁特色需求的新型“空气-水“通风空调系统.新系统由车站全新风系统、小新风系统、空调末端装置、空调水系统、排烟系统、车站隧道通风系统、排烟系统和冷凝水蒸发冷却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4.
J×A-1型节能喷漆室,是我院研究的一种适用于中小工件喷漆作业的小型设备。该喷漆室由天津市无线电二十五厂试制、运行和工业试验,经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测定合格,于今年3月在天津市环保局主持下通过技术鉴定。 这种喷漆室采用净化漆雾后的空气作再循环,减少了补风量,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喷漆室设有新风风幕系统,加强了设备的控制污染能力,改善了操作人员的空气环境。由于循环风和新风均经过洗涤净化和过滤,含尘量低,有利于提高工件的涂膜质量。操作区空气中有害物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及排放浓度规定。 构造及工作原理 喷漆室结构见附…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降低室内PM2.5,指导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设计选型,推导了新风机组净化效力和净化能效评价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并利用自行研制的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分析了2种过滤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净化PM2.5的特性。结果表明,MERV 7+16和MERV 7+13的计数效率均随颗粒物粒径增加而提高,且前者的计数效率高于后者;由于滤材的不同,MERV 7+16的初阻力更小。MERV 7+16的渗透系数更小,其净化效力也要大于MERV 7+13;由于PM10在室内的自然沉降作用更显著,过滤器对PM10的净化效力明显大于PM2.5和PM1。将室内新风负荷作为新风机组能耗的一部分,在对比天津和南宁地区新风机组的净化能效时发现,由于两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处于天津地区的新风机组若要在冬季获得同等的洁净空气量,需付出更多的能耗代价。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负离子净化技术以及空气净化装置的研究现状,在传统新风过滤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气负离子净化原理的新型新风净化装置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其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航天新风机械)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现有职工900余名,厂房面积5.18万m2,分布在北京市海淀区、丰台区、怀柔区及河北省涞水县等区域。主要涉及火化工品装配、测试、吊装、转运等作业,产品具有燃烧、爆炸等特点。现有重大危险源1处,I级危险点1处,III级危险点13处。近年来,北京航天新风机械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经过多年凝练总结,形成了"持续发展型"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自新《安全生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山温度高、粉尘大、振动大的司机室空调、通风和除尘的新型装置,研究了换热系统、新风供给器和循环风除尘除毒装置,室内温度、清新度和新鲜度优于规定指标,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盘古山矿区系山岭地形,635中段以上采用平窿,辅助竖井开拓,七大工艺系统的主要井巷均设在脉内。635以上各中段采用中央压入式通风。因近地表,收到了一定的通风效果。在635中段以下的二期工程开拓方案中,采用中央压入式整体通风。即:主扇将新鲜风流压入中央新风井,送到各中段新风道、穿脉巷道,引至工作面;污风由风筒送至东西回风井,排出地表。1965年5月该系统投产后,对改善井下劳动条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发展,现已进入矿床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山温度高、粉尘大、振动大的司机室空调、通风和除尘的新型装置,研究了换热系统、新风供给器和循环风除尘除毒装置,室内温度、清新度和新鲜度优于规定指标,现场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室外空气质量条件,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对新回风比例不变、新风量不变改变回风量、回风量不变改变新风量的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PM_(2.5)质量浓度和CO2体积分数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新回风比例不变的系统,室内PM_(2.5)稳定质量浓度与室外PM_(2.5)质量浓度有关,而与回风量和额定回风量的比值R1无关;但室内PM_(2.5)质量浓度下降速度与R1有关。对于新风量不变改变回风量的系统,室内PM_(2.5)质量浓度主要受回风量影响。对于回风量不变改变新风量的系统,室外PM_(2.5)质量浓度和新风量是影响室内PM_(2.5)质量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地铁站火灾时空气幕防烟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随着国内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火灾的防范及应急处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根据地铁站建筑结构特点及火灾烟气的扩散规律,首次提出将空气幕用于地铁站楼梯口防烟,以保障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并用CFD方法模拟分析一列地铁列车着火时,防烟空气幕对烟气扩散的控制。结果表明,在楼梯口设置防烟空气幕不仅可以保证人员在6分钟以上的安全疏散时间,而且减少了比传统方式所需的新鲜空气量,有效阻止火灾的进一步扩大和控制烟气扩散。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造成除尘系统风量阻力不平衡的因素,提出在除尘支管上装设定风量阀来稳定各吸尘点风量,通过实验证明,在除尘管网支管上装设定风量调节阀,可以有效的消除系统阻力不平衡和管网压力波动造成的吸尘点风量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矿井避难硐室气幕隔绝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避难硐室气幕阻隔系统的防护功能,确定该系统由供气装置、散气装置和启闭装置组成;根据射流理论和对比试验确定气幕系统最佳孔径为1.2mm,最佳孔间距为40mm;通过SPSS方法建立模型,确定气幕系统以衰减距离x为变量的气体衰减函数;根据孔径、孔距及幕帘尺寸,计算确定气幕防护系统的最小供风量为1.61×10 -3m3/s;通过模拟密闭空间阻隔性能测试,确定气幕系统的最大阻隔效率可达90%以上,同时阻隔效率随着二氧化碳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风窗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及其调节与定位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路阻力平衡关系分析了井下风窗安装前后通风系统中各分支间风流流动关系,提出了某些分支安装风窗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量对此变化作出反应的分析模型,给出了度量风量和阻力反应敏感性强弱的方法;假定通风系统中某些分支同时安装风窗,在保留风窗的使用对通风系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但要抑制其负面作用的条件下,基于尽可能使所有参与调节的分支的风阻增、减值最小化的原则,提出了指定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和优选分支实施调节的调阻调节法,并建立了相关最优调节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可以在风窗安装之前进行解算,解算结果可预知风窗安装后通风系统各分支的风流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出相应的调控策略;优选分支调阻调节模型可以用于选择最优的风窗安装位置、数量及风窗阻力,后者可以用于确定风窗窗口面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民航空管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综合考虑践行空管持续安全理念、减少空管人为差错、建设空管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我国民航的持续安全,就要构建并不断完善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对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展开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包括开展技能竞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建立管制员心理培训与辅导机制、提升管制员新技术适应能力等。空管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空管发展的坚强后盾,有效手段和措施建设的推进将成为航空运行安全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在湖南省湘西金矿对岩体温度所开展的多项试验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特别对8中段至27中段间的岩体进行了全面的岩温测定工作,经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湘西金矿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影响,预测了深部岩体的温度。为确定合理的降温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此项成果的指导下,最终采取了以通风降温为主,再结合低温岩层预冷入风流和采用局部循环的综合降温措施,降低了工程费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救生舱是有效减少井下各种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设施设备,调节救生舱内的温度是保障矿工生存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矿用救生舱热负荷的分析计算和矿用救生舱空气调节系统研究现状的分析,设计了以液态二氧化碳相变制冷为基础的两种空气调节系统,可在无需电力驱动、相对狭小空间配套的情况下,适合作为救生舱的空气调节系统。该系统的研发将会解决矿用救生舱在无电力驱动情况下的温度调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通风系统改造过程中,应用“有效压力理论”充分利用闲置设备,自行设计制造了节能空气幕,既节省了空气幕的成品购置费用,又解决了系统的漏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