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日趋受到重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一个定量表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指标,强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整体提高。根据南山区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南山区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对南山区2008-2013年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萝藤乡建立生态经济乡途径研究的实践,探讨了在乡域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I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地质灾害整治、库区周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国40多年来,淄博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体的重要工业城市。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样的市情,淄博市采取各种措施,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综合整治污染,取得了很大成效,初步走上了经济和社会事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农村水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水环境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紧迫性 ,以及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因素和保护、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认为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孟庄镇地处豫北平原,位于新乡市和辉县市交界处,辖27个行政村,面积35.5km2,人口54834,耕地2232.6hm2。改革开放以来,孟庄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1998年(按照新统计口径计算)全镇社会总产值12.8亿元,贡献国家税金29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66元。先后荣获“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中国乡镇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等称号。一、实验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孟庄镇自1995年1…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土规划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内容等入手,详尽分析了国土规划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制定统筹兼顾,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规划(即国土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土开发、整治角度,阐述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以及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9.
摘 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生态文明建设更为艰巨。从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构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节14个控制变量设计5条路径,模拟2018~203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协调发展路径更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该路径模拟结果显示2020年后资源供需平衡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检验得出该路径2018~2030年间人类与自然系统未达到真正协调,需进一步优化路径;(2)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供需间的矛盾,设计了以加快资源开发为主的优化路径Ⅰ和在放缓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的优化路径Ⅱ,其中优化路径Ⅱ耦合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帮助该地区摆脱经济发展与内外部资源支撑不足的困境,故将其确定为有效路径。研究发现,该地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需要适当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保证与其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我们认为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发展多元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脆弱且恶劣,但能源及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源及矿业开发已经成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力图从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视角,综合辨析出西部地区能源及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包括土壤污染与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与短缺、矿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采矿诱发的各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文章认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西部地区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对西部地区能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包括:大力推行绿色发展,极开发绿色新能源;加强资源管理与污染控制,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制度设立绿色门槛,继续整合小矿山;加强西部资源型城市与沿海地区的区域融合,减少资源开发的负外部性,破除“资源诅咒”;借鉴国际上“责任矿产开发倡议”,提高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能力;统筹协调资源税费、地方发展基金,明确资源税的调节作用,健全利益分配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能矿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第三方独立监管,在能源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有效透明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乡企业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小城镇发展的区域互不干涉先天不足,从而造成甘肃小城镇整体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空间布局分散,对周边区域缺乏射带动作用,面向21世纪,甘肃小城镇应重视整体规划,加大奖金投入,发展物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革管理体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小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丹江口水库向我国北方每年调水145亿m^3,汉江丹江口以下地区的水资源量将随之相应减少。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盐化工、机械、石油、食品、化肥、电力的重要生产地区,是湖北省的汽车工业走廊,其经济在湖北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世纪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从现在的140亿m^3增加到250亿m^3以上,需水量将达到水资源量的58%,潜伏着严重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的可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分析了农村工业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分析耕地减小的三种类型,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2.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3.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必须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条件约束下西北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在全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及特点和本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认为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干旱化趋势将长期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乡镇工业污染严重、城镇化进程缓慢是制约本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水资源严重缺乏条件下西北农村地区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小城镇社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和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建立农村地区新型生态能源结构,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生产的大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 ,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 ,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 2 0年来 ,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 ,分析了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 ,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 ,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 :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 ,分析耕地减少的三种类型 ,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 ;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城镇用地扩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推动城镇用地扩张的重要力量。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促进了城镇本身功能的完善、经济实力的提高,带动了周围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城镇用地大量、快速向外扩张也给城镇本身及其周围农村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多个层次论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新秩序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文化力 ,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战略主导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教、生态、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市场经济、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态市是指市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服务体系与其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较协调与统一状态的城市。生态市建设意味着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理论与思维。要以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晨统筹、人与自然协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的“五大统筹”新思维来指导.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使国民经济体系由链条经济向循环经济、自然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概况及其承载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农业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一系列限制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逐步暴露出来。如何充分发挥该区的经济地理优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是该区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土地承载力方面的问题,以期为该区农村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研究信息系统包括4个数据库:(1)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信息库,包括长江流域的自然,自然保护区,行政区,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2)长江流域资源生态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有关研究长江流域水,土地,能源,破产,人力等各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与重要,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城市与城市化,农业与农村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等的文献;(3)长江流域自然灾害数据库,收录了长江流域发生物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4)长江流域网站导航,收集了有关长江流域的信息网站,配合用户友好的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