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外卖配送员闯红灯(RLR)行为。以t检验确定不同特征人群心理变量均值的差异性;采用分层回归和基于人口变量的分组回归方法,分析TPB基本变量、扩展变量及人口变量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解释能力。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教育程度的外卖配送员,在所有变量中,仅交通环境对其闯红灯行为意图具有显著影响;所有变量可解释闯红灯意图的总体方差为57. 3%~69. 6%,态度、示范性规范、从众倾向、交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和从业时间是外卖配送员闯红灯行为意图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态度对闯红灯行为意图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外卖配送公共交通违法行为影响因素,将外卖配送员分为曾经发生过和未发生过公共交通违法行为2组样本。通过Logistic回归对比分析,发现影响外卖配送员是否会发生公共交通违法行为的因素为平均每月送餐收入和平均每单配送距离;接着对其中发生过公共交通违法行为的1组样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判断外卖配送员发生公共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平均每日接单数量、平均每月送餐收入以及平均每单配送时长,并根据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针对性长期建议。  相似文献   

3.
热线咨询     
正外卖平台配送员送餐受伤能否认定工伤主持人,你好:小周在某网站上看到"饿了么"外卖平台招聘信息后即前往应聘,担任"饿了么"外卖平台配送员,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其工作报酬由"饿了么"外卖平台调度员直接以现金发放。在一次送餐过程中,小周驾驶二轮摩托车与一小型轿车发生交通事故,致其受伤。请问小周是否可以申报工伤?易安网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众多外卖网络平台的出现,餐饮外卖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路面上也涌现出众多身着送餐服、骑着电动车拼命赶时间的送餐员们,但随之而来的是与外卖配送相关的交通事故频发。近日,北京市海淀法院公布多起案例,披露出餐饮外卖行业中存在的众多法律及安全风险。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送餐员身残还需自担责小张是一家网络公司的外卖送餐员,2017年1月,小张骑公司配备的电动自行车送外卖,路上与宋女士驾驶的机动车相撞。小张连人带  相似文献   

5.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笔者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出发,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基本特点,并指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交通文化的驾驶员的素质培训与安全教育、培养交通参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及安全价值观的培养、重视交通道德建设、建立高效的交通事故急救系统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为改善我国交通安全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预防及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录音节选)一、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略)二、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略)三、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从人、车辆和环境的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及ITS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的对策。(一)主动安全技术1、人的主动安全性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以及交通安全的解释;交通医学(感知交通环境信息);交通的法律安全(血液酒精浓度检验、吸毒检验及法律裁决)。2、车辆的主动安全主要内容为:行驶安全(避免因驾驶不当或驾驶行为不当,例如,违反交通法规而引起交通事故等);工作环境安全(降低汽车驾…  相似文献   

7.
大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笔者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强烈的冒险动机的驱使、对道路期望心理的失衡及交通安全感偏差等不良心理因素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货车驾驶员是一特殊的群体,应重视对该群体的教育、培训与管理,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性格品质、交通安全感及驾驶技能,以改善道路安全环境和交通安全状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6-2009年我国31个省区的地区经济增长和交通事故指标建立面板模型,结合统计图表,综合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散点图和面板回归分析的结果证明:区域经济增长与交通安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区域交通安全风险基本伴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增长因素对交通安全有一定影响,但是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突出,人力资本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交通事故万人发生率方面,上海最高,山西最低.在交通事故万人伤亡率方面,浙江最高,黑龙江最低.不同省区经济增长要素的非均衡性分布是影响交通安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产业转移和调整,发达省区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中西部省区转移,可能会增加中西部省区的交通事故风险,需要加强对这些区域交通安全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为量化评价雾天环境中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安全状态,以雾天高速公路交通观测数据为基础,在VISSIM仿真软件中模拟不同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状态,并分析雾天能见度、交通流参数与实时交通安全状态之间的关系;将交通冲突数作为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安全状态的表征指标,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影响实时交通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雾天环境中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冲突数计算模型;选取美国I-43高速公路交通和气象数据,对雾天实时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方法进行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交通冲突数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状态一致,能准确反映雾天交通事故发生前后的交通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施倚 《劳动保护》2018,(4):92-92
主持人,你好:近日,外卖小哥张某向其所在地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称其近日在送外卖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据了解,张某作为外卖送餐员每天上午10点在某外卖平台驻地集中,通过手机APP接单,然后前往各餐厅领餐配送,而该外卖平台是由某食品商贸公司运营,每月底与“外卖小哥”考核结算费用。请问外卖小哥张某送餐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这种情况可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1.
为明晰海底隧道交通系统内部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联和事故演化机理,从驾驶人、道路、车辆、环境和管理5方面阐释海底隧道风险因素内涵,定性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立体网络模型,提出海底隧道风险因素量化评价标准;并构建海底隧道交通事故风险耦合尖点突变模型,深入分析海底隧道交通系统风险状态演化的主...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辨别不同驾驶员风险认知能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通过设置13种存在潜在风险的交通情景,引入惩罚用时机制,利用驾驶模拟器,对熟练驾驶员和非熟练驾驶员在风险认知培训前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不同驾驶员对风险认知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熟练驾驶员的风险认知能力比非熟练驾驶员要高,两者在引起交通风险的因素上是不同的,培训后的风险认知能力较之前有很大提高。培训能够拓宽驾驶员对潜在风险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将驾驶员的操作技能、知识体系和外在行为衔接在一起,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做好旅游活动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构建旅游安全事故演化网络,从旅游事故演化的角度分析旅游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其演化过程;根据旅游事故发生的时序和相关程度将旅游安全事故分为4级,从事故节点的出入度、子网节点数和支链数进行分析,判断不同旅游事故的风险大小;此外,从不同结构演化链的角度,总结旅游事故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旅游...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收集我国134起以人为主因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构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HFACS-BN模型,并基于贝叶斯网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中的人因路径及各因素灵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为违规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不安全行为;在复杂路径中,环境因素和操作者状态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其相关的风险认知与处理不当是阻碍事故预防的关键因素;在非复杂路径中,操作者状态与运行计划不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所涉及的监督违规、组织过程和组织氛围,是导致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根本起点,并可依此分析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操作者状态在2种路径中均表现出高灵敏度,因此化工企业在人员管理上要加强关注职工状态,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控制和预防,从95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取相关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间的关系网络。通过社会网络相关指标,找到导致事故的关键原因,以及哪些原因组合导致事故的能力最强,得到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特征。建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以及彼此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为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预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和定量分析疲劳驾驶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广东省1370条疲劳驾驶事故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年份、时间段以及年龄段的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特征;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将其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从驾驶员年龄、驾龄、车辆类型等17个初步选择的自变量中筛选对疲劳驾驶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采用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宏观影响因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 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模型,考察1953—201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镇人口占比等宏观因素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安全事故与上述宏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在长期关系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增长、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及城镇人口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在短期关系中,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占比的上升增加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述因素具有不同的分布滞后效应,其相互作用叠加形成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我国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旅客非适应性疏散行为,提高机场火灾疏散效率,基于态度-行为过程模型,剖析机场火灾旅客安全态度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作用机理。构建包含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行为倾向)、风险感知(概率感知、控制感知、损失感知)和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依据507份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情感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有直接显著的负向作用,安全认知和安全行为倾向通过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且安全情感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总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In chemical industry, major accidents occur occasionally. Past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at risk perception was relevant to safety as it might affect the behavior, which could exert influence on th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adjust workers' risk perception to reduce accidents in chemical industry. To achieve this goal, som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orkers’ risk perception of were identified from 3 aspects including safety attitude, safety knowledge and safety leadership. This was accomplished by gathering empirical data from 287 workers employed in 6 Chemical plants in Jiangsu, China. The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sk perception for worker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and the path coefficients and weights were analyzed by the SEM. On that basis, the System Dynamics (SD) model of risk perception for workers was established. The study findings revealed safety attitude and safety leadership have a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perception of risk probability and perception of risk severity, safety knowledge has a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perception of risk severity, while safety knowledge has no direct positive impact on perception of risk probabilit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s and method guidance for adjusting the risk perception of workers in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分析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风险致因,基于2010—2017年云南发生的731起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交通事故数据,将运行风险分为人、车、路、环、管5个方面并选取耦合因素;综合使用熵权法、TOPSISI法及N-K模型,构建TOPSIS-N-K耦合度模型度量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度,并以云南城市快速过境通道衔接节点为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交通风险随耦合因素增多而升高;2010年以来衔接节点交通风险由无序向有序化发展,安全性逐年提升;风险耦合人的因素中“不良车道变换”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路的因素中“纵坡坡度”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人、路因素中车道、纵坡及限速方面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