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利用,降低电力成本开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环保压力,提高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形象。给出了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性、实施步骤和投资可行性。尽管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问题,但是发展潜力大。建议在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规划中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相似文献   

2.
结合光伏建筑发电系统的研究及发展方向,研究光伏建筑发电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原则,以及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于库房温湿度控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采用离网光伏发电和大容量蓄电池储能为基本供电模式的智能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以太阳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分析建立了与气候条件和库房管理要求相关联的发电系统负载计算、发电系统容量计算的数学理论方法,阐述了太阳能电池板优化原理,为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库房温湿度环境控制上的应用提供了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作为世界各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重点之一,其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日益趋于成熟,具有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太阳能光伏技术、国内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国内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建议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作为适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地区,青岛市政电网覆盖区外的诸多海岛具有较好的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前景;在市政电网成型地区,道路照明等公共设施用电、新建住宅小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重点用能单位也是具有推广光伏发电的潜力。然而,目前存在的技术瓶颈、激励政策缺乏以及并网发电手续繁琐等因素制约了光伏发电的应用。通过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并在政策法规以及经济上给予更多鼓励支持,才能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项目是一种利用太阳能采用特殊材料和设备发电的系统。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光伏发电系统已经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一种绿色环保的电能提供设施。但是任何工程项目总是会对于环境有一定影响,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管理对光伏发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国内光伏发电项目需要多加关注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对环境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家住上海莘庄的上海电力学院赵春江博士在自家屋顶安装了一套总面积22平方米的硅晶光伏电池板阵.自此,赵家使用这套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满足自己家庭的用电需要.  相似文献   

8.
李鹞  于随然 《环境工程》2014,32(10):119-124
研究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的环境排放能源消耗情况,使用了代表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清单数据,对生命周期各阶段,尤其是生产制造和废弃处理阶段进行详细建模,分析了两种不同回收处理情形下的能量回收时间、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进行了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结果显示:能量回收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因太阳辐射量而异;太阳能电池板的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回收处理方式对整个系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剧了我国能源供需的矛盾。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有着无污染、能源可再生的优点,因此应当大力推广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的环保意义,然后结合晋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深入的分析了其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必要性和具备的优势,最后阐述了晋北地区光伏发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分类、特征化、量化处理的方法,对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煤发电的全过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收集两者的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建立两者全生命周期资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清单,得到相应的资源消耗系数和环境影响潜值.综合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燃煤发电全生命周期评价结果,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与传统燃煤发电相比,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办公楼屋面面积以及服务区停车场面积统计数据,估算了可利用屋面面积和进行光伏车棚改造的服务区停车场面积。测算了光伏屋面、光伏车棚的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结合高速公路用电情况分析了运行方式。经测算:江苏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屋面可安装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2 MW,首年发电量为3200万kWh,全省高速公路光伏屋面25年发电总量约7.3亿kWh;江苏省高速公路光伏车棚可安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11 MW,25年发电总量约2.5亿kWh;高速公路站区光伏系统所发电量均小于其昼间用电量,站区光伏发电能够以“自发自用”的模式运行。  相似文献   

12.
建立光伏-储能系统成本收益经济模型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能源分析模型,以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碳排放强度和碳补偿回收期、能量回收期分别作为经济效益、碳减排效益和能源效益的评价指标,并以山东省胶州农村5,8,10,15kW光伏和11kW-h储能系统为案例,分析增加储能系统后的经济-碳排放-能源特征.案例表明,增加储能...  相似文献   

13.
对MBR一体化中试设备中的MBR膜组件曝气系统和运行条件进行改进以及优化,并将其与常规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进行中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MBR中试设备采用新型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运行时,与常规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相比,其气水比可降低约20%,反洗周期至少可以延长1.2倍以上,但是对提高膜通量作用较小。采用新型MBR曝气系统及运行方式较常规MBR曝气系统的运行能耗可减少约14%左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含锌钢铁冶金固体废弃物的基本特性,提出了火法冶金-湿法冶金联合提取钢铁冶金固体废弃物中Fe、Zn等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并通过实验对该工艺流程的回收效率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实现冶金固体废弃物中Fe、Zn等金属元素的分离提取,而且能够合理地利用C元素。获得的金属铁中全铁含量能够达到95.52%,金属铁含量为94.81%,铁回收率为91.53%;锌纯度高达99.41%,回收率为93.82%。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了光伏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并在处置阶段对不同处置情景的碳排放进行比较.通过现场、资料调研和工艺研发应用的方式,获得光伏行业生产、使用、处置阶段及三个情景的资源、能源的输入/输出和污染物排放数据.结果表明:光伏行业碳排放集中在生产阶段,其中又以高纯多晶硅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最高;使用阶段碳排放较小,仅为生产阶段的3%;电耗是最主要的碳排放因素,占生产和使用阶段碳排放的64.98%.处置阶段的3种情景的碳排放由大到小依次是填埋 > 拆解 > 热解,除了填埋略微增加碳排放外,拆解和热解都能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可分别降低6.03%和33.59%.研究显示采用热解回收技术的光伏组件生命周期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不仅低于同类研究,还远低于我国当前电力结构的碳排放水平,发展光伏行业可实现环境与能源双赢.  相似文献   

16.
光伏发电技术具有环保和节约能源的特点,在光伏组件废弃后和太阳能电池的原料生产环节,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对太阳能电池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回收处理,积极研发新型电池和新材料,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目前对光伏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方法主要有:热解法,无机酸溶解法,有机溶剂溶解法,化学蚀刻等;薄膜型光伏电池和聚合物光伏新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进展,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光伏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也是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为了探讨光伏发电项目对政策的依赖性及其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采用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模型开展研究,并开发出平准化度电净现值(LNPVE)模型用于研究光伏发电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将上网电价与补贴作为效益指标引入LCOE模型,即得到LNPVE,LNPVE为折现度电收入和折现度电成本之差.LNPVE模型不仅能将政策因素引入经济效益分析中,同时还能考虑效益变动,从而分析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可持续性.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为案例的分析表明,从LCOE模型结果来看,案例项目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然而从LNPVE模型结果来看,现行补贴上网电价下案例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仍存在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随着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退坡”政策的出台而有所强化.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案例项目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是技术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再者是经济因素.若案例项目以无补贴标杆电价平价上网,则需将单位造价降低19.3%或者年利用小时数提高14.8%;若要进一步实现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价上网,则需将单位造价降低97.0%或者年利用小时数提高182.1%.因此,应当针对光伏发电特别是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实施必要的电价补贴,将补贴“退坡”与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相结合,并将有针对性地提高补贴效率作为光伏电价补贴的重点,同时高度重视技术改进及推广应用和运营维护的成本降低及质量提高,以持续实现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福州市洋里污水厂出水回用为例,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出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64 a,远远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15~20 a。效益-费用比为1.44,大于1。结果表明,洋里污水厂达标出水作为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良好,并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发电逐渐成为推动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中国光伏发电的时空分布、竞争格局及减排效益研究,本文力求为中国“双碳”目标的落实、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量化支撑及政策建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2012—2020年,光伏装机总量从624.8万kW增长到25317.0万kW,以集中式电站为主导;(2)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地区呈现高—高自相关特征,贵州等地区呈现高—低自相关特征;(3)电力消费量、碳排放量、科研投入为装机量增加的正向驱动因素,科技投入对相邻省份的装机量增加同样具有正向驱动效应;(4)中国现有光伏装机的年均减排效益约为2.0亿t,到2030年累计可以达到19.2亿t,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