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2008年5月12日,是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当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解放军、武警、消防、医护、专业救援队等各种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开展各种营救工作。而从事救援工作的这些人员,每天面对灾难场面和危险的境地,许多人都会出现情绪和情感上的压力或心理创伤,如何积极适时地为灾后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对了近百次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实施了有效的应急和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3.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震频发、废墟内环境危险而又复杂,这些都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搜救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救援装备机器人化的研究设想,目的是提出地震救援人员对辅助搜索救援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与国内多家院所合作完成的地震现场搜索救援机器人系列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所做的工作可为提高现场搜索救援效率,以及地震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和18时24分,土耳其东南部先后发生两次7.8级地震,截至北京时间2月20日,已造成土耳其、叙利亚两国共计至少超过4.3万人遇难,近12万人受伤。地震波及土耳其、叙利亚、埃及、黎巴嫩、伊拉克和北塞浦路斯等国家(地区)。根据全球灾害协调系统(GDACS)网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38个国家的数百支救援队(含城市搜救队USAR和紧急医疗队EMT)抵达土耳其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其中,我国有19支救援队500多人在土耳其马拉蒂亚、哈塔伊等地开展救援工作,在将近半个月的救援时间里,共救出至少数十名幸存者,数百具遇难者遗体,我国救援人员的国际人道主义品格和专业的救援技术得到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办公室、其他国家救援队以及土耳其政府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5.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的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张毓丰  邓民宪 《灾害学》2005,20(4):111-115
当地震发生时,保证现场救援各部门、单位与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对及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现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分布特点、地震救援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对通信保障的需求,在分析各种无线通信装备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卫星、无线网桥、超短波多层混合组网的立体结构模型,设计了地震现场的通信保障方案.依据电磁传播理论,计算出无线通信设备现场架设的基本参数,并给出了设备选型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亮  徐力杰 《灾害学》2021,(4):152-155
在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由于无法准确定位救援位置,导致救援速度比较慢,因此,研究基于智慧校园人脸识别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法,构建一个包含校园内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库,并安装相关人脸识别设施。地震灾害发生后,对设备采集信息进行识别,确定地震灾害中校园内被困人员数量以及被困人员最后出现区域(即被困区域),以建筑破坏指数表示地震灾害下校内建筑结构风险,将建筑结构风险由高至低划分为5个等级,结合智慧校园人脸识别、校内建筑结构风险等级以及路网模型,生成包含基础资料、校内复合灾害分析与应急救援要素规划等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方案,根据救援方案完成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再加上多种救援技术的应用,最终实现有效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并提出安全优先、安保优化等校园防震减灾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价灭火抢险救援的效率、确保人员和装备安全的基础。在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安全系统工程思想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从人员配置、消防装备、战术水平、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初步建立了消防部队灭火抢险救援风险评估体系指标体系,为今后该评价体系的应用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黄辉  杨佳祺  吴翰  未珂 《灾害学》2016,(4):171-175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震后救援药品动态需求研究对提高救援效率,挽救人民生命至关重要。建筑物倒塌压埋是造成震后人员受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过程入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因果关系模型与震后建筑物倒塌救援流量存量图,主要考虑了建筑物倒塌压埋、地震救援投入、医疗投入等因素对伤员人数的影响。运用Vensim软件对流图进行编程仿真,得出伤员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根据救援药品日剂量得到各救援药品的需求量,从而辅助震后救援药品的动态需求决策。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2020,(2)
为探究价值观引导在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教育中的作用,深入分析灾后青少年心理教育重建存在问题,组织协调不足、有待加强沟通与灾后初期救援较多,缺乏规范性和长久性两点因素是制约灾后青少年心理教育重建的主要问题,采用青少年需要结构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9种积极价值需要对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不同价值观对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在此基础上价值观通过个性品质引导青少年对重大灾害认知、通过意志引导青少年对重大灾害的承受力以及建立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缓解情绪,分析价值观引导在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教育中作用。积极价值观引导可完善灾后青少年人格和世界观,并扩大心理教育重建范围,实现对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教育的目的,为灾后心理重建提供全息视角。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2)
建筑结构废墟救援安全评估模型可在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条件下有效地服务于地震灾区应急救援工作。针对历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的砖混结构建立了废墟救援安全评估模型。根据砖混结构废墟救援安全评估模型的研究现状探究和需求分析,研究了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安全评估模型的方法和过程,分析了安全评估模型影响因素的划分要点和安全等级判定原则,基于实际救援案例采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和算例计算。模型验证和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砖混结构废墟安全评估模型可在不需要精确探究结构倒塌机理的基础上直接应用于砖混结构废墟救援的安全评估工作,且该模型还具有评估结果准确、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9,(4)
为了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应急救援效率,通过对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内涵进行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仿真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了地下商业空间灾害应急救援仿真模型。以某地下商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真实性和适用性检验和救援人员投入策略的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模拟地下1~3层商业空间和自救逃生人员发生踩踏或不发生踩踏的救援情况;且对时间紧迫的救援任务,在考虑人力资本与救援效果时,能找出使救援效率提高更明显的救援人员数量范围。此仿真模型能模拟地下商业空间灾害突发期间的真实应急救援情况。  相似文献   

12.
08雪灾,汶川、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几乎令所有交通和交通设施处于严重瘫痪状态,给搜索救援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考验。如何快速进入灾害现场并将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及时送至目的地,是灾难频发的今天人类所共同关注和需要克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仍然是空降,并辅以地面运输,但汶川地震这场实战,让我们看到突击空降受自然条件和现场状况的限制颇多,且风险和代价巨大。  相似文献   

13.
浅谈灾后心理创伤的安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渝 《防灾博览》2002,(5):19-20
今年由国家卫生部公布的《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已将“精神卫生救援”纳入其中,并且提出了要把精神卫生救援工作纳入到救灾防病和灾后重建工作里,还要求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这里提到的“精神卫生”就是大家常说的心理卫生,所谓的“救援”是指心理上的安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金川  孙硕 《灾害学》2013,(1):150-152,159
随着我国救灾体系的完善,有组织直接参与地震救援的人员群体随之增大。地震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救护问题也开始暴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综述了地震救援人员在地震救援中产生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专业地震救援队员、应急救治人员和地震救援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在地震现场形成的心理问题和特点。因为受到的训练不同,地震救援与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同,事前受到训练与有过救援经历的人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据此,提出了事前干预进行心理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娜  聂高众 《灾害学》2015,(2):158-161
地震应急救灾效能是不同救援队震后救灾效果的最直接反映,救援队伍到达灾区的时间长短是影响救灾效能的最直接因素。该文首先分析了地震救援中被埋压人员的存活率问题,并将震后的救援力量分为三组:当地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当地及灾区周边的军队、武警、消防官兵的救援能力和地震专业救援队的救援能力,探讨了这三组救援队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救灾效能,及地震灾区的气温对救灾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救灾任务是战胜灾害带来的困难,尽量减少和挽回灾害损失,使灾区人民生活安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救灾工程主要包括人员救护、物质与精神救援和资金救援等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事故分级及其应急救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隧道事故分级是突发事故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在对公路隧道救灾特性和相关事故分级标准分析基础上,考虑隧道事故的危险性、应急救援的急迫性以及对现场交通造成的影响与危险程度等因素,提出公路隧道事故分级标准及其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如何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稳健的灾后应急救援策略十分必要。基于此,将惩罚成本和恐慌心理新概念纳入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研究,构建政企协议应急救援决策模型,剖析政企合作灾后应急救援的效用机制与策略选择,并借助数值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惩罚成本分担行为和灾后民众恐慌心理程度对灾后应急物资救援效率均存在显著性作用关系。其中,惩罚成本分担行为在分散决策下强化政府统筹调控功能,驱动协议企业完善升级,是促进应急救援系统发挥整体效能的能动因素。而民众恐慌心理程度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形下均表现为消极制约作用,缩减应急物资服务需求,阻碍应急治理体系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2020,(2)
为解决传统的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存在对突发的自然灾害无法及时实施救护方案的缺陷问题,提出对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以完善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两部分: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救灾管理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数据的更新、维护以及查询等;救灾管理子系统设计了两个模块进行功能的实现。救灾管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以旅游应急管理部门为核心,协调其他相关部门功能进行突发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救护指挥模块将数据通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严格遵守现代急救医疗规范等各种规范要求,实现现场救援的功能。通过上述功能的设计实现突发自然灾害下旅游应急管理救护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