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长江干流宜宾、寸滩、宜昌、汉口、大通和上海(古洞口) 6个断面2005—2016年的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所有主成分,计算得到包含所有水质指标信息的综合得分值,再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主成分综合得分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上游水质优于中下游,上游水质呈变好的趋势,中下游水质表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在原水在线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了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有机物分析法测定紫外吸光度的精密度,确定了紫外有机物分析仪测定的紫外吸光度SAC254值与有机物浓度参数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和DOC值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紫外有机物分析法具有操作、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实时响应快,精密度高等优点。原水SAC254值与标准方法测定的UV254、高锰酸盐指数、TOC以及DOC值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根据原水SAC254值的变化通过转换得到原水有机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为水厂工艺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的特点及自来水厂普遍存在的水质问题,利用华东交通大学研制开发的一体化微涡流澄清池对原水进行强化常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一体化微涡流澄清池进水流量为8 m3/h,进水浊度为21.7 NTU,投药量为10 mg/L时,澄清出水浊度稳定在3 NTU以下,UV254的去除率为25%,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为41%;保持其他工况条件不变,投药量增加至16 mg/L时,澄清出水浊度稳定在0.5 NTU左右,UV254的去除率提高至40%,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提高至60%。通过FCD和Zeta电位仪监测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药量的增加,Zeta电位逐渐上升,絮体等效直径增大,出水浊度下降,UV254和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张家港市河道水体水质现状及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8年张家港市13条重要河道中的水温、pH值、DO、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等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识别主导水体变化的环境因子.研究得出:①2018年张家港市河道水质整体较好,大部分河道水体处于III类水;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氨氮、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电导率(EC)的变化主导着研究区域水质变化,4个环境因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空间分析表明张家港河是监测河流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港口桥监测断面为水质污染最严重区域,张家港市市区及东南区域河道污染劣于其他地区;④季节上水质污染程度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河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河流水污染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长江宜宾段水质时空分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长江宜宾段出入境监测断面2004年、2008年和2012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江段的综合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及水质时空分布特性。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TN、TP和粪大肠菌群6个水质指标,通过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该江段2008年水质清洁,2004年和2012年水质轻污染。选取p H值、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石油类、TN、TP和粪大肠菌群8个水质指标,利用SPSS17.0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江段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时空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主成分分析将8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水质年内变化特点为夏季水质最差,其它季节较夏季水质更好;水质年际变化为2008年的水质优于2012年的水质,2012年的水质优于2004年的水质;挂弓山断面的水质优于井口断面的水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以松花江肇源江段5个例行监测断面为例,对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总磷9个水质指标进行研究。计算各断面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越大污染越重的原则,得出该江段各断面的相对污染程度。主成分分析法较单因子评价法对同一类别的断面间比较相对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细菌丰度是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的敏感指标.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水库营养状况,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以亚热带典型岩溶水库——广西上林县大龙洞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大龙洞水库水体的营养化类型、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细菌丰度分布情况以及14C标记法测定细菌生产力.结果表明,大龙洞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细菌丰度在调查水域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沿着水流方向从上游到下游表层水的细菌丰度呈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细菌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细菌生产力的变化特征为表层水的细菌生产力明显高于中层和底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丰度与细菌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细菌丰度与温度、p H、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和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叶绿素a、DOC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生产力则与p H、DOC、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影响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的10个环境因子均划分为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温度、p H、电导率、DIC、DO、Chla、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TN和TP,表明大龙洞水库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影响,进而使光合细菌成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德阳地区12个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已超过80%,因此前3个主成分因子可反映地下水污染程度。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地下水指标含义:该地区主成分综合得分为正值比为负值时水质综合情况更好,该地区地下水污染可能系有机物进入地下水含水层所致。  相似文献   

9.
文章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3年宜宾市“九河”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总氮、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总磷为“九河”的主要污染因素,长宁河、箭板河、古宋河和南广河的污染程度较其他河流严重。通过主成分分析,分析了“九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典型集雨人饮地区窖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差异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浩  张国珍  杨晓妮  武福平  赵炜  张洪伟  张翔 《环境科学》2017,38(11):4733-4746
为阐释我国典型集雨饮水地区窖水水质自然变化机制,应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庭院为组织单元、不同类型集流面和水窖组合模式构建的集雨水源地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表明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窖水内部环境因子、外部环境因子等的异质性.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呈现大量的稀有种和少数常见优势种的分布模式,不同类型集流面和水窖组合模式构建的集雨水源地水体中含有不同的显著差异性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体现在:编码新陈代谢功能的基因序列与其他功能基因序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性,氨基酸、碳水化物、能量、脂类、辅助因子和维生素、萜类和酮类化合物、核苷酸、多糖的合成与代谢、外来物质的降解与代谢是构成新陈代谢功能的主要基因序列类群,表明窖水中存在大量、具有相对特定生态功能的微生物进行着诸多活跃的与新陈代谢相关活动.研究认为混凝土集流面与混凝土水窖组合模式用于收集和贮存雨水,水质更好、更安全.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为开展集雨窖水水源地优选及改善窖水水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的纯化与超纯水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小萌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27-28,26
综述了水的纯化和超纯水的制备,介绍了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等纯化水的技术与超纯水新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水净化剂对投加无机肥和有机肥的养殖水体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投加无机肥或有机肥的养殖水体,生物水净化剂对其水质都有较强的净化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较,处理组NH3-N、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NH3-N最高降幅达到89.4%,COD得到有效控制,透明度显著增加。在有机肥实验中,生物水净化剂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对藻类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饵料生物方面,尽管生物水净化剂对大型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但它对原生动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生物水净化剂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腹地核心水源区,对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阐述了核心水源区环境监测实施现状情况;对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监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泰兴市区域内主要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合饮用水源取水口建设概况及取水口水质现状,说明保护长江水质就是保护饮用水源,并提出保护饮用水源-长江水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水质评价方法的探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了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分别对南方某市部分给水管网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析表明,模糊数学评价法具有评价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的特点;综合指数法具有评价结果直观、精确度较高的优点。从评价结果上看,综合指数法较模糊数学评价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再生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时,投加杀生剂和缓蚀阻垢剂是防止细菌大量繁殖以及减缓水质腐蚀管道、提高管道传热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自配的复配杀生剂TH-1、TH-2与复配缓蚀阻垢剂TH-3,研究了2类药剂在同时作用时对系统的杀菌率、缓蚀率及阻垢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垢的形态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异养菌总数约2.8×107CFU/mL时,2种杀生剂投加14 d后杀菌率可达99%以上;对不锈钢、铜质挂片的最大腐蚀率为0.002 2 mm/a,药剂同时作用时对碳钢具有明显的协同缓蚀的效果,腐蚀率均符合国标要求,对水质的阻垢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复配杀生剂与缓蚀阻垢剂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管理水冲突促进水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担任过新墨西哥水渠灌溉管理员的斯坦利·克劳福德(Stanley Crawford)在他的文章中曾描写过两个邻居:“关系从来不好……下游的邻居通常指责上游的邻居从来不让水流到他的地方,并且还指责他在偶尔往下游放水的时候往水里倒垃圾。”其实,这种争夺水的对立关系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人类在公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麻栗坝水库工程的水质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坝水库不会产生富营养化,重金属含量不会明显增加,水利工程对水体质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水氧化法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当水处于临界点以上时 ,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O2 或H2 O2 可以将超临界水中的有机物氧化生成H2 O和CO2 等物质。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点、SCWO的流程及其特点和反应机理 ,论述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