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欧恒  张琪 《环境保护》2020,48(16):30-34
环境侵害案件往往呈现出环境公私益相互交织的特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之间存在着分离救济、利益保障以及审理顺位的问题,无法对环境公私益进行整体有效维护。因此,需采取相应对策予以解决:一是探索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融合审理模式,二是扩张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范围,三是明确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的审理顺位选择。为了协调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间的关系,平衡环境公益和环境私益,笔者提出了环境民事公私益诉讼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最大限度兼顾环境公益和私益。  相似文献   

2.
此次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全国环保重点工作的总体进展,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是新时期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5,43(1)
近期,贵州省金沙县检察院以原告的身份把金沙县环保局告上法院,此案可以看作是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破冰"之举。本文以该诉讼涉及的各个主体为基础,对此案例所反映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今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使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今后保障环境公益方面发挥更为积极之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诉讼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灿发  冯嘉 《环境保护》2016,(15):11-14
我国环境纠纷投诉数量巨大,但环境诉讼数量偏少,其原因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不当干预环境司法、环境诉讼成本过高、环境诉讼中举证难度较大、司法机关对群体性诉讼管辖规定的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环境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废除"土政策""土解释";尽快健全和完善环境司法鉴定制度,为诉讼当事人收集环境诉讼证据提供条件;应当降低环境诉讼的成本,实行环境诉讼费的减、缓、免和环境法律援助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降低环保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门槛,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境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维护公民环境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将会对建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创新、拓宽水环境保护领域投融资渠道,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关键环节。研究结论表明,水污染防治领域成熟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匮乏、中小环保企业水环境治理项目融资存在制约瓶颈、社会资本水污染治理投入盈利机制不健全等是关键制约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融资思路和具体建议:整合设立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建立政府常态化投入机制,设立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基金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社会资本水污染防治项目资金投入回报机制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创新环境金融服务、发挥市场融资作用以提升水污染治理企业或项目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立法初探国家环境保护局杜俊英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又是水污染防治中起步不久,亟待深人研究的全新课题,涉及到水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管理方法的转变,必须将其纳人法制轨道,总结近年来流域...  相似文献   

8.
刘丹 《环境保护》2023,(6):28-31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司法机关不断总结审判经验,在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应对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一系列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对涉碳“气候变化应对类案件”的类型进一步细化,为相关审判实践提供了更清晰的指引。但是,我国司法机关要应对真正的气候变化诉讼,还存在程序法和实体法方面的障碍。构建我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司法进路,在明确未来气候变化诉讼的公益诉讼发展方向,发挥气候变化诉讼的政策落实功能,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和环保组织公益诉讼并行发展的基础上,应在既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模式下,从统筹公益诉讼调整对象、扩充适格当事人的范围、明确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违法性标准、改良诉前检察建议制度等方面做好程序设计和司法准备。  相似文献   

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理论上被误读及实践中被误用的现实,集中表现为其混乱的概念及过分夸大的制度功能。通过梳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可发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普通环境行政诉讼属并列关系,实践中司法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上开始从克制走向能动,但对该制度的功能依然应作理性认识。从监督行政的视角,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定位于对环境行政作有限监督,其对环境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在合法性、合理性及目的性上则有所不同。而且,从成本收益上考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也并非绝对最佳。故在未来的制度构建中,应充分关注其核心可诉范围,同时从整体主义视角就环境行政公益维护体系作出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是一项很重要的司法救济制度。不论是从环境侵权的现实发展角度,还是从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发展角度,我们都需要探索环境公益诉讼体制,来实现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