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毅  唐丁丁 《环境保护》1990,(5):266-270
砷与地壳中的许多其它元素形成砷化合物存在于岩石圈中,并广泛分布于许多矿物质中,一般以铜、铅、银或金的砷化物或硫化物中无机砷的含量最高。主要含  相似文献   

2.
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使土壤中砷转化为气态砷化物而挥发到大气中.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含量越高,其生物挥发的速率越大,施加生物有机肥能促进砷的生物挥发,同时,砷的生物挥发速率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不利于土壤中砷生物挥发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正> 水中砷化物的污染及其测定方法曾有专论评述。对含砷水样的保存以及测定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也有报导。现在砷的测定一般采用银盐法。本文结合日常样品分析,对砷测定中的几个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结果与讨论放置时间对砷刹定的影晌: 用聚乙烯瓶取深井水样,观察放置时间对砷测定的影响。砷的减少经计算机计算(  相似文献   

4.
砷对人体的毒性很大,三价砷和五价砷化物随饮水进入人体后,易为肠胃粘膜吸收而进入血液中,并扩散到器管与组织,并积聚起来。砷盐以三价砷毒性最大。饮水中砷的浓度0.3~1毫克/升,长期进入人体时可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地面水砷的污染来源于含砷矿石及制革染料,化肥和农药。目前关于海水及淡水中砷的测定大多数仍用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海水中砷含量低的样品要进行富集,而地表水(淡水)不够清澈的,要进行硝解。我们对同一水样品分别采用淡水测砷比色法和海水测砷比色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砷是一种有毒的元素。砷在土壤中积累多了,会导致土壤的污染。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能很差,土壤被砷污染以后,就很难消除。我国南方某些地方,曾经使用有机胂农药(如甲基胂酸钙等)来防治水稻的病害。为了防止砷类农药导致的砷污染,我们进行了土壤中砷的残留量与水稻污染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对砷吸附能力的研究,并对水稻砷中毒时的症状进行了观察。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供试土壤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无机砷(Na_3AsO_4·12H_2O)和有机胂(甲基胂酸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进行水稻、小麦的盆栽试验,观察各种砷化物  相似文献   

6.
砷与人类     
<正> 1.砷的历史要想了解砷并不困难。因为砷化物长期以来做为毒剂使用。如法国1885年报导的中毒事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由三氧化二砷中毒引起的。拿破仑可能是砷中毒的牺牲者。中子活化法分析,发现他的头发含砷比正常人高很多。据拿破仑晚年病情症状的描述推断,他可能遭到间断地慢性而严重的砷中毒.砷的化合物(通常称含砷制剂)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一直做为医药和补药使用。古  相似文献   

7.
水中砷的火焰分子发射光谱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在环境评价及水质监测中,砷含量往往是重要的分析内容之一。国家卫生部明确规定,饮用水中砷含量不能超过0.04mg╱l。本文研究了砷的氢化物发生一火焰分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该法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成本低、干扰少等特点。其捡出限为10μg/l,可直接用于饮用水中砷的测定。由于天然水中砷含量一般在0.001mg/l左右或更低,即便是原子荧光法也难以准确测定。因此,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度,通常,须对水中痕量砷进行预富集。本文采用氢氧化铁共沉淀法富集砷,其  相似文献   

8.
1956年,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在制造奶粉时使用了二磷酸钠作中和剂,因而奶粉中混入了剧毒的砷化物。由于食用这种含砷的奶粉,全日本有12159人中毒,其中128人因脑麻痹症死亡,很多婴儿一出生就吃这种奶粉,长到几岁时变成严重残废或发育畸形。环境中的砷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砷(As)及砷化物特别是As2O3和AsH3都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而它们又常随着废气、废渣释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环境监测中对As的定量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测定As的方法有砷斑法、砷钼兰比色法、Ag(DDC)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冷原子荧光法、中子活化法等。这些方法有的属于半定量法,有的则需要大型仪器。 本文选择了比较简便,灵敏的恒电流库仑法,采用国产仪器,并以海带为样品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砷是人们较熟悉的元素,但人们对其毒性可能还了解较少。尤其是地质工作者有时会与砷化合物接触,如勘探和开采砷元素的矿床、观察和研究含砷矿物、加工冶炼砷矿物和生产砷化合物以及在高砷地区工作等,如不了解其毒性,可能会引起中毒。如我国某矿区地质勘探队曾由于食用天然含有可溶性砷化物的水引起216例急性砷中毒。一、环境中的砷砷的外电子层4S24P3,5个电子全部丢失呈正5价离子,容易获得3个电子形成稳定态。砷是既亲氧又亲硫的元素,取决于环境中氧、硫的浓度。分布最广泛且常见的砷矿“物是毒砂(FeAsS),另外常见的砷矿物为华…  相似文献   

11.
深度净化工业污水中的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和冶金工业产品生产的迅速增长使得化学冶金企业污染环境的有害排出物正比例地增加,因此,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环境,防止上述生产的工业排出物,特别是含有对生物有害的物质,如砷、磷和许多重金属的有害影响。在砷化物数量和品种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从工业污水中深度净化砷,设计和运用有效的方法将选矿和化学冶金企业加工时产生的砷及其化合物转变成无毒性的、易保存的产物等问题,被尖锐地提出来了。在水溶液和污水中的砷可能以三价和五价形式存在,在没有硫离子时,三价砷酸AsO_2~-和五价砷酸AsO_4~(3-)的阴离子和  相似文献   

12.
水质砷污染及除砷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砷化物的理化特征和砷污染过程,复习了传统的水质除砷方法和效果。重点阐述了高分子粘合剂并用滤膜分离技术在水质除砷方面的应用。当地下水PH值为7.0,含砷浓度为0.3×10^-6时,按1×10^-6浓度投放粘合剂DADMAC,经聚醚砜膜过滤后,砷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砷化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可溶性化合物,因此,对含砷废水的处理要求都比较严格,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电化学氧化法与化学氧化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并论述了该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工业试验及实际运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法添加铁和化学氧化法相结合治理含砷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化物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可溶性化合物,因此,对含砷废水的处理要求都比较严格,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电化学氧经法与化学氧化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并论述也该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工业试验及实际运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沿着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边缘产出的含碳酸盐的超镁铁岩(V.Lobochnikov等称之为滑石菱镁片岩)中,有可能找到汞、砷和钴-镍砷化物等各种矿化。金的几种产状也已查明,但是,金与滑石菱镁片岩及超镁铁质围岩的成因关系问题仍有争论。为了找到答案,我们调查了上元古界(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卑斯(利古里亚区)蛇绿岩杂岩体中含金滑石菱镁片岩。  相似文献   

16.
燃煤砷污染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外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概括了煤燃烧过程中砷的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分析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燃烧过程的转化形态、固砷剂对煤中砷的作用和砷在飞灰中的富集状况,讨论燃前洗煤、燃煤固砷、烟气除尘技术减少煤中砷污染排放的研究现状及可行性;根据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讨论了动力配煤技术在高砷煤砷污染防治中的积极意义。指出加强对煤中砷的释放、控制理论及实用技术的研究,减少砷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砷为地壳表层的常见元素,遍布于土壤、水、空气与食品中。一般,食品的含砷量甚微,但当含砷农药使用不当,含砷的工业废弃物污染水源或土壤,食品容器的不洁,食品添加剂的不纯,以及某些地理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均可使食品含砷量增高。本文调查了上海地区有关食品、水源、土壤中的含砷量,并对人体的发砷、尿砷作了测定,以期研究食品中砷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汉平原某些地区地下水已受到砷的严重污染,探讨高砷地下水的形成机制十分必要。采集江汉平原高砷区不同深度(20m、50m、100m、130m、160m和225m)的高砷沉积物样品,对其进行了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对微生物介导的高砷沉积物中砷的溶解与转化以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57mg/kg和21.06g/kg;实验室模拟试验表明:微生物群落可以明显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和铁的溶解与释放;砷顺序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沉积物中34.5%的不可溶性砷为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试验体系中可溶性砷的含量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砷密切相关。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可以促进高砷沉积物中不可溶性砷的溶解与释放,且释放的砷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的还原与溶解。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海水中砷的含量和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砷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有毒物质。由于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致癌作用和海洋生物对其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富集系数高达3.3×102),因此人很早就把砷列为环境污染物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对海洋中砷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早,1932年伯恩斯就报道了华盛顿沿海砷的研究结果,1962年管原系统地研究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周围海区表层水中砷的分布。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海洋中砷的研究日益重视,李静等研究了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 李金生等研究了渤海湾水中总溶解无机砷。 目前,砷已被列为近海、河口环境污染研究中的重要调查内容之一。研究砷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14个省27处河流湖泊砷污染现状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河流湖泊砷污染严重,大部分水系中砷含量超过世界淡水砷背景值,最高达到1.9mg/L;水体表层底泥中砷含量范围为4.0~980.6mg/kg,44.5%的水体底泥属于中度及以上砷污染水平,矿业活动是导致砷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河流和湖泊中砷存在形态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砷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我国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以残渣态为主。比较了6种水体除砷方法,认为土壤法处理云南砷污染地表水更符合廉价、高效的原位修复技术要求。认为未来应加强对沉积物中砷形态的研究,并对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中砷的迁移转化做出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