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地震这种影响范围广、救援技术要求高的灾害,有效的人员搜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因素除了能够及时赶到灾害发生地点外,最重要的是所部署救援队的能力能够满足救援需求,携带的装备及技术能够在现场开展相应的搜救工作。为有效地部署救援力量,美国联邦紧急管理署(FEMA)针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需求形成了一整套搜救队伍分类、分级体系。研究该体系对于中国救援队伍的建设及灾后第一时间救援队伍的部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详细剖析美国搜救队伍的分类分级及其相应的技术能力要求,并在分析中国紧急救援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专业救援队伍分类分级的建议,为国内应急救援资源的灾后部署、调整、追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2月9日上午,由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组织联合发起,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作为重要参与支持单位的春节"幸福中国行·零点行动"航空应急救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震频发、废墟内环境危险而又复杂,这些都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搜救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救援装备机器人化的研究设想,目的是提出地震救援人员对辅助搜索救援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与国内多家院所合作完成的地震现场搜索救援机器人系列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所做的工作可为提高现场搜索救援效率,以及地震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立 《防灾博览》2022,(1):48-52
为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提高我国在搜索与救援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11月24-26日,由应急管理部和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主办,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承办的2021年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亚太地震应急线上演练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地震系统各单位地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履行9月份全国地震现场应急轮值任务,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于2016年8月22—25日在广州举行了地震现场应急轮值合训及演练,广东省地震局承办本次培训。广东省地震局副局长钟贻军、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赵美松出席开班式。来自广东省地震局、山东省地震局、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地球物理探测中心等单位3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与演练。  相似文献   

7.
《防灾博览》2018,(2):97-97
时间:2018年5月9-13日地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镇)5.12带你一起重回北川活动内容1.2018灾害应急救援论坛2.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成就及应急产业成果展3.全国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4."牵手未来"全国青少年防灾减灾培训体验公益行主办单位: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消防协会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21,(4):4-5
2021年7月15日,东盟地区论坛国际城市搜救能力强化培训及综合演练在线举办,中国和泰国担任共同主席。此次培训由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承办,旨在促进东盟框架下各国在重大灾害应对领域的能力建设,搭建区域专业城市搜索和救援队伍合作与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3,(6):7-8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简称CEDLIATS系统),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按照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要求自行研制开发的业务培训系统.现已正式备案并部署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服务器上,全系统地震灾评专业人员经注册后可通过网络域名www.dzzp.net.cn直接防问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12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第二届防震减灾公益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同时举办"亲临地震现场,感受地震救援"5·12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感受地震应急救援人、事、物。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等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共同按动启动球。本次大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6月20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和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赵和平副局长在成立大会上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要与国家总体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发展规划相适应,从体制机制上与各级政府开展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实现对接。着力构建地震应急救援行业职业道德准则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时强调,要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防灾减灾素养,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2日下午,王勇在北京参观了地震与建筑科学教育馆,察看了灾害防控与救援准备、应急保障与指挥凋度展示,观摩了灾后人员搜救、安置救助以及京津冀救援力量协同演练。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灾害应急救援的关键是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及时快捷的灾情信息对于及时制定救援策略,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卫星遥感和载人航空遥感在获取灾害信息时受时空分辨率、外界环境和使用成本的影响,其在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成本低的特点,且能够在高危地区作业。介绍了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的构成及其在灾害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这一系统在四川5.12大地震救灾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了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优势,并提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缺陷和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5.
《防灾博览》2023,(4):32-33
<正>2023年7月14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的“专精特新应急科技装备发展论坛暨京津冀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举行。此次论坛旨在搭建应急科技装备领域交流平台,汇聚行业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和嘉宾围绕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安全应急装备集群化发展等内容进行热烈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15年5月6-8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称“救援队”)全员全装拉动演练在北京-保定两地全面展开.拉动演练以首都圈某地6.6级地震灾害救援为模拟背景,以平原地区地震救援实战为导向,救援队480名队员全部出动,动用车辆60台(部),携带编成内全部救援装备及搜救犬18条,从北京赶赴模拟震中保定市徐水县实施搜索救援行动.全体队员分为指挥组和9个搜救分队,按照救援的准备、机动、运行和撤离四个阶段高效有序实施拉动演练各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5月16日,百余名农业、医疗、地震和金融等领域的专家搭乘K571次列车奔赴江西省瑞金市,由此拉开了"科技列车赣南行"活动的序幕。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领队、陕西省地震局副局长刘晨等5名专家(含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云南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和江西省地震局等单位专家)参加了活动。为支持赣南地区地震科技工作的发展,中国地震局捐赠了《地震来了我不慌》挂图、《中国大地震》图书、《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  相似文献   

18.
背景:根据中国地震局安排部署,2010年10月9-29日,在商务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震局派出了由23名地震应急救援骨干和专家组成的自然灾害救援预案管理培训团,赴英国进行集中学习和培训。目的在于学习借鉴国外灾害应急管理经验,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地震系统干部应急管理业务能力,促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