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0至1970年代初期,日本正在讴歌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增长伴随着"公害"产生了许多人为的环境危害。1960年代末期,公害患者与支援他们的司法团体接连提起了针对公害发生企业的诉讼。特别是新泻县新泻水俣病(1967年6月提诉)、三重县四日市公害(1967年9  相似文献   

2.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庸 《环境导报》2003,(22):31-31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61年发生在日本四日市。 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伊势湾海岸,因历史上曾每隔4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四日市原有人口25万人,主要是纺织工人。由于四日市近海临河,交通方便,又是京滨工业区的大门,日本垄断资本看中了四日市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很快四日市就成为发展石油工业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11,(4):7-7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是世界大气污染的一个著名公害事件。四日市位于日本东部海岸,是伊势湾的一个小城市,原有人口仅25万,主要从事纺织和陶瓷业,曾因每隔4天有一次集市而得名。四日市曾因临河近海、交通便利,又因是京滨工业区的门户,而被日本垄断财阀们看成是发展石油工业的好地方。1955年开始,那里出现了利用战前盐滨地区旧海军燃料厂旧址建成的第一座炼油厂,由此奠定了其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到1958年以后,这个所谓的"石油联合企业之城"成了日本石油工  相似文献   

4.
日本全国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有316万吨。这么大量的二氧化硫集中排放在占面积不多的少数城市中,造成了对大气的严重污染。据110个城市统计有将近60%地区二氧化硫浓度超过规定的标准。六十年代日本有所谓四大公害诉讼案件,其中之一是四日市喘息病,就是由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以后又相继有十几个城市发生这类的公害病。日本政府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市大气污染及其危害济南市环保局李大秋济南市环保所张秀峰,郑连友工业化革命较早的国家或城市首先尝到了城市大气污染公害的苦果。著名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  相似文献   

6.
<正>"二战"后的日本进行了重建,历经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的经济高速增长期,伴随而来的是大面积的公害多发,其中包括熊本水俣病、富山痛痛病、新泻水俣病和四日市哮喘病四大引发了世界关注的公害病。究其原因,工厂排污难逃其咎。日本的企业从"污染大户"到"环保先锋",也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制定、环境标准的设定、"公害国会"的召开和环境厅的成立。  相似文献   

7.
日本四大公害促使日本政府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害健康损害赔偿制度。这一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立法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一套独有的赔偿机制;民众发起的诉讼的推动;公害纠纷处理。尽管还有像水俣病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日本经验给我国带来以下启示:建立健全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立法工作;重视诉讼对立法的促进作用;完善环境健康损害认定标准;确立预防原则为主的环境健康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气体环境是生物尤其是人类生存最主要的环境条件之一。气体环境的变化对于生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众所皆知,大气污染乃是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历史上闻名的8大公害事件中就有5项是由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最早发生在1873年的伦敦。典型的重大事件如1952年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因大量燃烧重油所引起的“四日市哮喘事件”等。我国70年代兰州也曾发生过大面积人群呼吸道疾患的大气污染事件。大气污染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以交通、燃料和工业废气为甚,次之为民用燃料污染。据美国1970年统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酸雨危害简况当前,酸雨已成为北美和北欧各国重大的环境问题。但在日本,酸雨问题并不严重。据日刊《科学朝日》,1982年第12期报道,目前在日本除了梅雨季节,很少有酸雨问题。另外,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酸性湖,有的湖泊的pH值为0.9,1.4,2.6,3.1,4.3。但是除了火山造成酸性湖以外,没有发现酸雨引起湖泊酸化的现象。日本最早出现酸雨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四日市在发生闻名世界的“四日市气喘病”时,曾下过pH为2的强酸性酸雨,使许多人发生哮喘。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口占世界的3%,土地占世界的0.3%,而石油消耗量占世界的7%,99.8%的原油从海外输入。石油最高年消耗量达到三亿吨左右,这样大的石化规模生产,却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四日市的气喘病引起了人民强烈不满,一度被称为“公害冠军”。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经二十多年努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环境厅1983年7月29日向内阁会议报告的《公害纠纷白皮书》所证实,日本的典型公害事件已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转向噪声污染。根据1981年的统计,噪声污染事件为21095起,占整个公害  相似文献   

12.
吸烟是人类的公害西北纺织学院张树青,张帆公害一词最早源自日本1896年的河川法。日在1967年“公害对策基本法”将公害定义为:由于事业活动及人类其它活动产生相当范围内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沉降以及恶臭,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损...  相似文献   

13.
1964年,日本横滨市政府率先与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由此揭开了战后政府和企业签署协定的序幕。日本的公害防止协定主要涉及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振动、恶臭等重要的环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公害防止协定有效地解决了日本的公害问题,日本地方政府在治理公害问题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十月的日本,秋高气爽。正值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不久,中国环境代表团应日本环境厅的邀请于一九七八年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二十四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代表团受到了日本朋友的热情接待。访问期间,代表团参观了东京、大阪、千叶、茨城等地的冶金、石油、电力、化工、机械等十六个工厂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四个公害研究所,六个公害监测中心,琵琶湖及一些港湾、码头、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对日本在高速发展经济以后,解决公害的经验教训及基本对策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1997年9月,我们一行五人赴日本四日市市,在国际环境技术转让研究中心(ICETT)参加了日本环境情报普及中心组织的“中国辽宁省抚顺市大气环境保全研修”活动。日方针对抚顺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问题,精心组织了研修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实践经验丰富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的课堂教学,又有双方认真的研讨;既参观了我们的关注的企业,又参观了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和环境学习中心。在日期间,受到了日方友好的接待,获得了极为珍贵的经验。1概况ICli3T于199o年3月31日成立,位于三重县四日市市郊区铃鹿山麓,做为转…  相似文献   

16.
<正> 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室主任植田洋匡博士于1982年11月18日至12月9日访问了我国。他是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研究与监测》项目文件,受世界卫生组织的委托,作为短期顾问来我国进行学术活动的。植田博士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的物理性研究,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着较高的造诣,他所主持建立的日本国立公害研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其经济起飞期,曾经是全球公害最严重的国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有一半发生在日本,随之带来的公害病祸及千家万户。日本在公害应对及相关赔偿上是道路甚曲折、结果可称道:1970年后日本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公害事件,但相关赔偿事宜一直到2013年才基本结束。可将其经验总结为五方面:立法规范、绿色发展;科学认定;公众参与;多措并举;多方筹资。这些经验应用到中国,应注意实现形式的差别,弥补我国在上位法制定、非政府组织介入、多渠道筹资等方面的制度短板,加大摸清底数等工作力度,并根据风险管理原理使相关部门的举措联动配合。  相似文献   

18.
到过日本的人,都对日本清洁的环境有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七十年代末,日本人曾是世界上最脏的国家之一。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工厂的排污、汽车的尾气、垃圾的无序堆放使日本的环境被极大地破坏。日本只有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左右,但其消耗的原料资源却占世界的百分之十二,如此大的原料消耗,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工矿废弃物造成的公害使日本不少人患了“水俣病”,“疼痛病”以及“四日市气喘病”等污染引起的疾病。然而,在短短的几十…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五年版日本环境白皮书《关于一九八四年公害状况的年报》及《一九八五年度关于防止公害拟定的对策和措施》,于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经内阁会议决定并已向国会作了报告. 今年出版的环境白皮书,是以建设安全舒适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为主题的.列举了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日本国土开发引起的自然破坏和产业活动引起的公害,环境问题从1965年起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从那时起,以生态学家为主,在停止无秩序的国土开发和保护自然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化学家和工程学家为主在弄清产业公害的原因和产业公害的对策方面进行了研究.在这一时期,进行的研究主要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