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膨润土粘土矿吸附焦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膨润土粘土矿对碳酸铵溶液中NH4^+离子和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结果表明:在低液固比时,颗粒膨润土对碳酸铵溶液中NH4^+离子的吸附效果优于粉状膨润土;在高液固化时,粉状膨润土的吸附效果优于颗粒膨润土。颗粒膨润土对焦化废水中氨氮的吸附效果优于粉状膨润土和活化膨润土。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固定消化菌处理氨氮废水和研究,着重从凝胶颗粒的机械强度、缩水性能、化学稳定性微生物活性等4个方面来选择包埋剂。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卡拉胶、聚惭烯醇和丙烯酰胺是较理想的微生物载体。在选用丙烯酰胺凝胶颗粒固定硝化菌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中,用正交试验与实验方法列出了影响氨氮去除率诸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PH值,颗普重量、丙烯酰胺量、菌体量。交得出丙烯酰胺含量12.5%,包埋菌体含量5%、颗粒重量4gPH值  相似文献   

3.
氨氮在饱水粉砂土和亚砂土层中吸附过程及其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在土地处理中选择合适保护土层厚度,防止NH4对地下水污染,通过动态土柱试验,了NH4在饱和粉砂土层和亚砂土层中的吸附和Cameron平衡=动态吸附模型模拟了NH4在土层中的迁移过程,求得了不同土层和不同浓度条件下模型的各参数值,并求解出不同时刻,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的沿程NH4浓度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条件下,粉砂土和砂土的从向弥散系数分别为0.175和0.0093cm^2/min;当水中氨氮浓度  相似文献   

4.
氨气敏电极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气敏电极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改进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刘乃芝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一书中的测定方法。氨气敏电极测定水中的氨氮的检出限一般能做到0.07mg/L左右,且线性范围一般为0.4—1400mg/L。本方法通过降低电极内充液的浓度和在pH调...  相似文献   

5.
用新鲜蒸馏水代替重蒸馏水测定亚硝氮、氨氮、酚石河子市环境监测站刘艳,隆鑫磊在亚硝氮、氨氮、酚的测定中,《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所用试剂均用不含NO2-、N4+、苯酚的重蒸馏水配制。此方法成本高、费时、费力,不利于大批量样品分析。近几年的监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在实验室获得满意效果基础上的液膜法处理某湿冶厂含氨氮废水的放大工艺与设备,处理时为4t/d,当废水中氨氮浓度为800-1200mg/L,经二级处理可下降到排放标准,无二级污染。采用在RD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型锥孔转盘塔,特别适用于所使用表面活性剂乳液体系,能显著提高传质效率,减少返混,降低传质单元高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温度、pH、碳氮比、碳源、氨氮浓度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8~15℃范围内,氨氮去除率较高(70%),20℃时氨氮去除率最高(81.3%)。pH 7.0~9.0利于菌株低温生长及氨氮去除,氨氮去除率为71.4%~68.6%。当C/N5时氨氮去除率较低(40%),C/N5时氨氮去除率较高(68.9%~82.2%),C/N=10氨氮去除率最高(82.2%)。以柠檬酸钠、醋酸钠、葡萄糖、碳酸钠和甘油作碳源氨氮去除率无显著差异。初始氨氮浓度低于200 mg/L氨氮去除率高,大于200 mg/L氨氮去除率低。因此,温度、pH、碳氮比和氨氮浓度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影响较大,不同碳源对菌株低温氨氮去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5年-2009年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的氨氮指标时间序列数据,模拟了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的工业氨氮、生活氨氮、人均氨氮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模型,江苏省、常州市、淮安市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均符合指数模型,常州市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指数模型,淮安市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线性方程模型,江苏省工业氨氮、生活氨氮分别符合三次曲线方程模型;进一步描述了工业氨氮、生活氨氮、人均氨氮与人均GDP的EKC关系,常州市、江苏省的工业、生活、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呈负相关,位于EKC曲线的下降段,淮安市的工业、生活、人均氨氮与人均GDP呈正相关,位于EKC曲线的上升段,为江苏省氨氮减徘撂供撞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网藻在天然水体水样中的生长及对氮磷(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及重营养化的湖水水样中均生长良好;富营养化水库及重营养化湖水经水网藻处理2d,4d、6d后,对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氨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控制变得非常紧迫。介绍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产生途径以及电解锰生产中的氨氮平衡,依据"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磷酸镁铵是通过向氨氮废水中加入镁盐和磷酸盐,使Mg2+、PO43-离子的药剂与氨氮废水中的NH4+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磷酸镁铵(MgNH4P04·6H2O),再通过重力沉淀或过滤得到MAP。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受到pH值、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pH值在9左右,温度在25℃-30℃,反应物配比值因氨氮废水产生的污染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鉴于北京某养鸡场鸡粪发酵沼液氨氮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了鸟粪石沉淀法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的方式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p H=10.0~10.5,n(Mg2+)∶n(NH+4)∶n(PO3-4)=1.3∶1∶1.1,反应时间为20 min,转速为300 r/min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5.79%,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所得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出当p H=10.57,n(Mg2+)∶n(NH+4)∶n(PO3-4)=1.27∶1∶1.12时,氨氮去除率为75.81%。SEM及XRD分析表明沉淀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13.
MAP法即磷酸铵镁沉淀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到很低,其基木原理是向含NH^4^+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使之和NH4^+生成难溶复盐MgNH。PO4·6H2O(简称MAP)结晶,然后通过重力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文章介绍了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反应机理,分析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综合分析最终得出:pH在9左右、温度25℃-30℃、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在1:1:1左右氨氮去除率效果较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酸铵镁(MAP)沉淀法对高氨氮7-ACA综合废水进行了预处理试验研究,以Na2HPO4和MgCl2.6H2O作为沉淀剂,探讨了初始反应pH值、n(Mg2+):n(PO43-)/:n(NH4+)投配比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结晶物SEM分析,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反应pH 9.0、n(Mg2+):n(PO43-):n(NH4+)投配比1.0:1.1:1和反应时间20 min。平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1 020~1 190 mg/L时,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为小于150.0 mg/L,氨氮去除率在85.0%以上,残磷量小于40.0 mg/L,为7-ACA综合废水的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用化学沉淀法对厌氧处理后有机胺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处理研究,考察pH、n(Mg^2+):n(NH4^+)、n(PO4^3-):n(NH4^+)、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pH=10,反应时间10min,n(Mg):n(N):n(P)=1.2:1:1.2时氨氮由659.03mg/L降至58.52mg/L,去除效率达到91.12%。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进行了用Mg2 + 、Mn2 + 分别与PO4 3- 作用去除NH4 + N的试验研究 ,探讨其化学反应机理 ,确定了最佳投药比、反应pH和Mg2 + 、Mn2 + 的协同效应 ,并对广州李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NH4 + N进行了处理 ,其中最大NH4 + N去除率达 96 .1 %。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MAP)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高浓度氨氮,采用MgCl2.6H2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研究了该方法脱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得出了最佳处理条件,即在室温条件时,pH值为10~10.5、反应摩尔比n(Mg2+):n(NH4+):n(PO43-)为1.2:1.0:0.9时,对于本试验中的垃圾渗滤液来说,为最佳反应条件,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7%以上,达到国家杂用水水质标准中对氨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化学沉淀工艺去除高浓度氨氮反应机理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氨氮平均浓度高迭2100mg/L。通过比较,采用工业级MgO和H3PO4为沉淀剂与渗滤液中的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沉淀,探讨了其化学反应机理。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8.25,n(Mg^2+):n(PO4^3-):n(N)为1.35:1.20:1.00,反应与沉淀时间均为15min条件下,原水氨氮去除率〉96%,此法对渗滤液中COD也取得了18%的平均去除率,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投碱种类和氨吹脱对污泥碱性发酵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比较了NaOH和Ca(OH)2 2种碱试剂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作用效果,结合氨吹脱作用考察了NH4+浓度的降低对各有机物水解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以NaOH调节的体系中各种有机物尤其是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量明显高于以Ca(OH)2调节的体系.Ca(OH)2调节的体系中释放出的蛋白质有部分沉淀,磷酸盐含量也较低,小于40mg/L;氨吹脱的体系发酵液中氨氮含量减少了43%,增大了VFAs的积累量;在NaOH和氨吹脱的组合条件下,污泥水解酸化程度最好,SCOD为6732mg/L,蛋白质为2029mg/L,碳水化合物374mg/L,VFAs总量2545mg/L,且氨氮含量低于200mg/L;分析认为氨吹脱作用增大VFAs积累量的原因主要是NH4+浓度的减小,促进了产酸菌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有机物高氨氮浓度的生活污水,经UASB处理后的厌氧废水,氮含量较高,磷基本未除去,处理出水效果欠佳的情况,提出磷酸铵铗沉淀法脱除生活污水中的磷以及部分氨氮。初步确定了影响磷酸铵镁沉淀反应因素为pH值,Mg^2+:PO4^3-:NH4^+,反应时间t。最优反应条件为:pH=8.5,Mg^2+:PO4^3-:NH4^+=1.2:1:1,反应时间t=1min。磷的去除率可高达94.0%,氨氮的去除率达71.5%,为低浓度的生活污水的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