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水稻土为样品,研究了不同伴随离子条件下土壤对铜盐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伴随阴离子为硝酸根、氯离子和硫酸根离时水稻土中对铜吸附量为硝酸根<氯离子<硫酸根。水稻土中对铜盐的解吸量为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  相似文献   

2.
以铜为目标污染物,系统地研究了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塑料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测定了吸附时间、铜离子浓度、PS浓度、粒径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μm PS比6.0μm PS吸附能力强,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0.1638±0.0204)和(0.1091±0.0133)mg/mg;吸附在720min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可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Elovich模型较好地拟合(R2分别为0.929、0.904和0.866、0.885);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很好地拟合(R2分别为0.974、0.976和0.966、0.977).此外,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加,PS吸附量增加,但吸附速率减小;而随PS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减小,吸附速率增加;当溶液中存在其他离子时,PS对铜的吸附量增加.本文中微米级PS对铜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海洋中微塑料吸附铜的环境行为及其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给水厂污泥和粘土以质量比1:2制备了一种新型污泥颗粒,考察其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污泥颗粒对水中铜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铜的吸附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180min时可达最大吸附量的85%左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可较好拟合不同温度时的吸附数据,且温度越高,平衡吸附量越大.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污泥颗粒仍优先吸附铜离子.pH值可显著影响污泥颗粒对铜离子的吸附,pH<5时,污泥颗粒对铜离子的吸附去除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pH=5时吸附去除效果最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吸附铜离子前后的污泥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污泥颗粒表面粗糙、孔隙发达,含丰富表面基团,能够通过静电吸引、羟基取代和表面络合吸附铜离子.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衡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砖红壤吸附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铜的解吸实验探讨了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可以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与对照相比,有机酸体系中吸附的铜的解吸量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增大,约在pH4.3(水杨酸体系)或pH4.5(邻苯二甲酸体系)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土壤对有机酸的吸附量越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程度越大.有机酸可以通过形成表面三元络合物和改变土壤的表面电荷2种机制影响土壤对铜的吸附.水杨酸体系中铜的解吸增量与吸附增量的百分比在76%~89%之间,说明水杨酸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表面的净负电荷量来增加铜的静电吸附量.  相似文献   

5.
在第四纪红壤性水稻土(QP)、淀浆白土(WP)、第四纪红土(QR)和赤红壤(LR)上种水稻后,用自制根盒制得各自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以铜为指示离子,研究了土壤对铜吸附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根系生长使土壤中铜专性吸附载体、pH等因子改变,从而使根际土吸附铜量大于非根际土。QR的铜吸附特征可用Freundlich方程表征,其余土壤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铜吸附的根际效应大小依次为QP>WP>LR>QR。起始铜浓度对根际土壤中铜吸附的影响较复杂。除QR外,随样品铜吸附量增加,平衡液pH下降、铜吸附会引起根际土与非根际土pH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三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曲线,采用批量平衡法,用三种土壤对丁草胺进行吸附,并通过改变三种土壤的投加量、温度和pH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12h,以快速吸附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呈正相关,土壤的投加量越大固相中的吸附量也越大,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影响并不明显;碱性条件不利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进行农药毒死蜱在5种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不同土壤腐殖酸上的吸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并均可Linea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5种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吸附能力都很强,吸附率均较高(平均值在72.57%~88.21%之间),大小顺序为:紫色潮土HA>黄壤HA>中性紫色土HA>酸性紫色土HA>腐殖土HA,此顺序与腐殖酸腐殖化程度一致;pH=2时,腐殖酸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大;离子强度对毒死蜱的吸附影响不明显;腐殖酸添加量越大,单位质量的腐殖酸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8.
高含沙水体中黄土吸持和释放铜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含沙体系中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黄土中铜的吸持和释放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黄土对铜的专性吸附和对铜的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的沉淀作用很强,使黄土对铜有很强的吸持能力.黄土中铜的吸持量随着水体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支持电解质阳离子电荷数不同对铜吸持的影响也不同.黄土中吸持的铜在中性盐溶液中释放率小于4%,且随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H是影响铜释放的最重要因素,酸性溶液中铜的释放量大于70%,铜释放量随释放溶液pH的降低而增加.水土体系pH恒定时,铜吸持量相同的等量黄土,释放溶液体积越多,铜的释放量和释放率越高;相同含沙量条件下,吸持量越大,释放量和释放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粉煤灰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考察了pH、温度、吸附时间、离子初始浓度等主要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aA型沸石吸附铜离子的最佳pH 5;动力学研究表明,铜离子在100 min可以达到吸附平衡,而且更好地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45℃时吸附铜离子的效果最好,而且更好地遵循Langmuir等温式;随着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也相应增加。最佳条件下最大吸附量44.776 mg/g。  相似文献   

10.
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重金属离子有很高吸附性能的生物吸附剂,文章对天然海带进行化学处理,研究了改性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天然海带、HCl处理后的海带及NaOH处理后的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量分别为59.3,38.6和88.0mg/g。化学改性提高了海带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在废水处理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研究了敌敌畏在2种土壤(东胜土壤和杭锦2#土)中的吸附特性,观察了土壤的性质如w(有机质),w(粘粒),CEC,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可用线性等温式描述,分配常数Kd分别为0.119 0和0.369 3 mL/g;敌敌畏在杭锦2#土中的吸附量比较大,在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土壤性质与分配常数的相关分析发现:支配敌敌畏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是pH和离子强度,随着pH的增加和离子强度的降低,敌敌畏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铜对两种农药在砂土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了铜与有机农药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交互作用,以阿特拉津(Atrazine,AT)、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为研究对象,进行批量平衡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T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线,氰戊菊酯在土壤上的吸附变异性较大,可能原因是菊酯农药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铜离子的存在使AT的吸附常数Koc由262.3减小为55.22L/kg,AT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减小。氰戊菊酯吸附常数Koc为282.9(L/kg),铜离子与氰戊菊酯共存时,氰戊菊酯吸附Koc值增加为440.1L/kg,实验Cu2+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明显增加。两种农药土壤吸附实验结果不同,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两种农药具有不同的水溶性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值,铜与AT可能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减小其吸附。铜与氰戊菊酯可能形成不溶性络合物而使溶剂萃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海洋沉积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海湾北部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重金属Cu2+、Pb2+的吸附特性。将沉积物分为不同粒级,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突跃和吸附等温实验,探讨粒度、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初始浓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越小,对重金属的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时间有所差异,但在1.5 h均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量均随pH值升高而逐渐增加,但铜的吸附较铅的吸附速度快;铜的吸附量与吸附剂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而铅的吸附量在初始浓度较低时变化明显,随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减小;铜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而铅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吸附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菲(PHEs)在含水层砂土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多环芳烃菲(PHEs)在4种不同粒径的含水层砂土中的吸附规律及其吸附速率线性方程,探讨了离子强度和pH等因素对菲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说砂土对菲的吸附量都很小;直径在0.15~0.25mm范围内的砂土对菲的吸附效果最好、速率最快;含水层的离子强度越大、pH越大,砂土对菲的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15.
砷酸根对砖红壤中铜吸附和解吸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加砷酸根对砖红壤吸附铜及随后吸附性铜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砷后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增加.随砷加入量的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和吸附性铜的解吸量均增加.在pH值为3 4至5 2范围内,砷对铜吸附的促进作用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约在pH值为4 5时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表面电荷的测定结果和铜的解吸实验结果均说明砷酸根主要通过自身的吸附来增加土壤的表面净负电荷,从而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6.
四川紫色土对铜的吸附特性及其与铜中毒临界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四川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研究了铜吸附——解吸、吸附速度及其与吸附铜存在形态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它们对铜中毒临界值的影响。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态存在为主的土壤吸附铜量大,植物受害轻;以交换态为主的土壤则吸附量小,中毒临界值低。等温吸附技术可用于估测紫色土的铜中毒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电吸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去除离子技术,具有除盐效率高、低能耗、抗污染能力强、无需酸碱再生等特点。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的电吸附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去除水中离子的方法,本研究使用ESTr400型电吸附设备,对不同进水浓度氯离子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浓度越高,吸附量越大,去除率却有所下降,进水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而200mg/l的进水浓度较为合适,在处理过高浓度的水溶液时,应该采用工作出水回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以三聚磷酸钠作为离子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掺杂聚乙烯醇的壳聚糖小球,采用SEM和FTIR表征了小球的表面性能及官能团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了这种小球对腐殖酸和铜离子的单独吸附行为、连续吸附行为及两者共存状态下的吸附行为,并通过XPS能谱分析了吸附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单独吸附过程中,壳聚糖小球与腐殖酸和铜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和络合作用;在连续吸附过程中,先吸附了腐殖酸的小球,后续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变弱;而先吸附了铜离子的小球,后续对腐殖酸的吸附能力变强,说明这种小球在吸附过程中可以被连续使用.而在腐殖酸和铜离子共存的吸附实验中发现,壳聚糖小球除了会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和腐殖酸外,还导致它们的聚集沉降.  相似文献   

19.
除草剂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的吸附及淋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利用振荡平衡法和柱淋溶法研究了甲基磺草酮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基磺草酮在5 种供试土壤上的吸附特性能较好地用线性吸附等温线拟合,吸附常数Kd 为0.77~4.43L/kg,很难被土壤吸附.影响吸附的因素主要是土壤pH 值,其次是有机质含量.土壤pH 值增高,离子态的甲基磺草酮量增加,吸附减弱;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具有较强的淋溶性,影响其淋溶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 值,pH 值越高,淋溶性能越强.  相似文献   

20.
苏北滨海地区盐碱性土壤通过耕作措施进行了长期改良,探讨铵氮在该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对防控盐碱土区域氮素流失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苏北平原滨海地区典型盐化潮土,开展了铵氮吸附特性室内模拟研究,描述吸附等温过程,探讨初始浓度和p H的影响,揭示铵氮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铵氮平衡吸附变化满足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以单分子层电性吸附模式为主;吸附过程符合Elovich方程;溶液初始浓度越大、p H越高、温度越低,铵氮吸附量越大,但吸附速率降低;热力学参数估算显示该吸附是放热过程,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需克服的能垒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