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世界气象组织3月16日发布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最新简报,指出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已持续5个多月,大多数气象模型预测2015年中期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简报说,从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超过正常水温0.5~1℃,曾接近或超过厄尔尼诺现象的临界值.不过,近来云量及降水异常等其他导致厄尔尼诺的大气特性并未形成,部分大气指标在最近数月处于中性状态.  相似文献   

2.
世界气象组织(WMO)认为自1979年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以来,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历来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3.
刘铭 《环境》2002,(5):8-9
鉴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全球气候的灾难性影响,各国海洋学家、气象学家和政府部门都给予了足够关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离彻底揭开它的面纱还比较遥远。为了追踪厄尔尼诺现象的踪迹,世界各国科学家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950年至今,一共发生了14次厄尔尼诺现象。人们根据这些年份归纳出,厄尔尼诺现象大致2-7年发生一次,平均间隔时间为3年半左右,厄尔尼诺一般持续时间约为1年,短的仅半年,1950  相似文献   

4.
厄尔尼诺现象从今年下半年起将逐渐消失,正当人们为此感到松了口气的时候,科学家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5.
香港由于继续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到目前为止,降雨量比正常雨量多出三分之一,达到300多毫米。  相似文献   

6.
环境文摘     
《陕西环境》编辑部主办(第1期)1998年3月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在赤道太平洋。沿南美厄瓜多尔及秘鲁海岸的冷水K域,同期性出现的一段向南流动的暖洋流,使海区的水温比正常年份增高2℃左右。并学致海洋浮游生物、邱大以及q类人批死亡的一种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50a东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1956—2005年降雨、径流与气象资料为基础,应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以及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东江流域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以及植被覆盖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50 a来流域年径流序列变化趋势不明显,存在4 a、7~9 a、11~13 a、16~22 a等4类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河源、岭下站径流序列具有较强的状态持续性,博罗站持续性很小。②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当年,东江流域年径流量普遍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年径流量普遍增加。太阳黑子数的急剧变化,与东江径流量的丰、枯也有良好的响应关系。③50 a来,在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的背景下,河源、岭下站径流仍然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蒸发量下降的缘故,是气候因素和流域植被退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97-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其引起的强烈气候异常而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根据部分有关资料简要介绍厄尔尼诺及其相关现象的成因、影响和目前对它的观测与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曾经一度幼稚地认为: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战天斗地,移山填海,斗志冲天,豪气干云,还总认为: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却从来没有想到地球的负载是有限的。翻翻报纸,看看电视,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报道触目惊心——地球病了。  相似文献   

10.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是2001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这个主题,很有东方文明的色彩记得21世纪的前夕,世界充满着神秘感,乐观者把世纪之交看成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悲观者则对未来怀着莫名其妙的恐惧。上世纪末的温室效应增加,臭氧层空洞扩大,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旱涝地震灾害频仍,爱滋病和埃博拉病流行……成了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齐增恒 《环境》2007,(4):62-63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长期趋势下,经过大气环流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共同作用,2006/2007年冬季(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4℃,较常年同期偏高1.9℃,仅次于1998/1999年冬季的-2.3℃,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5,(12)
<正>第一季度,北方气温如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第二季度北京灵山、河北围场、康宝及内蒙古中部等地竟然还上演了一幕五月飞雪奇观;第三季度,广东省连续阴雨,青海省西宁在一天之内开启了五种天气模式:晴天、阴天、雨天、冰雹、雷电,并且时晴时下雨;第四季度,广东的冬天三过家门而不入,气温反复反常变化……极端天气在中国乃至世界区域频发,强厄尔尼诺现象登录全球;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再一次引来热议……这个季节,天气很"任性"。  相似文献   

13.
陈湛峰  李晓芳 《环境科学》2024,45(6):3205-3213
为提高珠江口水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特征双注意力机制优化的BiLSTM水质预测模型,引入特征注意力机制强化模型捕获参数重要特征能力,加入时间注意力机制提高对时间序列相关性信息及水质波动细节信息的挖掘能力.将新模型应用于珠江8个入海口水质预测,开展预测性能试验、泛化能力试验和特征参数扩展性试验.结果表明:①新模型在珠海大桥水质预测取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4 1 mg·L-1,决定系数R2为98.3 %.与Multi-BiLSTM、Multi-LSTM、BiLSTM和LSTM对比,表明新模型预测精度最高,验证了模型的精准性.②训练样本数量和预测步数均对模型预测精度产生影响,模型预测精度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而提升,海珠大桥断面总磷预测时,240组以上训练样本可获得较高预测精度;增加预测步数,会使模型预测精度迅速下降,预测步数大于5步时无法保障模型预测的可靠性.③将新模型应用于珠江8个入海口不同水质指标预测,预测结果均取得较高精度,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输入对象断面预测指标相关联的上游来水、降雨量等特征参数,能够提高模型预测精度.通过多方面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新模型能够较好地满足珠江口水质预测精度、适用性和扩展性要求,为复杂水动力环境水体水质高精度预测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中的PM2.5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和及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纳入周边站点信息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单站点PM2.5预测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周边站点选取问题上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研究,部分选取方法带有主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滞后互相关分析的周边站点优化选取方法,并以上海十五厂空气质量监测站(国控站)为例,构建了预测该站未来1~24 h PM2.5浓度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集,比较分析了预测模型中各输入因子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预测站点当前PM2.5浓度值对未来1~16 h的预测最为重要,而气象要素中的风向则对于未来17~24 h的预测重要性最高;周边站点PM2.5信息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其重要程度排名有明显提升,且不同站点对不同时间预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在建模时应区别对待,优化选取.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选取周边站点建立的预测模型不仅在RMSE等精度指标上具有一定优势(12 h和24 h预报RMSE分别降低11.8%和13.3%),还在有实用价值的污染事件空报率上有明显降低(12 h和24 h预报空报率分别降低16.1%和25.6%),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不同预测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不具有兼容性和等效性,而同型规范变换和误差修正相结合的不同变量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与预测对象的维数、样本数及预测模型类型皆无关,仅与预测变量的数据特性、相似样本的模型输出值及其相对误差和相似度有关,因而同型规范变换的不同预测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具有兼容性和等效性.其重要意义在于:只要对任意一个预测变量建立了基于规范变换的某种预测模型,就可以将此预测模型直接用于具有同型规范变换的其他预测变量的预测;若再将其与误差修正法相结合,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获得与实际值很接近的预测结果.依据受3个因子影响的灞河口CODMn指数数据、受4个因子影响的伊犁河雅马渡站年径流量数据和牡丹江市TSP年均值的时序数据,分别建立具有同型规范变换(nj=2)的3个不同预测变量的3种智能预测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验证了3个不同预测变量的预测模型之间的兼容性和等效性.对同一个预测样本,用同型规范变换和误差修正相结合的不同预测变量的预测模型的实际预测值及其预测相对误差绝对值不仅差异甚微,而且预测值与实际值非常接近,其预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几乎全都小于3%,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小于或远小于20种传统预测模型和方法预测的相应误差.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6,(1)
正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不久前广东出现明显暖冬现象,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恶化,珠三角中部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省环境保护厅迅速采取措施,督促各地强化空气污染物排放管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并派出多路督查组赴广州、佛山等重点地区督查落实。  相似文献   

17.
正眼下我们还被严寒困扰,不少人已经开始期盼温暖的春天了,不过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2月11日报道,科学家称2014年人们或许需要早早用上太阳镜等"装备",因为今年可能会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科学家预言今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高达75%,这种现象会向大气中喷射大量的热量.  相似文献   

18.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SST的异常波动导致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现象时有发生,SST的精确预测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SST序列的季节性、非平稳性,首先利用周期趋势分解算法(seasonal-trend decomposition procedure based on loess, STL)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解得到季节分量、趋势分量和残差分量子序列,依次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构建组合模型。季节分量应用具有时间嵌入编码模块的Transformer网络预测,充分挖掘序列全局信息,解决时间序列长时间依赖问题;趋势分量应用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残差分量应用自回归模型预测。选取南海海域单点SST数据,应用基于STL的SST组合预测模型建模,预测5 d的SST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单点SST预测任务中,能够有效捕获SST变化规律,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水库塌岸是影响水电站库区移民工程的重要地质灾害问题,研究其塌岸模式、预测方法并预测最终塌岸宽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某水电站库区重点库段塌岸进行调查分析,该水电站库区塌岸模式以冲蚀磨蚀型和坍塌型为主;分析几种常用的塌岸预测方法,确定采用修正后的两段法预测该库区塌岸最终宽度;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法、工程类比法等手段确定了库区塌岸预测参数,并对该水电站库区塌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塌岸总长30.5km,塌岸预测最终宽度为5~50m。该研究可为库区移民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准确预测地下水SO4 2-空间变化趋势对改善地下水质量、提高区域地下水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14、2017和2020年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土地覆盖数据、土壤参数数据、数字高程数据等多源时空数据和地下水pH值为特征变量,分析其与地下水SO4 2-浓度的相关性,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回归,建立BOA-RFR模型,并基于BOA-RFR模型对特征变量进行重要性分析,对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价,最后生成地下水SO4 2-预测图.结果表明,pH值、地面高程(GE)和贡献区荒地(BAR)面积占比作为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重要参数,与地下水SO4 2-浓度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对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的重要度均大于25 %;地统计插值方法作为空间分布预测建模的辅助手段,加入辅助样本后的BOA-RFR模型,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的R2均大于0.96,且多辅助样本构建模型的RMSE和MAE最大值较少样本模型的最小值分别降低了4.7 %和23.8 %;在地下水SO4 2-浓度预测中,高SO4 2-地下水向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东北部富集,且面积呈扩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