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丙烯酸生产废水中苯系物、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等12种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液液萃取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废水pH 7,分散剂甲醇加入量10 mL/L,盐析剂NaCl加入量300 g/L。各组分的工作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各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16.0%,各组分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179 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5%。该方法可用于丙烯酸生产废水中主要特征有机物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张雪峰  刘新 《化工环保》2017,37(6):703-706
针对目前国内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BDO)精制过程中产生大量难处理的精馏残液的现状,采用减压精馏,在真空度-75 k Pa的条件下处理BDO精馏残液,脱除其中的低级醇、水和高级醇等,得到粗BDO。再采用磺酸树脂催化剂,在103~105℃条件下将质量分数为80%~85%的粗BDO催化环化,得到粗四氢呋喃(THF),粗THF经精馏、固体氢氧化钠脱水、4A分子筛脱水后得到纯度为99.95%、水含量小于70 mg/kg的THF成品。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液液萃取(LLE)—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石化废水中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新方法,对液液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的液液萃取条件为:萃取剂为乙酸乙酯,水样调成酸性(pH<2),每次加入萃取剂0.1 mL/mL、盐析剂NaCl 0.1 g/mL,萃取次数为6次,每次萃取时间为2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100 mg/L的范围内,BPA和DEP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BPA和DEP的检出限(LOD)分别为5.18 μg/L和0.89 μg/L,定量限(LOQ)分别为17.11 μg/L和2.96 μg/L,回收率为81.4 %~124.9 %,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5.5 %。  相似文献   

4.
电解-尾液直接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解-尾液直接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在氯化钠浓度大于5%,含酚浓度小于400毫克/升时,可使电解负荷减少一半,从而使电解设备投资和电能消耗节省约50%。电解及尾液直接氧化过程的脱酚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Fluent软件对一种脱硫塔顺流、逆流及混流喷淋的液柱塔空塔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计算中选择κ-ε模型作为计算模型。用SIMPLE算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液柱塔形状对流场有很大的影响,此结果对现场运行以及液柱塔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废酸液制备脱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炜 《化工环保》1996,16(2):89-92
以废酸液为原料制备脱硫剂,具有原料来源广、价廉、工艺简单等优点,所制备的脱硫剂 主要理化标能达到商品脱硫剂的水平,脱硫剂可以再生,转适宜的再生温度为20-50℃,再生后,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液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瑛  张征林 《化工环保》1998,18(4):203-207
综述了液膜分离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式准液膜,离子交换膜支撑液膜和乳状液膜包酶的液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8.
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兆辉  林映华 《化工环保》1989,9(4):194-199
本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液膜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探索了乳液配方、工艺条件。当废水含酚<50000毫克/升时,经逆流处理4次,可使废水含酚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0.5毫克/升),并能回收苯酚。研究得到的液膜系统有足够的稳定性和传质速率,为设计工业装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液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梁舒萍  陆冠棋 《化工环保》1998,18(4):224-228
探讨了水中Pb^2+在以P507为流动载体、LMS-2为表面活性剂的煤油-柠檬酸乳状液液膜体系的传输过程。考察了外相酸度,内水相酸度和浓度,膜相载体浓度,膜相表面活性剂肖度以及乳水比等因素对铅去除率的影响,找到了乳状液液膜体系最佳组成。采用这种分离技术对含Pb^2+100mg/L的水样进行处理,铅去除率可达94%。  相似文献   

10.
蚀刻液水合肼还原除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电路板厂废弃的蚀刻液,经氢氧化铜沉淀法回收大部分铜后,再采用水合肼还原,进一步除铜。反应温度为50℃,水合肼质量分数为3.0%,溶液pH为6.0,废液中铜的去除率可达98.5%,处理后废液中铜的质量浓度低于0.2g/L,可作为碱性蚀刻液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SSX萃取剂对FeCl3蚀刻液膜电解阴极液(简称废液)中的Ni2+进行萃取回收。考察了萃取pH、SSX萃取剂含量、萃取相比(SSX萃取剂与废液的体积比)、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对Ni2+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剂HCl溶液浓度、反萃相比(反萃剂与萃取液的体积比)、反萃时间对Ni2+反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SSX萃取剂质量分数20%、萃取pH 2.0、萃取相比1.0、萃取时间10 min、1次萃取时,Ni2+萃取率可达74.56%;当反萃剂HCl溶液浓度6.0 mol/L、反萃相比1.5、反萃时间10 min时,Ni2+反萃率达93.10%;再生后的SSX萃取剂重复使用4次后,Ni2+的累积萃取率达91.00%,萃取剂中Ni2+的质量浓度可达14.94 g/L;反萃液经浓缩、结晶处理可制备电镀用NiCl2产品。  相似文献   

12.
液膜萃取法处理有机磺酸工业废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军  金易标 《化工环保》1993,13(5):258-261
对含高浓度数-硝基甲苯-2-磺酸(NTS)的工业废水采用液膜萃取法处理。研究了萃取过程膜溶剂、表面活性剂、外水相的PH、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油内比的选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去除NTS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外水相PH为4,内水相氢氧化钠浓度为5.0%-7.5%油内比为1:0.5-1.25,表面话性剂复配使用可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NT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9.4%和96.2%。  相似文献   

13.
钛白废酸固液分离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先舫 《化工环保》2001,21(2):98-101
介绍了湖南株洲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钛白废酸固液分离与综合利用工艺。将钛白废酸固液分离后得到的清废酸用作磷肥生产用硫酸稀释液、钛白酸解工序硫酸稀释液和板框浸取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胡洪英  刘建江 《化工环保》2004,24(4):307-308
在化肥生产中,为节能降耗和减轻环境污染,要对尿素生产装置产生的解吸废液进行监测。常用的测定方法(滴定法)是:用浓硫酸消解解吸液中的尿素,使试样中的氨生成硫酸铵,硫酸铵与甲醛作用,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硫酸,然后加入混合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到终点。该方法对于常量分析是适用的,但对于尿素浓度为半微量的解吸液,易出现视觉误差(因需加入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确定终点),而标液浓度过低、吸收剂本身的酸碱性等因素会使得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不高。因此,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将分光光度法引入尿素的测定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铝厂赤泥附液湿法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谦  宁平 《化工环保》2004,24(Z1):330-331
对氧化铝厂赤泥附液吸收净化SO2废气进行了研究.赤泥附液吸收SO2具有吸收效率高、吸收容量大、易控制、操作简便等优点,在较长时间内对SO2的吸收效率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6.
液上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丁二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彦 《化工环保》1997,17(1):56-58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朱宗敏  杨晏泉  孙杰 《化工环保》2021,40(6):679-683
尾气处理液是柴油车尾气处理SCR技术中所必需的还原剂。本文通过分析柴油车尾气的排放情况及SCR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柴油车尾气处理液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尾气处理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后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赵玉明 《化工环保》1989,9(2):107-110
本文分析了不同出液结构微孔管过滤器的优缺点,指出暗流上出液微孔管过滤器存在“穿透积累效应”引起的特定堵塞及其它缺点;介绍了一种可以减少堵塞、结构简单的新型暗流下出液微孔管过滤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