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2—1983年环境调查资料,对26种生物(鱼类10种、甲壳类7种、软体动物6种、多毛类3种)的4种重金属(Cu.Zn、Pb、Cd)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检测数据,初步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不同类别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水平,各类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氯含量的地理差异,并对海洋生物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质量评价。为今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评价、开发利用和海洋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泉州湾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C-ECD内标法测定了泉州湾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通过研究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柱样中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有机氯农药在泉州湾的污染历史.该柱样中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00~5.61)×10-9、(1.18~50.65)×10-9.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未受到HCHs的明显污染,但已受到DDTs的轻微污染.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变化基本反映了它在我国及福建的生产使用历史.在近年泉州湾仍有新的DDT输入.  相似文献   

3.
以异狄氏剂、狄氏剂和p,p'-滴滴涕3种持久性有机氯农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了三油酸甘油脂-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富集水中自由溶解态疏水性有机物的假设,研究了水中溶解性有机碳对TECAM富集3种有机氯农药的影响,并与相同暴露条件下日本青鳉鱼的富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ECAM只富集水中自由溶解形态的疏水性有机物;水中存在的溶解性有机碳会降低3种有机氯农药被TECAM和青鳉富集的可利用性;TECAM和青鳉的富集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因此,TECAM能够用来预测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不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的水中被鱼体富集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中农药残留的含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对福建省15个缢蛏和牡蛎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s)、PCBs、及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甲胺磷和有机氯农药滴滴涕的检出率较高,敌敌畏和甲胺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0和2.58×10-9(湿重),滴滴涕平均质量分数为8.84×10-9(湿重)。六六六和多氯联苯未检出。福建省内的闽江口和泉州湾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但贝类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均在食用卫生标准的控制下。  相似文献   

5.
有机氯农药在南京市郊蔬菜中的生物富集与质量安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南京市郊蔬菜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表明,12种有机氯农药在所有的供试蔬菜中均有检出,DDT和HCH在各蔬菜中的含量较高,分别占有机氯农药总残留量的49.5%~75.0%和13.9%~28.2%.Wα-HCH/Wγ-HCH和WDDE/WDDT的比值在各蔬菜体内均小于或等于1,说明这些蔬菜生长的环境中可能有新的有机氯污染物的输入.各种蔬菜对有机氯农药总量的富集因子为0.41~0.78.富集能力最大的为胡萝卜,蒜苗和菠菜.HCH类农药在各种蔬菜体内的生物富集因子(0.70~1.10)要高于DDT类(0.28~0.80).胡萝卜对HCH和DDT等有机氯农药的富集能力较强,而莴苣、蒜苗和菠菜对六氯苯、狄氏剂,异狄氏剂和硫丹有较高的生物富集能力.虽然各种蔬菜体内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低于国家最大残留限量,但其检出率仍为100%,仍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关键词:有机氯农药;蔬菜;残留量;生物富集;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中部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C/ECD测定江汉平原中部24个表层土壤中25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所有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其中含量最高的是DDT类农药,HCHs类农药含量规律为δ-HCH>α-HCH>β-HCH>γ-HCH。研究区域农药含量较国内其他地方来说污染较低。通过成分的不同含量比较,发现该地区农药除了早期污染外,近期也有新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GC-ECD测定了天鹅洲长江故道沉积物柱状样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该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表明:20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1.19~333.67 ng/g(干重),平均值为62.54 ng/g;20世纪60年代末期为该区有机氯农药使用的高峰期,1972年长江截弯取直使来自长江所携颗粒物的污染沉积有所减少,自我国禁用有机氯农药后维持多年较低含量水平,其农药主要为历史残留,至2004年湖区可能仍有部分新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如林丹的输入.  相似文献   

8.
南极科学考察的项目很多,生物监测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南极开展生物监测至少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1)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清洁区”,其生物污染物含量水平可作为全球生物监测的清洁对照值;(2)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深化,人类活动对南极大陆环境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特别是海洋石油污染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已波及南大洋和南极大陆。因此获取当前的生物监测资料,可与将来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有利于研究南极大陆的污染过程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海河流域重金属污染严重问题,选择海河南系滏阳河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r、Ni、Cu、Zn、Cd和Pb)含量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富集系数(EF)和相关性探讨其来源,并利用地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滏阳河表层沉积物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Cr、Ni、Cu、Zn、Cd和Pb平均含量分别高达142 mg·kg-1、38.2 mg·kg-1、96.2 mg·kg-1、573 mg·kg-1、0.730mg·kg-1和89.2 mg·kg-1,各元素分别超标河北省环境背景值的1.1倍、0.2倍、3.4倍、6.3倍、7.1倍和3.1倍;沉积物中Ni无重金属富集,其它元素在整个河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且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受人为排放源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处于强风险等级,Cd污染达到重风险等级,其它元素处于低风险等级.滏阳河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城市近郊河段以及受污染支流汇入河段.  相似文献   

10.
百朗地下河沉积柱芯有机氯农药的高分辨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广西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质量分数,探讨了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特征,结合210Pb定年研究了百朗地下河流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沉积柱中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0.42~10.63 ng/g,平均值为2.74 ng/g。百朗河流域历史上主要使用的有机氯农药有六氯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狄氏剂和艾氏剂5种表层沉积物分析显示近年地下河流域仍有新的γ-HCH(林丹)和DDTs输入。有机氯农药的垂直分布表征百朗地下河流域在1955-1960年间六氯苯被最先使用,1961年替换为六六六,同时使用的有狄氏剂、艾氏剂农药,而滴滴涕使用可能稍晚,与我国有机氯农药的生产使用历史基本一致。研究提出了大石围天坑河段沉积柱芯中有机氯农药污的染峰值滞后于使用高峰期,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颗粒在地下河中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GC-ECD和201Pb定年技术对海南洋浦湾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污染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TS含量在(0.14~8.92)×10-9之间,HCHs含量在(0.06~1.94)×10-9之间,说明DDTS对OCPs的输入起主要贡献作用。此外洋浦湾沉积柱中的OCPs、HCHs及DDTs含量的增长及高峰段基本都反映出在相应的时段中有机氯农药输入情况。由此可知,DDTs农药可能有新的输入,HCHs可能来自陆地土壤中的残留。同时通过地球化学预警发现到2021年我国有机氯农药可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江口──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与DDT的含量与以前表层沉积物有关资料的对比,以及经较高精度定年柱状样中BHC与DDT的会向分布特征均显示,有机氯农药广泛使用作为一个污染事件,自开始到逐渐消退均在沉积记录中得到了较好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的分子地层学记录对恢复有机污染史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己经降至很低,但是由于细颗粒沉积物再悬浮以及海洋浮游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高度富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郑梅  夏绍泰 《环境科技》2001,14(3):36-37
1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1.1 土壤环境   195 7年以来 ,由于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 ,土壤中有机氯残留量不断增加 ,土壤中有质含量有所下降。土壤中养分收支不平衡 ,氮、磷、钾等元素的投入比例也严重失调。对鸟、鼠的肌肉和内脏中有机氯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发现某些污染物含量较高 ,充分说明污染物的迁移和富集。1.2 水质环境  农村的水域体系包括河港、池塘等 ,由于排入农田用水、生活污水、某些乡镇企业及附近工厂的工业废水 ,使部分水域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 ,导致水体严重恶化 ,死鱼或发生恶臭 ,污染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 ,人们的…  相似文献   

14.
香港汀角红树植物、沉积物及双壳类动物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汀角有香港面积最大的硬底质红树林,作者调查了该红树林区沉积物、红树植物以及双壳类动物体内重金属(Cu、Pb、Zn和Ni)的含量.总体看,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其他地点相比较低,红树植物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于光滩.红树植物组织内重金属含量较低,体内Pb、Zn的含量均低于根际沉积物,但对Cu、Ni有一定的富集,Cu可在根部和叶内富集,而Ni只在根部富集,并束缚于此.双壳类动物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存在较大差异,Zn、Cu的富集明显高于Pb和Ni的富集程度.5种动物中又以岩蠔最高,体内的Zn、Cu分别达到3913, 378mg/g.从重金属含量看,作为食用动物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对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水、土等环境要素,以及应市蔬菜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硝酸盐、有机氯农药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分析。结果发现:部分监测点的土壤汞含量及蔬菜汞含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属轻度污染;蔬菜硝酸盐的含量全部超过WHO/FAO的建议水平。但只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该基地仍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及其残留物在食物链网的各级生物体内积累和逐级富集,给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并说明了抚顺地区有机氯农药污染主要来自农田施用的浓药,经过雨水冲洗及受其它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非点源污染。通过查阅《大伙房水库水质调查质量评价》的数据看出,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水体中的残留水平是由东向西、由高向低的走势迁移。  相似文献   

17.
以无污染饲养鲫鱼为监测生物,采取主动生物监测法(ABM)对太湖北部梅梁湖与贡湖污染区进行生物监测,并分析各监测点常规水质指标及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与重金属含量,同时定期(7,14,2,28d)采集生物样,分析鲫鱼大脑组织及肌肉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结果表明,鲫鱼脑组织TAOC活性比肌肉组织TAOC活性值高出约4倍,并且对污染物协迫反应敏感.实验第14d开始,脑组织TAOC呈显著诱导效应(P<0.05),最大值出现在PCBs污染严重的梅梁湖4号站点,相比参照点活性增加62.19%.其次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梅梁湖3号监测点,而污染最小的贡湖1号监测点TAOC变化较小.肌肉组织中TAOC对污染物反应不敏感,不适合作微污染区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浙八味”道地药材中的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水平以及健康风险评估,文章利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测定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元素,再通过食品安全指数对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在新“浙八味”道地药材中均有所检出。有机氯农药对新“浙八味”道地药材整体安全状况没有影响,对新“浙八味”道地药材的安全影响风险可以接受;在重金属残留方面,铁皮石斛、三叶青、衢枳壳的整体安全状态可以接受,参考《中国药典》对重金属一般限量标准的规定,覆盆子、乌药、前胡的镉含量有所超标,其他几味药符合标准,此外,灵芝和西红花虽然符合《中国药典》的标准,但是其整体安全状态不可接受,仍有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大沽排污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测定了天津大沽排污河污灌区耕作层(0~25cm)和底层(25~50cm)土壤中重金属、As、Fe及TN、TP和有机质等的含量,采用污染指数、相对富集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可能来源.结果表明, Hg、Cd、Pb和zn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As、Ni和Cr达到一级标准.耕作层Hg的含量为0.323mg/kg,污染指数(CF)和相对富集系数(REF)分别为10.8和7.2,属于严重污染和重度富集, Cd的含量为0.341mg/kg, CF和REF分别为3.8和4.5,属于重度污染和中度富集, Pb、Zn和As的含量分别为44.7,108.29和11.2mg/kg, CF和REF均小于3,呈现中度污染和低度富集, Ni和Cr的含量分别为29.86和66.6mg/kg,基本没有富集. Hg、Pb和Zn在耕作层土壤中富集较严重, As在底层土壤富集较严重, Cd、Ni和Cr在两层的含量接近.与198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 Cd和As的含量有所增加, Hg、Pb和Zn的含量有所下降, Cr和Ni的含量略低于土壤环境背景值.通过聚类分析并结合大沽排污河污染源调查,表明Hg除受污水灌溉的影响外,燃煤释放的Hg可能是重要来源之一,也是As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Cd、Pb和Zn可能来自污水灌溉和大气沉降,以污水灌溉的贡献为主, Ni和Cr以自然来源为主.  相似文献   

20.
黄河湿地孟津段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集了黄河湿地孟津段滩区表层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和索氏提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检测、气相色谱仪-质谱(GC-MS)确证的方法对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水体中有α-HCH、β-HCH、γ-HCH、δ-HCH、4,4-DDT、七氯和艾氏剂等7种有机氯农药被检出,检出率为4.2%~62.5%,总含量为ND~12.21 ng/L;沉积物中只有4,4-DDE和4,4-DDT 2种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0%~75%,总含量为ND~64.58 ng/g.表层水体中∑HCHs和∑DDTs含量均未超标,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组分分布特征表明,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在湿地水体-沉积物的迁移过程中,HCHs在水体中含有较高的比例,沉积物则是DDTs的最终归宿.表层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源解析的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HCHs可能主要来源于环境中的早期残留,丰水期可能有林丹的近期输入或附近有林丹的使用;沉积物中,枯水期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主要源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而平水期和丰水期则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总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具有面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