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炼铁生产中的粉尘产生于高炉原料系统、出铁场、煤气系统及喷煤制粉输粉系统。现就炼铁生产除尘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阐述如下。1 高炉煤气干法净化 高炉煤气中的含尘浓度由40~100g/m~3降至使用要求的5~6mg/m~3,要经过一系列的除尘净化过程。高炉煤气除尘净化的传统工艺为湿法除尘。然而湿法除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煤气洗涤水中含有氰化物及其他有机物,会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氰化物要用化学药物或引入水渣池,用冲渣水稀释后进行闭路循环,但冲渣过程中,微量氰化物会随蒸气扩散到大气中而污染大气。此外,湿法除尘使煤气的物理有效能(温度与压力)未得以充分利用。若采用干法除尘,就可提高高炉炉  相似文献   

2.
高炉煤气全干式布袋除尘净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大中型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分析比较,对高炉煤气除尘系统几个重大技术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指出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高炉为避免重复投资,应不建湿式除尘系统备用,而向建干式布袋除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是当前煤气清洗工艺改革的方向,也是高炉节能的主要措施之一。与湿法除尘相比,大大减少了煤气含水量,减少了热损失,使煤气有效热值提高15%左右,采用干式膨胀透平则可多发电约30%。另外,干法除尘将彻底消除煤气洗涤水的污染,省去庞大的供水及污水处理设  相似文献   

4.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以其显著的工艺优势,在钢铁企业应用越来越多。电除尘器作为干法除尘的主要工艺设备,其出入口管道隔断装置的安全设置成为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基于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合运行压力、处理煤气含尘量及温度等工艺条件,分别讨论了炼钢一次除尘和转炉煤气精除尘电除尘器出入口管道设置隔断装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而明确炼钢一次除尘电除尘器出、入口煤气管道不应设置隔断装置。  相似文献   

5.
以交流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为主的炼铁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山西临汾召开,80个单位的107名代表出席。会议认为,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是一项新技术,多年来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工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水平近年来,日本随着钢铁工业兴建大型高压高炉(炉容量4000m~3以上,顶压2~2.5kgf/cm~2,煤气温度200~250℃)而带来的节能和环保问题,要求将高炉煤气净化技术从一般的湿法除尘转向干法除尘,以进一步提高炉顶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 TRT(Top Gas Pressur Recovery Turbine)  相似文献   

7.
干式脉冲煤气布袋除尘作为“十五”国家重点推进的40项冶金节能环保技术的措施之一,成为国内在建高炉优先选择的工艺技术,也是目前高炉改造湿法除尘工艺的技术方向,近几年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大型高炉。较湿法除尘相比各类效益明显,已成为今后大型高炉煤气除尘技术发展的趋势,安钢6#、7#高炉(450 m^3)自使用该技术以来,经过实践摸索,逐渐取得了一些较先进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粉尘监视仪在干式布袋除尘工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及时反映出干式布袋的运行状况,起到保护除尘设备和监控煤气粉尘含量的作用.同时粉尘监视仪还可广泛地用于环保型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三、转炉煤气生产(回收)与净化安全转炉煤气生产(回收)净化的一般流程是:转炉吹氧炼钢过程所产生的转炉煤气(一氧化碳和氧含量符合规定要求的),通过活动烟罩和烟道进入蒸气锅炉回收物理热后,到溢流文管(一文)进行冷却和除尘,经脱水装置进入喉口截面可调的文管(二  相似文献   

10.
DZ型燃煤锅炉由于其除尘效果差、污染严重,已被环保部门列为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大量DZ型燃煤锅炉将面临着停用或被改造的处境。目前,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则成为治理污染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燃煤锅炉改烧煤气,锅炉的燃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所以,有诸多技术方面问题需要慎重考虑。1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基本要求DZ型燃煤锅炉改烧煤气从根本上改变了锅炉的燃烧方式。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对DZ型燃煤锅炉实施“煤改煤气”时应严格遵循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影响因素及现场除尘效果,以便更好应用于现场实际。基于煤矿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通风控除尘系统,利用数值仿真和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除尘装置叶片参数、进风量和进风口位置等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安装角为40°,扭转角为4°时,除尘器入口处负压值和进风量最大,而吸风口距工作面5 m、吸风量≥300 m3/min时的除尘效果较好。控除尘系统采用气水联动除尘装置后,各测点全尘除尘效率提高了40.8%~55.4%,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提高了31.4%~41.3%,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湿式除尘风机除尘是煤矿井下除尘的主要方法之一。离心除尘器结构是影响风机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掘进工作面湿式除尘风机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含尘风流经过离心除尘器的除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湿式离心除尘系统,能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除尘器入口风速为1.9m/s,螺旋挡板间距为0.3m的降尘效果最好。现场实践表明,使用设计后的湿式除尘风机能够有效提高降尘效率,降尘率可达96.7%。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钻孔工作面粉尘浓度高和降尘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分析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分别进行了钻孔风力排渣气体流量测量试验和湿式引射降尘试验。前者得出了压气压力和钻孔深度的变化关系式以及钻孔过程中所需处理的含尘气体量。降尘试验表明,湿式引射除尘技术对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都有很好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旋分离和滤筒过滤的除尘原理,采用气旋分离作为一级除尘分离大颗粒粉尘,滤筒过滤作为二级除尘去除细颗粒物,设计并构建了适用于抛光打磨车间的便携式除尘器试验模型,并对其运行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除尘器处理风量为117~179 m3/h,漏风率和设备阻力随处理风量的增加而升高,漏风率控制在3.52%以内,设备阻力最小为163 Pa,最大为393 Pa;除尘效率随风量的增大而发生轻微降低,该便携式除尘器的最高除尘效率达99.63%。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炼铁厂一期(1#、2#、3#BF)大型高炉矿槽栈桥除尘工程特点,除尘工艺方案确定,尘源控制及系统布置,为集中大型高炉矿槽栈桥除尘设计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燃煤锅炉、烧结机和催化裂化炉排放工业烟气的湿法脱硫装置进出口粉尘特性的测试分析,从粉尘的粒径分布、疏水性以及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研究湿法脱硫对3种工业烟气粉尘的协同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湿法脱硫具有粉尘的协同脱除作用,燃煤锅炉可以通过高效的湿法脱硫协同达到超低排放;而烧结烟气的粉尘疏水性高于燃煤粉尘,脱除效率一般,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吸收塔结构;催化裂化的粉尘由于细颗粒物占比更大,颗粒物的脱除效果比燃煤粉尘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7.
邬长福    李义杰    陈祖云    陈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3):162-168
为研究除尘系统结构最优配置,实验采用新型高效水雾荷电振弦栅除尘方法,以除尘效率及阻力损失为参照结果,选定纤维栅板数量、纤维栅与喷嘴间距、纤维栅材料和间隙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针对各因素对纤维栅除尘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块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单块纤维栅,正常处理风速时3块纤维栅的除尘效率最高,纤维栅阻力与其数量呈正比;纤维栅除尘效率随间距增大而先增后减,间距为230 mm时除尘效率最高;塑胶纤维栅除尘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各阻力值排序为:塑胶>涤纶>不锈钢>尼龙;纤维栅除尘效率随纤维间隙增大而降低,其阻力随间隙增大而减小;利用SPSS软件进行4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在特定条件下除尘效率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阻力损失显著性排序为:纤维栅数=纤维栅间隙=纤维材料=纤维栅与喷嘴间距;试验最佳配置为3块间隙0.6 mm尼龙纤维栅板,且纤维栅板距喷嘴最小间距为185 mm。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湿式纤维栅除尘器组成的三级串联除尘系统进行露天矿的钻机收尘,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阻力小,除尘效率高,系统出口含尘浓度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广钢金石分公司竖窑石灰生产的尾气除尘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分析了双膛窑尾气除尘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竖窑尾气除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TBM掘进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为了掌握粉尘的分布规律并优化除尘系统,以敞开式TBM为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不同除尘风管位置,不同除尘风速和不同掘进面产尘量下的洞内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敞开式TBM隧道施工过程中,掘进面至除尘风管区域质量粉尘浓度较高,在除尘风管口后方区域下降到 2 mg/m3以下;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3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粉尘含量相对较大,除尘风管布置在距掘进面20 m位置处时洞内沿程及TBM支护区域粉尘含量相对较小;排风风速为15 m/s时,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小,排风风速为30 m/s时,该区域粉尘质量浓度最大;掘进面产尘量越大,洞内沿程及敞开式TBM支护区域粉尘质量浓度越大,不同产尘量下洞内粉尘浓度均在除尘风管后方达到规范限值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