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更为理性的人类学思考是本文的初衷.在对西北省区甘肃省民族旅游考察的基础上,发现民族旅游存在民族文化特异性缺失、真实性缺失和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并以此提出对民族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原生态开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等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了解西江苗寨的旅游发展历程,在分析旅游开发对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析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的西江苗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针对西江苗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性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对国际旅游市场的主要吸引因素。但在近年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流失问题,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当地居民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现实主体,并进一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利益分配的经济学依据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构建人与自然新型伦理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阐述人与自然新型伦理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建立一种包括文化伦理观、经济价值论、实践价值观在内的新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最后,作者对如何建立这种新型伦理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以期向各界同仁请教。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使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倍增。湖南民族地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因此必须从开发理念、开发重点、开发特色、开发模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有序地推进湖南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民族歌舞表演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之一。通过对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新疆"民族歌舞伴宴"旅游产品开发的三类典型形式,并针对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品体系的合理构建与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旅游开发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旅游区人文环境失调等环境伦理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环境伦理秩序的主要措施,以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旅游能否实现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是否得到科学开发和保护,进一步决定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民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根据不同的资源与区位,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选择民族旅游目的地大理、丽江为研究平台,从空间、管理、资源等角度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1空间上采取旅游联动开发模式,区域内为"核心—边缘"联动模式,区域间为"双核联动"模式,大区域为"点—轴"联动模式;2管理模式上结合民族地区特色,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模式;3结合大理、丽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特征、村落规模、经济水平等各不相同,民族村落必须选择适合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以此促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和实现民族村落保护性开发。阐述了我国民族村落旅游现有的三种开发管理模式,对民族村落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民族村落旅游保护性开发管理模式新思路,并对三种具体模式做出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民族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舞台表演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旅游开发的重要途径。随着民族旅游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断发展,舞台真实理论逐渐被引用到旅游开发领域中。舞台真实理论是将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舞台化的艺术创造向游客展示,使零散的文化资源凝聚成旅游吸引物。在云南省澜沧县老达保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中,一方面借助"舞台真实"理论分析老达保民族村寨旅游的舞台化表征;另一方面,基于"非遗"标签的文化传承、媒体的形象建构、"文化搭台"隐喻的经济潜力等要素诠释"舞台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丽江为例,指出类似丽江的诸多西部多民族交错聚居区在文化旅游二次创业过程中突出自身区域主体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必须要重视非主体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让各民族社区参与能力的塑造和培育都能在旅游开发中得到协调发展。这既是文化多样性对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重构的内在发展要求,也是区域旅游在二次创业中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民族文化影响的人类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对文化和生态位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除民族文化异化的外在原因外,旅游开发和经营是导致民族文化异化的内在根本原因。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导致了当地社区居民赖以生存的周围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改变了他们同自然的依存关系,从而动摇了他们原有的民族文化基础。指出为保持民族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持久魅力,应采取以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社区生活方式的民族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13.
王国聘 《环境教育》2006,(11):62-62
旅游引发的环境问题大量出现,呼唤着全社会建立一种善待自然的新的伦理态度。只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在旅游活动中的位置,在人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情谊关系,人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然,才会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游过程中,真正做到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社区参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民族地区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实证研究较多,应用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湖北武陵山区已开发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总结湖北武陵山区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经验,对本区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研究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文化生态产业与旅游产业对接模式等内容,进一步提出我国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7.
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化旅游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文化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湖南西部作为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拥有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具魅力的民俗艺术形式。在述评湖南西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特色以及特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战略构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伦理道德观的转化:发展公民儒学,提倡大公有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 《绿叶》2008,(5):7-16
在大陆,中国文化传统、西方文化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三大传统可以在交谈中互动发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有共通之处——都包含人文主义,以人作为核心性思考,强调人的平等。今天,大陆处在走向公民社会的学习进程中,从"无我的自我"过渡到"有我的自我",道德伦理必然大变,而大陆的伦理学尚来不及面对这一巨变,出现问题很自然。台湾是大陆一面很好的镜子,台湾代表的是一个旧世纪的扬弃和新世纪发展的可能。大陆应进行伦理道德观的转化,通过与其他多元文明的互动融通,发展公民儒学,提倡"大公有私"和人的共生共长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节庆产品的灵魂和内核。在文化视角下进行旅游节庆产品系统开发不仅可以增强旅游节庆产品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福建省宁德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太姥山文化旅游节是其中之一,但是其节庆产品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缺失问题,在阐述旅游节庆产品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对其旅游节庆产品进行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20.
余达忠 《绿叶》2012,(7):63-68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能够让人们短暂超越和脱离当下飞速发展的不真实的、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生活状态,满足人们寻求"真实"的愿望,为寻求生活意义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方式。在我国,生态旅游更多指面向自然生态的旅游,而原生态旅游则更多指向文化,指面向古朴、奇特、原始文化地区的旅游。二者都体现和蕴含的现代性,包含着对于"本质"、"本真"、"本色"的一种回归和诉求。在我国西部广大民族地区,存在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这些原生态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将是原生态文化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