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基于非经济生物量的中国耕地碳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在生态足迹的研究中,囿于简化模型与耕地碳汇计算方法的限制,耕地碳汇功能常常被忽视。该研究尝试基于统计数据和非经济生物量来计算省级尺度的耕地碳汇。以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4种主要作物经济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作物经济系数、根茬系数计算出非经济生物量。GIS分析显示,我国省域耕地碳汇量与耕地碳汇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耕地碳汇量呈现东西部偏小、中部偏大的空间差异性;耕地固碳效率呈现东西低、中间高,南方大于北方的总体趋势。由于耕地碳汇量巨大,测算时应当考虑耕地的碳汇功能。影响耕地碳汇功能发挥的因素多样,且地区差异较大,应分区域制定差异化引导政策,从而促进耕地碳汇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对近几年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厘清现阶段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研究现状,并追溯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研究的发展脉络.主要从构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意义,森林碳汇储量测量、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认为未来研究应在创新整合森林碳汇储量测量方法,从政治、法律、制度、政策、环境与市场机制方面整体考虑提升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选择路径,从供需视角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微观层面研究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万州马尾松林分为例,对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进行碳汇计量研究。结果表明,项目期30年基线情景下的碳汇量累计为57552 tC,项目情景下的碳汇量累计为180572 tC,是基线情景下的3.13倍;项目净碳汇量为123020 tC,换算成CO2当量为451074tCO2-e,年均碳汇量为2.89t CO2-e/hm2。通过森林经营可有效增加碳储量,增强碳汇能力,对建立碳汇效益补偿机制、完善碳汇交易市场、改善生态环境、应对区域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变暖日渐明显,主要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与草原湿地破坏减少了原有碳汇,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开展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植树造林是增加碳汇的重要手段。基于此,以重庆市为例,结合重庆市森林资源公报的最新数据资料,采用蓄积量法,计算得到重庆市森林固碳总量为5931.78万t。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扩展区为259.68万t,占4.38%;城市发展新区为1233.69万t,占20.80%;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2587.2万t,占43.62%;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1851.21万t,占31.20%。在地域分布上,主要以城口县、巫溪县等县区人均碳蓄积量最高。根据重庆市提供的立地条件,最佳的碳汇林树种搭配方式为:柳杉、包石栎、木荷、栎类。  相似文献   

5.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是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林业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抵消强制性碳排放配额在市场上交易为减排提供碳汇,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增汇和减排功能。然而,作为主要林业碳汇贡献国之一,中国尚未构建纳入林业行业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以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强制碳排放配额双重关联市场为视角,首先,基于林业CCER第一重关联市场——森林经营的碳汇增量市场,综述了林业CCER项目经营开发以及木材和碳汇联合产出相关研究;其次,基于林业CCER第二重关联市场——抵消碳配额的存量交易市场,梳理了林业CCER参与碳配额市场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与碳排放权价格的关联机制等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林业CCER项目投入产出市场要素纵向关联市场价格传导机制、林业碳汇定价机制以及林业CCER与碳配额价格传导机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期为完善林业CCER经营开发和抵消碳配额清缴,推进林业CCER与碳市场有效衔接以及加快林业CCER纳入碳交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海洋具备高效的固碳能力和巨大的碳汇潜力,完善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是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碳汇相关政策与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海洋碳汇交易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旨在为未来海洋碳汇交易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海洋碳汇交易的实现需要以政策环境作为推力,利益动机作为引力,社会责任作为压力。其次,我国海洋碳汇交易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以自愿市场为主的探索阶段、自愿市场到履约市场的过渡阶段和以履约市场为主的成熟阶段,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实践中的关键点需要加以分析。最后,在法律保障方面要注意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在资金方面可以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资金保障;在技术方面需要组建专业机构开展科学与政策的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6,(12)
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减排作出了部署。其中除了主动控制重点行业的排放外,还将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提上议程。森林多重效益项目,是自然保护组织中的一类林业碳汇项目的称谓,通过森林碳汇项目增加的森林面积和其固碳作用,不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也完善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市场价格体系;还调动了更多的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不仅为我国林业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新模式,也为绿色金融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农田是上海的重要碳汇资源,但考虑了农业活动的碳排放后,是否还是净碳汇呢?本文利用《上海统计年鉴》的数据,对上海近年来的农业活动的碳吸收和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发现近年来随着农田面积的不断减少,其碳吸收能力也在不断减弱。上海农业活动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施用化肥和灌溉。总体而言,上海农业仍是个巨大的净碳汇,数量约为380万t·a^-1。由于耕地面积和技术条件限制,上海通过农业增产提高碳吸收能力的潜力很小,但通过改良耕作技术,推广生态、低碳的农业耕作方式,仍有较大的碳汇发展潜力。其关键在于把农业碳汇纳入市场体系,激励农户的低碳耕作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最主要的碳汇供给国,随着森林碳汇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森林碳汇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的碳信用产品主要以林业碳汇项目为载体,在此背景下指出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设计,从项目开发原则、项目框架设计和项目市场化三个角度分析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林业碳汇深度开发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碳源、碳汇和碳生产力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华东地区6省1市2005-2011年之间低碳经济发展现状,采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碳源、碳汇和碳生产力差异大小及其空间聚集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分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7,(9)
建设和发展生态功能区是实现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生态功能区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借鉴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碳汇价值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补充。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生态功能区创造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大量碳汇,有条件通过碳汇市场交易实现其碳汇价值、增强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生态功能区碳汇产业发展,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也有助于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能力提升和开展绿色减贫工作,是生态功能区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对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被远远低估,从而使该项目不具备经济上的可复制性。为探究交易价格被低估的原因,本文考察了林业碳汇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现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林业碳汇CCER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设置过于宽松,缺乏林业碳汇CCER的接纳能力;其次,就供给侧而言,CCER的交易成本很高,且项目申报要求业主为企业法人,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碳汇CCER的有效供给。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同时从林业碳汇CCER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着手改革。就需求侧而言,收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将林业碳汇CCER交易由补充机制改为配额管理。就供给侧而言,可以结合广东省推进林业碳普惠制度,将项目申报主体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和个人,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培育大型林业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降低碳汇项目进入门槛,根据省情制定方法学,简化签批手续。  相似文献   

14.
碳中和不仅体现在碳减排的结构转型上,也是对碳增汇能力的考量,而海洋对后者的贡献尤为突出。基于平均营养级视角,构建海洋渔业碳汇核算体系,考察中国海洋渔业碳汇变化,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渔业碳汇时序变化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以远洋渔业为主导。(2)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空间差异显著。远洋渔业两极分化严重,呈“太平洋极多,大西洋和印度洋极少”的格局;近海渔业碳汇相对均衡,呈“东海最多,渤海最少,南海和黄海相近”的格局。(3)中国海洋渔业碳汇与森林碳汇相比贡献极大,但二者差距逐年缩小,其贡献能力日趋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及碳汇特征,基于排放因子法构建了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核算体系,利用基尼系数评价了16地市区域差异,构建耦合模型研究了净碳汇与种植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利用核密度函数分析了净碳汇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2000~2020年山东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先上升后下降,碳汇量、净碳汇、净碳汇强度均波动上升;各地市种植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及净碳汇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平均碳排放生态承载力处于“相对平均”状态;净碳汇与产值耦合效果一般;净碳汇由两极分化演变为单极化,地区间差异有扩大趋势。根据结论提出种植业碳减排增汇建议,对山东省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皖南查济古村落旅游净碳排放估算与减碳增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旅游地已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选择。一方面,乡村旅游地消耗碳基能源、产生旅游垃圾,排放出CO_2;另一方面,乡村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碳汇资源,而乡村旅游发展客观上保护并提升了旅游地系统中的碳汇和生态服务功能。从源、汇两端出发,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净碳排放估算框架,集成估算方法,估算皖南查济古村落2015年净碳排放为负值,表明旅游业排放的CO_2低于旅游地系统碳汇资源吸收的CO_2量。通过定量分析,认为旅游食宿接待能源消耗与旅游垃圾焚烧碳排放是主要碳源,林地覆被和农业作物是主要碳汇。从教育、管理、规划等方面提出减碳增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取苏州市8个受国家表彰的绿色社区做样本,开展社区碳汇林调查,得出基础数据,论述中国社区碳中和的现状及预期值,提出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碳汇林建设达到碳中和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法律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指出我国《森林法》关于法律责任规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违法砍伐林木者应当承担远期保护责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碳交易是实现森林碳汇生态补偿的重要途径。在森林碳汇开发与交易面临技术、市场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实现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加强对其优化管理、发挥森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战略作用既是急需解决又是当前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基于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市场化与优化管理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文献,理清生态补偿视角下国内外主要的森林碳汇市场机制、不确定性风险和碳交易视角下森林碳汇生态补偿优化管理的研究进展。根据已有研究和全国碳市场建设背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今后森林碳汇生态补偿实现与优化管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