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评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毒性引起阳性对照最高浓度组刺泡发射率比低浓度组低外,其它处理浓度与刺泡发射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不需加活性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简便、可靠的水生生物短期测试方法。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处理四膜虫的刺泡发射率同样具有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在低浓度处理组各检测时间内四膜虫刺泡发射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稀土低浓度时的刺激效应和抗突变性不无相关。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有机致突变组分的化学分离及其致突变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许多饮用水受到了有机物污染,1980年以来,我们对某市饮水进行了有机物浓集物的研究,应用Ames试验和原生动物刺泡突变试验进行了致突变活性鉴定,获得阳性结果,其活性大大高于美国六大主要城市饮水平均活性。在此基础上,从1982年至今,我们又对饮水有机浓集  相似文献   

3.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氯后,尽管致突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处理流程中有机提取物的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Q67淡水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和Ames试验(2.5L/P为水样最高浓度 ) ,对北京第九自来水厂不同原水及不同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验 .用GC/MS技术对优先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 .Ames试验结果表明 ,九厂水源水无致突变性 ,加氯主要导致生成直接和间接移码型致突变性物质及间接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物质 .絮凝剂的加入会导致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明显增强 .煤砂池和炭滤池能有效去除致突变性物质 .二次加氯并未引起明显致突变性改变 .管网水中未检出致突变性 .各处理工段中水样的急性毒性变化趋势和致突变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毒性最强点出现在机械搅拌澄清池 .对水中优先污染物的测定表明 ,不存在多氯联苯污染 .机械搅拌澄清池和管网水中二甲苯、萘和酚类化合物浓度升高 ,但浓度均在亚 μg/L水平 ,不足以引起致突变性 .  相似文献   

5.
饮水中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尤其美国,在饮水中有机物的分离鉴定,饮水中有机浓集物致突变性鉴定以及饮水污染与人类癌症关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我国尚未见有关饮水中有机物致癌、致突变可能性的报道.为了在饮水中有机物的浓集方法和致突变鉴定方面进行探讨,我们选择有机物污染较严重并以地面水为主要供水源的某市自来水厂,于1981年8月初分别在所属A厂和B厂浓集出厂水样,  相似文献   

6.
饮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致突变性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饮水致突变物的主要成因研究了减少饮水致突变活性的措施。结果表明:进厂源水生物膜预处理,可使致突变前体物,如藻、腐殖酸、总有机碳等含量分别减少68.2%、23.9%、37.2%,使水厂加氯量减少50%,最终使所制饮水的致突变件减少30%。改革加氯消毒方法可使饮水致突变活性降低,不同消毒剂所致致突变活性顺序为Cl2>ClO2Cl2+ClO2>源水,Cl2+ClO2等量联合消毒优于单一加氯消毒法,既可提高所试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大肠杆菌f2噬菌体的灭活效果一至数倍;又可使饮水中CHCl3,减少91.5%-96.5%,致突变活性减少27.6%。  相似文献   

7.
据王家玲等人研究,在1983—1985年间,他们对以某湖湖水作为水源的自来水为主,对照研究了以长江、汉江为水源的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致突变性。自来水中有机物经大孔树酯H_(103)吸附,丙酮等溶剂洗脱后,所获有机物经Ames试验,测定其致突变性,并用V_(79)哺乳动物细胞致突变确证。研究证实,不同水源的自来水经水厂加氯消毒后,其自来水中均生成或增加了新的致突变物。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总是高于其水源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Ames试验,对小清河济南段水体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如下:不 河有机污染严重的大码头断面和济南段最后一个断面-辛丰庄都县有较好的致突变性,两断面都含有间接的移码型致突变物和直接的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且大码头断面的致突变性比辛丰庄的强。  相似文献   

9.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饮用水水质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无锡充山水厂、中桥水厂,常州西石桥水厂进出水及金坛市拟用水源地长荡湖湖心水样的生物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水样的有机浓集物均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一定的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与各水样水质污染状况基本一致.同时,季节变化以及常规水处理过程对水样的生物毒性也有影响.研究表明,彗星试验可有效地用于检测饮用水质有机浓集物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自来水中致突变的有机活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自来水具有致突变性的事实,已被国内外的大量实验所证明。80年代初,徐风丹等应用某市自来水的有机浓缩物,进行 Ames 试验,获得了阳性结果。其致突变性率(MR)>2,呈剂量反应关系,具有重现性。继后,其他研究者,在11个不同水源的15个水厂的自来水样Ames 实验中,得出了相近的结果。此外,一些学者应用另一些生物实验方法,如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实验,原生动物刺泡实验和仓鼠V_(79)细胞致突变实验等,也得到了与 Ames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我国自来水的致突变性,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共性:自来水的致突变性显著高于源水,表明水在氯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  相似文献   

11.
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谱-质谱联机测定结果表明,水解池能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加速了污水在后续稳定塘中的降解。这使得新工艺比对照的传统初沉池-稳定塘工艺减少停留50%,占地面积50%以上。本文还研究了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和四氯化碳在新工艺中的去除情况,实验表明,水解池中存在还原脱卤过程,而挥发是稳定塘去除卤代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生物的脂肪含量有关.化合物分成了3类,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比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要高,反应型化合物毒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4.
稀土金属离子对梨形四膜虫的24小时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4种方法(细胞直计计数法、中性红试验、重蛋白及核酸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浓度稀土金属离子La^2+、Sm^3+、Y^3+、Gd^3+处理24h后,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时La^3+、Sm^3+、Y^3+,对四膜虫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4种稀土金属离子均表现出毒性效应;高浓度时,抑制生长艇特别明显。计算La^3+、Sm^3+、Y^3+、Gd^3+的半数抑制浓度(IC  相似文献   

15.
凤眼莲净化印染废水过程中根系微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天华  刘振鸿  林少宁 《环境科学》1990,11(3):24-27,57
当用凤眼莲净化印染废水,且停留时间为4天时,根部灭菌的凤眼莲的氧化缸和无凤眼莲的氧化缸对COD的去除分别为13%、15%。相比之下,未灭菌的凤眼莲氧化缸靠其根部微生态系统的协同净化作用,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5%,当废水停留时间为8天时,此项去除率达46%。三者对PVA、表面活性剂、印染废水中常见的几种染料的去除率也与上述情况相似。不能为凤眼莲直接吸改的有机物,特別是易礙聚的污染物首先被粘附、吸着、固定到根部,然后由根系微生态系统的强大净化作用降解。  相似文献   

16.
制药废水经稳定塘处理用于农灌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厌氧塘为主体,以预沉池、二级厌氧塘、兼性塘组成的工艺,探讨了制药废水经过稳定塘处理后用于农灌的途径。在停留时间为7—11d时,COD去除率冬季为47%,夏季达到76.6%,夏季厌氧塘削减COD负荷达150g/m~3·d.其出水水质指标基本满足灌溉要求.还对气温、有机负荷、pH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分析方法。以溴化剂作为有机汞的消解剂 ,在有、无溴化剂的存在下 ,采用流动注射在线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总汞和无机汞 ,差减法求出有机汞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干扰少 ,经加标回收实验验证 ,回收率达 95 %~ 10 5 %。  相似文献   

18.
Nutrient Ioadings were measured for surface seawater and bottom sediments of semi-intensive and improved extensive shrimp culture pond, adjacent estuary, and fallow land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Bangladesh during August, 2000--January, 2001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hrimp culture. The mean levels of nutrients found in the pond surface water were 108.780 mg/L for CaCO3, 0.526 mg/L for NH4^ -N, 3.075 wt% for organic carbon, 7.00 mg/L for PO4-P, 5.57 mg/L for NO3-N, and 7.33 mg/L for chlorophyll-a. The maximum mean value of H2S(0.232 mg/L) was found in estuarine water. Nutrients loading were found to be de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the shrimp farm discharge unit in estuarine water. The mean level of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carbon were foun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s of cultured pond compared to bottom soil of adjacent fallow land at the same elevation. Extractable Ca values were foun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550.33 ppt) in adjacent fallow land, as the shrimps for molting in shrimp ponds use extractable Ca. The relation between seawater H2S value and sediment pH ( r= -0.94); sediment organic carbon and sediment pH values ( r= -0.76), sediment total nitrogen and sediment pH ( r = - 0.74)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hereas the relation between seawater H2S value and sediment total nitrogen ( r= 0.92), water NH4^ -N and sediment pH ( r = 0.66)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oad of nutrients at eutrophic level in estuarine water, and decrease of soil pH; leading to acid sulphate soil formation indicates a negative impact of shrimp culture.  相似文献   

19.
浮萍塘中氮归趋模式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彭剑峰  宋永会  袁鹏  王宝贞 《环境科学》2006,27(10):1963-1968
通过模拟分析浮萍塘中氮的循环迁移过程,考察了N主要迁移途径对各形态氮的去除贡献,并确定了水环境季节变化对氮循环过程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浮萍塘中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而有机氮沉降以及氨氮挥发作用对TN去除贡献仅为2.1%.浮萍塘中氨氮和硝态氮的变化主要受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影响;有机氮主要受藻类腐败以及氨化作用影响;底泥中氮的变化主要由有机氮沉降和底泥中氮氨化过程控制.此外,浮萍塘能有效去除水体中藻类,并维持藻类的较低含量;浮萍主要通过促进硝化/反硝化速率来提高系统对TN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