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废弃采石场严重影响城市周边的生态景观,极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以文登某一采石场破损山体的绿化工程为例,运用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技术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性治理,并探讨其生态恢复方法,以期为今后废弃矿山的残损山体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防护,可以削弱雨水溅蚀,防治坡面被风化而剥落,缓解生态压力,满足景观需要。提出将生态环境防护工程技术应用到岩石边坡的绿化防护中,面对当前岩石边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用喷射厚层基质绿化植被,对岩石边坡进行生态绿化,分别对选择岩石边坡开挖率和固定网与锚杆与绿化基材,以及植被种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岩石边坡生态环境防护施工流程;对喷混植生技术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外模拟喷播基质的配比试验及室内理化性质试验,研究不同污泥堆肥含量对喷播基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为污泥堆肥在边坡绿化喷播基质中的2次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含量与喷播基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1)在污泥堆肥含量为20%~30%时,喷播基质的硬度、容重和总孔隙度与污泥堆肥含量呈反比;2)在污泥堆肥含量为20%~30%时,喷播基质的保水性能、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与污泥堆肥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用污泥堆肥替代草炭土时,其含量应控制在20%~30%,这样比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基质结构。  相似文献   

4.
挂网喷播技术在中国边坡覆绿工程中有广泛应用,坡度是决定该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众多相关研究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该文以河南省宜阳锦屏山公园和焦作缝山针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坡度对挂网基质、水肥条件、植被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研究坡度对挂网喷播技术的影响。研究表明:挂网喷播技术适用在45°以下的岩质边坡覆绿工程中;坡度>50°时,该技术覆绿效果显著下降;坡度>70°时,该技术覆绿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对桂林市公路护坡植被类型以及植物种类进行了较全面调查,运用"百分初选法"对桂林市公路边坡生态绿化植被进行了优选,结果选出优秀边坡生态绿化植物13种,其中乔木树种5种,灌木种类2种,草本植物5种,藤本植物3种;良好边坡生态绿化植物31种,包括乔木树种9种,灌木种类15种,草本植物6种,藤本植物3种;结合筛选结果和护坡现状,对护坡植被选择与配置提出一些建议:以桂林市区为中界,对桂林市区以北和以南分别提出了4种配置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目前喷射混凝土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的现状,研究了一种适合于喷射混凝土边坡上进行植被恢复的结构措施-连通混喷法。通过在边坡砼喷层上布置的根系引导孔,使得部分植物的根系可以深入岩土层进行养分的汲取;同样在砼喷层上开设的物质引导孔使得营养袋内的物质,岩层内的水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随时流入基质层,进而补充基质层的养分,解决了喷射混凝土边坡面的绿化持续效果以及降低养护管理成本的问题,对边坡植被恢复的维护具有启发性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原有混凝土结构面的抗压、抗剪影响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可以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和使用,为业界提供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爬山虎在高陡边坡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喷混植生绿化法在边坡绿化中存在的造价高、易退化等问题,在对爬山虎习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采用爬山虎绿化高陡边坡的可行性,并将爬山虎绿化法与喷混植生绿化法进行比较,得出爬山虎绿化法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和对环境要求不高等特点,有效地克服了喷混植生绿化法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西六环大觉寺外环K145+600阳坡、土石坡为治理对象,采用当地壤土、绿化废弃物堆肥等7种材料,在前期模拟实验的初步结论和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配制4种不同的喷播基质(A1、A2、A3、A4)进行现场喷播对比试验。A1基质中将绿化废弃物堆肥与草炭混配作为肥料;A2、A3基质中使用绿化废弃物堆肥作为肥料,分别为30%与40%;A4基质作为对照其中使用的肥料为草炭,是目前边坡绿化工程当中常用的草炭基质。动态监测了基质初期的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対喷播初期基质的稳定性、适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基质之间在容重、总孔隙度、体积含水率、抗剪强度、表层硬度上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4种基质在非毛管孔隙度、稳渗速率、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第36天出苗数指标方面差异显著。4种基质的综合适宜性得分顺序为A3A2A4A1,表明A2、A3基质优于A4草炭基质,A2基质为土壤70%、堆肥30%、粘结剂100~150 g/m~3、保水剂250~300 g/m~3;A3基质为土壤60%、堆肥40%、粘结剂100~150 g/m~3、保水剂250~300 g/m~3。  相似文献   

9.
生态护坡是基于传统护坡技术发展与改进的护坡技术,是未来护坡工程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生态护坡的发展过程以及具体分类。其中,客土喷播技术作为生态护坡中比较成熟的一项施工技术,其喷播工艺以及客土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文献,本文对影响客土喷播早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做了归纳,提出存在的不足,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生物工程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采用存活植物构筑边坡结构,以实现某些工程和生态功能的工程技术.可为河道(流)坡岸的稳定和生态修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基本种植技术和影响工程植物生长的因素:并给出了活枝扦插.活枝柴笼、灌丛垫以及土壤生物工程与传统结构方法和水生植物全(半)系列技术相结合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我国第一个采用土壤生物工程修复河道坡岸的示范工程,对比了工程实施后河道坡岸5个月来的生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和示范工程表明,采用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稳定坡岸,改善坡岸的栖息地质量,修复河道的生态环境。土壤生物工程方法可以在我国各类岸(边)坡的生态修复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体系,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成效,分析评估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额尔齐斯河流域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模式提供了示范作用.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和服务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非生态保护修复期和生态保护修复期内评估指标的时空变化情况,综合评估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 结果表明:①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级别整体由“低”向“高”转变,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且面积得到恢复,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由2010年的1 802.02 km2持续增至2020年的1 994.84 km2,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仍有所减少. ②工程建设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先降后增,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期内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长相对明显. ③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各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变化率均有所增长,其中防风固沙指数增长最为显著. 研究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但由于工程建设区内生态本底的差异性,整体上各工程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 在后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建议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部和南部自然地理单元分布等区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恢复生态用地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中央分成的海域使用金支持下,广西重点实施一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着力解决海岛海岸资源自然景观受损、生态功能退化和环境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旨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资源价值.文章通过对已实施的整治修复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水体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得到快速发展及广泛的应用。作为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能否成功应用,往往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基于已往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工程实践应用的角度,文章论述了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的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管理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于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开展修复效果的跟踪监测和评估是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跟踪监测可以观察湿地恢复状态和过程,找出修复过程潜在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修复手段和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修复效率,亦可为评价湿地修复效果提供数据支持。通过野外生态监测、遥感反演等手段,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植被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南、北岸修复区土壤含水率分别提升45.86%和25.17%,土壤盐度分别下降70.51%和64.71%;南、北岸修复区的植被盖度分别提升5%和54%;NDVI指数分别提升48.4%和44.1%,修复区植被种类趋于多样,植被群落结构得到改善。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植被恢复均有效,效果差异不显著。修复区植被以芦苇为优势种,优势度为0.748,其他植被的优势度较低,植被总体盖度、芦苇密度和株高与未修复区相比差异不大。总体来说,北岸修复区植被尚未恢复至较高水平,南岸修复区植被恢复效果良好。建议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时应减轻对原生物种的破坏,实施后应关注植被恢复的滞后性,加强湿地管理以及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该成果将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湿地恢复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从湿地恢复的理论方法、技术途径和市场机制等多角度探讨了湿地恢复的若干重要论题,涉及湿地恢复的概念及恢复模式、湿地恢复的本底参照和有效性评估、湿地恢复与生态水工学、湿地恢复的社区参与市场运营机制及湿地系统多尺度、整体性恢复等。认为湿地恢复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各有其适用条件,在进行湿地恢复实践时,应首先评估确定优先恢复湿地,并依据湿地退化状况,谨慎选择湿地恢复的主动与被动模式;考虑到湿地恢复的不确定性及恢复评估的必要性,应建立更为全面、综合的湿地恢复评价指标体系;论述了生态水工学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湿地恢复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湿地恢复的社区参与市场运营机制等保障措施;最后指出湿地恢复不应局限于对退化湿地的原位恢复,还应重视与周边流域系统纵向、横向及垂向的水文联系,即应考虑更大尺度上毗邻集水区以及湿地所处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同时在这一尺度上还必须寻求构建湿地恢复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河流渠化是现代人类出于防洪排涝、污染治理和绿化美化等一己之目的对河流的改造活动.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对河流的纵向、横向、垂向与时序变化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国北方健康中小河流的生态特征,分析了河流渠化造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灾难,认识到生态灾难的根源在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谬误.在此基础上,从生态修复的角度入手,提出遵循河流自身规律的河流渠化解决之道,在河流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前提下,改善其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建议开展广泛的接近自然的河流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属于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的后评价问题,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本文从示范区与对照区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和生态系统结构着手构建人工鱼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降低指标之间相关性引起的信息冗余及权重赋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  相似文献   

18.
改进生境等价分析法(habitat equivalency analysis,HEA),推导HEA在填海应用中生态服务受损量与补偿量评估公式。以1990年与2004年罗源湾生态服务水平为基础,假定受损生境自然恢复所需时间为10 a,于2013年采取种植海草床方式进行修复,修复生境达到最大服务所需时间为3 a,计算罗源湾填海生态服务总受损量、修复生境单位面积补偿量及修复规模。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生物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受损程度分别为30.73%、61.94%和54.36%,在3%的贴现率水平下,所需海草床面积为109.79 km2,且指标受损程度与修复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补偿起始点越早,修复生境达到最大服务水平所需时间越短,所需修复规模越小;贴现率的选择对修复规模影响显著。这一结论可作为地方政府对罗源湾填海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亦可为其他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蒲河的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同步实施。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资源调控、生态廊道建设和河道水质改善技术示范等工程建设,实现了水质改善和水生态功能修复的目标。文章对重点工程的实施和功效进行了解析,总结了同类河流整治的科学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采石场大面积弃渣边坡无防护堆积和坡面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文章基于"蓄水范式"理念,以山阴县小娘娘山采石场为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用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该技术包括蓄水稳定技术设计和配套措施设计,以研究区内的一处弃渣边坡为示范点进行了实际设计和施工.结果表明,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稳定性和蓄水能力,施工方便、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