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前不久,笔者在追踪接触某停产企业时,发现该企业正在紧急处理一起液氨泄漏事故,由于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当目击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的紧张气氛时,一直心有余悸,深感危化品的安全非同一般。另据在现场指挥的一名政府官员透露,某地也发生过类似事故。看来,这并不是个别  相似文献   

2.
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对事故进行处理时往往发现企业有规章制度,但操作人员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执行不力.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场执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使规章制度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决定安全生产效果的关键. "目视管理"正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非法采矿现象屡禁不止。何谓非法采矿,准确地说,就是采矿人未经政府许可的开采行为,其本质是盗窃,是刑事犯罪。但是,人们一直没把这类盗窃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引发的事故与合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故区别开来,甚至还将其当成生产事故来处理,这兴许就是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又一个深层次原因。试想,如果把窃贼在翻越高墙偷盗文物时因没拴保险绳而摔死的案件,也当成登高作业发生的工伤事故来处理,这能服人吗? 瓷采矿产不是个别现象,在盗采过  相似文献   

4.
蓝岚  路峰  王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3):1173-1181
为了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时间长度和影响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过程细分为划定警戒区域、现场勘查、撤除现场3个阶段,运用事故现场数据采集和视频数据提取的方式,采集了 829条泸州市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数据,从中提取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4个事故相关因素、5个现场处理相关因素和3个环境因素.以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为因变量、12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提取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平均时间为15.28 min,警戒区域占道情况、当事人确认情况、事故发生时间和事故严重程度是影响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围观群众影响情况、事故类型、天气情况、道路等级和事故发生时段对城市交通事故现场处理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模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3.95%,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现场是企业生产的关键场所,也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场所.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现场管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选用定置管理、目视化管理、防错法三种现场管理方法,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绘制这三种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并以某装备保障企业为例,进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现场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使事故数量明显减少,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车间安全生产氛围、安全生产环境也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产品和物料的运输几乎都是通过各种厂内机动车来完成的。厂内机动车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其运输作业具有流动性、频繁性、危险性及事故多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在进行事故调查、作现场勘察时,都要求有关部门绘制出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图是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的贡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疑难事故、重大事故的处理往往要到事故现场反复进行分析,同时对一些特殊事故的处理,结案后还有可能发生翻案的情况。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都需恢复现场,做到以现场为依据,以法规为准绳,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因此,科学地绘制事故现场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1日,7时54分,上班时间. 四川某电信局电力值班室接班人小历到达值班室时,上一班值班员已经离开岗位.小历发现电力室浮充供电整流器没有电流输出,"电源故障"红灯和"低压告警"红灯在闪亮,还发现程控交换机告警,部分电话已经不能使用.他立即通知技术管理人员到现场处理事故.技术员在处理事故时又发现,整流器交流接触器处在跳闸状态.  相似文献   

8.
李发荣 《安全》1994,(3):26-27
企业的产品和物料的运输几乎都是通过各种厂内机动车来完成的。厂内机动车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其运输作业具有流动性、频繁性、危险性及事故多发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在进行事故调查、作现场勘察时,都要求有关部门绘制出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图是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疑难事故、重大事故的处理往往要到事故现场反复  相似文献   

9.
1月10日14时,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五彩龙投资有限公司笏山金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井下22名工人被困失联。但企业向柄霞市应急管理部门报告时,已经是次日20时,迟报时间长达30个小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事故单位负责人在接到现场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部门上报事故信息。这一规定,是为了政府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事故信息,组织专业力量实施救援,尽最大可能解救被困人员。  相似文献   

10.
某企业的在用压力管道发生爆裂事故,经事故调查组现场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管道壁厚减薄,承受不了内部正常工作压力所致.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开展日常在线定点测厚、年度检查测厚和定期检验测厚的处理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煤矿倒塌、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在矿难中自救、互救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下面就给大家全面介绍煤矿事故中的紧急处理知识。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于是,少数企业钻政策法规的空子,组织事故调查时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落实整改措施时敷衍了事、虎头蛇尾。笔者认为,企业唯有严格落实“三个一”措施,才能防止事故调查工作走过场。  相似文献   

13.
<正>姚明明,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2011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并于同年8月来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以下简称"济南炼化"),在二催化车间担任外操作员。石油炼化企业外操作员的主要任务包括:巡视检查装置现场设备运行状况和设备的保养及机泵卫生情况;并在装置发生事故时,能够听从指挥迅速有效地处理事故。  相似文献   

14.
事故调查处理(以下简称事故查处)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惩处事故责任者、警示教育干部职工和群众、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从《企业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事故查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落实.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这项工作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场是企业控制各类事故、事件的前沿阵地,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神经末梢"。抓好现场安全管理既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去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同时也是控制、减少各类事故、事件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企业做好整体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片集成电路电极式料位检测器检测料仓料位,将检测信号及设备运行信号输入 PC.根据现场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料仓料位和卸料车漏斗堵塞情况,适时启停卸料车。当设备异常或检测装置发出事故信号时,PC 按程序进行异常事故显示、报警和处理.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泰安市劳动局认真履行国家监督监察的职责,坚持原则,铁面无私,实事求是地按照国家有关矿山安全法规处理事故,全市出现了多年来各类事故全面下降的好局面。 这个市劳动局在处理事故时坚持严把“四关”: 第一、严把事故调查关。在事故调查中坚持做到查看现场,查阅规程措施,查看安全会议或工作安排记录,查看伤者的伤害部位和程度。找有关部门和现场知情人座谈了解事故发生的情况,从而掌握事故发生的全部过程和事故发生的详细原因。为确定事故的性质,分清责任,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研究防范措施,提供切合实际的依据。1986年11月16日,新泰市…  相似文献   

18.
许多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会将一些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逐步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这样会使操作性事故大幅下降,但由此也带来检修(包括计划检修、非计划检修、临时抢修和故障处理等)事故的明显上升.尤其在春节期间,许多企业会利用放假的间隙,进行生产设备与设施的检修.这一时期正是职工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企业各部门团拜欢庆的日子,在节日的气氛笼罩下,往往也是各级领导与职工思想麻痹松懈的事故易发高发的日子.因此,春节期间企业要格外注意防范检修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消防机器人可以替代抢险救援人员深入危险灾害现场执行排烟、灭火、冷却等作业,避免灾害现场抢险救援人员伤亡。一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让所有人记住了他们——当人们逃离火灾或爆炸现场时,消防队员逆行冲向火场。这场事故造成参与救援处置的公安消防人员110人遇难。在哀悼他们的同时,人们也提出了能否用机器人替代真人处理消防事故,减少伤亡的问题。在蓬勃发展的机器人行业里,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消防设备越来越让人们寄予希望。  相似文献   

20.
正在企业的日常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故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隐患。这些轻微事故和未遂事故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可能最终会酿成大祸。这类事件和事故不必向安全监管部门上报,由企业内部安全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但有的企业在进行内部事故调查处理时,存在敷衍了事、走过场的情况,导致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