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稳定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垃圾堆放场稳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有机质、浸出液COD、垃圾组分和垃圾产气量为三峡库区垃圾场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并且建立了稳定化评价标准.通过垃圾采样和实验研究,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得出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周期。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场稳定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城市垃圾简易堆放场稳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有机质含量,浸出液COD,垃圾组分和垃圾产量为垃圾场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并且建立稳定化评价标准,通过垃圾采样和实验研究,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得出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堆放场的稳定化周期。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场建设与水污染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大多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堆放场产生的垃圾渗出液含有较多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成分,若流入环境,将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本文以水环境保护为目标,提出新建垃圾场应采取的几种环保措施;垃圾场的防渗建设,垃圾场地表径流水的疏导、垃圾渗沥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小型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的稳定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基本采取沿长江干流及支流两岸自然堆放,导致形成大量的小型的垃圾堆放场,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治理它们对于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分析并判别它们的稳定化状态直接关系到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三峡库区三个停止使用4~5年的小型垃圾堆放场不同位置垃圾的有机质、浸出液浓度(COD、TN与TP)和含水率,判别各垃圾样品的稳定化程度,进而确定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程度的模糊综合判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建立了垃圾堆放场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即表观指标,垃圾堆龄,最大理论产气量,有机质含量和浸出液COD等,并且确定评价标准,稳定化程度分级体系采用稳定,基本稳定,较稳定和稳定4级,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综合判定三峡库区万州和尚桥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状态。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在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哈尔滨市市区5个简易卫生填埋场进行综合适宜性评价,确定这5处卫生填埋场是否适宜继续堆放垃圾,为下一步选择适宜的垃圾堆放场的新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5处垃圾填埋场的适宜性评价的得分值为Z王岗=75.72,Z和平=83.00,Z程家岗=65.57,Z哈东=62.33,Z柳树林=83.22.最后确定柳树林垃圾堆放场是最适宜的垃圾堆放场地.  相似文献   

7.
垃圾堆放场释气源强确定与评价及其污染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北京北神树垃圾堆放场释气采样并定性定量分析,用上、下风测试和现场测试记录2种方法监测污染气体浓度,用改型扩散算出释气源强;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找出产气量规律,产气成分所占比例,得出单位重量垃圾的产气量,进而推算出源强;评价垃圾释气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控制污染对策。  相似文献   

8.
声音     
《环境》2008,(1):14-15
“中国依旧是电子垃圾的堆放场。” 清华大学的李金惠教授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对电子垃圾进口的监管还算不错,但漏洞明显存在。那么 ,对于这些电子垃圾带来的污染,中国是否应该为一些个人的生计和致富,承受长久的环境代价呢?  相似文献   

9.
一、昆明市城市垃圾的处置现状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历年来,我市城市生活垃圾一部分运往农村作肥料,一部分倾倒于市郊荒山沟菁,近年才着手规划固定的垃圾堆放场。目前,两城区主要有普照、王家桥、老马山和弯龙菁四个垃圾堆放场。在上述垃圾场选址时,没有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尤其是老马山、王家桥两垃圾场选址不当,正好坐落在岩层渗漏严重、地下水丰  相似文献   

10.
王英达  李洵  吴小雯  罗淋  王丰  王维明 《环境工程》2022,40(3):181-187+202
近年来,填埋场开采成为填埋场生态治理的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评估一直是制约填埋场开采项目的关键决策因素。以绍兴市越城区简易垃圾堆放场为例,基于该填埋场建设、运营概况及场地调查结果,从填埋场稳定化程度、环境风险等级和经济效益3个维度筛选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用于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评估体系,为填埋场开采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一期堆放场为中度稳定,低环境风险,低经济效益;二期堆放场为中度稳定,低环境风险,高经济效益。2期堆放场均具有填埋场开采的可行性,适合采用填埋场开采技术进行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1.
应用香根草对垃圾场进行植被恢复及净化垃圾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扼要报道了香根草技术用于垃圾堆放场覆盖改造效果及对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在这2方面都了良好效益,对垃圾场的生态恢复效果好,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明显。因此,香根草技术是一种值得在我国南方都市推广的生态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采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汉市郭茨口垃圾堆放场进行环境评价,查明了垃圾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渗沥水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场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城市生活垃圾扶班场植被恢复的基本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着重进行了垃圾样品肥效的研究,重金属元素分析用花卉盆栽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坪圾在一宁条件下可成为良好有机肥料,适当处理能提高肥效,适地植物生长。垃圾堆放场的植被恢复在实践上要行,可以提供再生土地浆,是符合上前国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调整产品结构是解决我国干电池污染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干电池年消费量达70亿只,大部分是含汞电池。由于国内城市生活垃圾还处于混合收集、简易处理阶段,含汞电池随普通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厂、堆放场后,会折出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近两年,社会各方面对此比较关注,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作者认为,运用经济手段调整电池产品结构是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垃圾渗滤液层状砂箱参数拟合试验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似模拟条件,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层状含水层中运移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拟合了层状含水层的渗透性及弥散度,利用拟合参数分析了阜新垃圾填埋场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和时空分布规律,该实验和数值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层状土中污染物渗漏的基本特征,对预测、控制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3,(1):6-7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产量增加,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技术水平较低,大量气体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危害。上海、北京、重庆、岳阳等城市都发生过填埋气体爆炸事故。因此,对现有垃圾堆放场和新建填埋场气体进行收集利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排放、来源和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垃圾的组成成分和主要污染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总理2和结论,并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根据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论述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某建筑垃圾堆放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建筑垃圾堆放场2.5 km范围内放射式布点,于2019年4月对降尘进行监测,探究了建筑垃圾堆放对环境空气中降尘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范围内降尘量普遍高于北京市同期降尘月平均水平。建筑垃圾堆≤150 m范围内降尘量最高,平均值为75.09 t/(km2·30 d);随着与建筑垃圾堆距离的增大,150~500 m范围内降尘量数值仍偏高,但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值为32.53 t/(km2·30 d);在距离>500 m后,降尘量数值变化趋于平缓。建筑垃圾对降尘的主要影响范围在半径500 m内,受主导风向控制,建筑垃圾堆东北部受影响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饱和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水分运移和溶质对流-扩散的动力学耦合模型,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拟合了垃圾有机污染物衰减曲线,在充分考虑垃圾污染物浓度衰减,土壤水环境吸附解吸、生物降解作用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运移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较真实地反映了污染物的运移规律,该模型可为定量预测垃圾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主要发生在生活垃圾产生到被妥善处置之前,初期降解过程中伴随产生的气态和液态污染物可直接进入环境,影响居民生活环境. 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污染情况,结合我国生活垃圾基本组成开展实验室模拟试验,分析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不同途径产生的污染物的释放特征及其恶臭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生活垃圾中约20%的氮元素和硫元素在初期降解过程以气体或渗滤液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 其中,CO2是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最主要的气态污染物,约占总累积产气量的4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产生量较少,但种类复杂,其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最大,约占VOCs总体积分数的85%. 渗滤液产生率较低(约30.94 mL/kg,以湿垃圾计),但其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硫酸盐的浓度远超GB 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限值. 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理论臭气浓度达205.14,甲硫醚和乙醇是重要的典型恶臭物质. 研究显示,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CO2和VOCs,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远超相关污染排放限值,由VOCs导致的恶臭污染达到3级臭气强度. 因此,为了降低生活垃圾初期降解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建议缩短生活垃圾清运的时间,并重点关注乙醇和甲硫醚等恶臭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