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淮区安监局自2003年承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职能以来,狠抓“四字经”,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主要针对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开展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起草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设计研发职业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系统等软件;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整体方案和危害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评估与咨询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办公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评估等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元标准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以探索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元标准化为前提,实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及发布为目的,指出传统基于数据集共享模式存在的统一性共享性差的问题,研究建立基于数据元和数据集相结合的标准化技术路线,并结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用人单位相关数据元采集、提取及标准化过程进行应用和示范,实现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信息系统间相关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5.
对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各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评价现有防护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现有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岗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涂装、冲压、焊装车间是职业危害因素相对集中的作业场所,而噪声、苯系物和电焊烟尘是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是控制职业危害的关键.汽车制造职业危害必须通过多种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急、慢性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对可能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有毒作业场所,按照其职业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分重点监管,成为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需求。实施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分级指标,从而将有毒作业场所区分开。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有毒作业场所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作为最终的分级指标,从而为制定有毒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开展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准确了解某地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监管模式,对实际职业危害防护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靖江地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护状况尤其是重点行业企业在选址、布局,工艺流程与车间设计、工程防护技术、管理等情况,同时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结合国内外职业病流行病学状况与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出职业卫生监管模式,指导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实践,本文对其他地区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建立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库,实现了用人单位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数据的申报、传递、编制、审核、报告打印、统计等功能。信息化模板的建立,降低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难度,方便了检测方案和报告编辑,统一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生成格式,并自动生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提高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的质量。本系统具有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等特点,实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信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现阶段基层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实用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统计指标对准确收集职业危害数据,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对5类65项待筛选统计指标进行筛选,选择次数较多的统计指标,并开展应用试点研究,最终确定入选指标。入选指标符合科学、必要和可行的原则,可用于评价各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所简介 职业危害研究所是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职能,适应我国职业危害防控新形势成立的集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产品开发、标准制修订等于一体的研究所,主要致力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的起草、职业危害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整体方案的设计、评估与改善等。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是一个经济和人口大省。目前已经形成了冶金、建材、化工(医药)、食品、机械、轻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偏重型的工业结构,决定了河北职业危害的监管任务较重。自2005年河北省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职能由卫生部门划转到安监部门以来,省安监局党组探索出“六抓”工作法,落实职业危害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木质家具喷漆环节存在大量职业危害因素。在第二批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中,由中国安科院承担的“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喷漆作业场所防毒技术装备应用示范”项目研究,为解决职业危害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防治的首选。职业卫生工程“政产学研用”平台的建立,可满足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各方对职业病防治的技术需求,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从而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分析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人、物、环境、管理、安全技术、法制监管和社会经济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作业场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作业场所风险预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多个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样本,对作业场所风险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可用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为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安全监管,积极推进企业依法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与管理工作,丹阳在全面开展职业危害调查与项目申报基础上,2007年在全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考核,并开展了“职业安全卫生示范企业”创建活动。通过落实方案,制定评选标准,层级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16.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数据标准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标准是避免信息孤岛现象,促进数据共享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介绍了数据元的主要分类方法,并采用面分类方法和线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进行分类,通过面分类方法设计了合理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元对象类,通过线分类方法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元划分到不同的对象类下,并阐述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标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性和主观性,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和管理为1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集对分析法中同异反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评价模型。将12项2级指标作为输入节点进行联系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评价对象的职业危害状况处于"达标",与该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合,应重点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职业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及用人单位和监管部门的需求出发,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的改进提出几点思考,即剔除非关键性内容,增加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和作业分级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周期表、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关键点汇总表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强化措施建议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模式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涉及到监管决策、监管实施以及分级监管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等多个环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监管决策、现场监管实施与制度建设等内容的基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分级的监管模式。其中,监管决策应当考虑确定区域、作业场所的监管优先顺序、监管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具体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要求;现场监管应在分析与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监管有关制度建设应当确定分级监管原则并包含上述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严重,有害作业点检测率和检测合格率都很低,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级是重点治理和监察前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作业场所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级监察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