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森林土壤风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
The study of effects of acid rain in Southwestern China on forest ecosystems .has been inrestigated since 1984.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ecosystem of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has been damaged severely by acid rain. Comparing the areas where the annual mean pH value is lower than 4.5 with that higher than 4.5,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ecosystems decreased 50 percent. Both the percentages of the green leaves and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cut down; the acidity of soil increased a bit and the fertility showed the tendency to lower.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components in surface soil were chang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soil microbes reduced from 63.5 to 92.6 percent. Besides the direct effects of acid rain, the insect pest, especially, Blastophagus piniperdoz and 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enter and reproduce in it so as to aggravate the forest dieback of P.massoniana in the areas where the annual average pH value is lower than 4.5.Additionally, the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相似文献   

3.
刘旭  王训  王定勇 《环境科学》2021,42(7):3507-3517
为探究微量重金属元素的分布格局与局地气候、人类活动、植被分布和土壤发育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本文以云南哀牢山迎风坡(西坡)与背风坡(东坡)850~2650 m之间的9个海拔高度的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迎风坡与背风坡森林表层土壤中典型重金属海拔分布格局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土壤中Cd、Sb、As、Cr和Pb的含量及富集因子较高;东西坡土壤层中Cd、Sb和西坡Pb的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其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一海拔西坡土壤层中Cd、Sb、As和Cr的含量显著高于东坡的相关含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d和Sb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输入沉降与土壤有机质的强结合作用,高海拔区域存在明显的"冷捕集"效应(cold-trapping),As和Cr的分布变化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风化差异,而Pb的分布差异受基岩矿物风化控制.研究结果强调了大气沉降输入、降水与植被的综合效应(如"冷捕集"效应、促进冠层过滤、凋落物沉降与岩石风化等)对偏远高山土壤中微量重金属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土壤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土壤的缓冲能力进行了探讨;用硅作为指示性元素,研究了酸沉降作用下土壤矿物的风化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对土壤中存在的两个缓冲体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EffectofacidprecipitationonleachingofnutritionsandaluminiumfromforestsoilsDaiZhaohua;LiaoBohan;WangZhihaiWangXingjun;LiuYunxi...  相似文献   

7.
模拟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广西南宁、柳州山地森林土壤(0~5cm)进行模拟酸雨(pH5.6~3.1)土柱淋溶试验,连续淋溶1280mm模拟酸雨,研究了酸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呼吸作用抑制的程度与土壤特性及雨水酸度有关。pH3.1的模拟酸雨使硝化作用受到显著抑制。pH3.7、pH3.1的模拟酸雨连续淋溶有机氨的矿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取决于土壤本身特性。对土壤酶活性产生激活、抑制或无影响,与土壤及酶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酸雨胁迫条件下森林生态效益评估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在贵州省龙里建立生态水文实验站,自2005年起开展酸雨监测,对森林植被冠层遭受酸雨直接伤害及其对酸雨的缓冲作用进行模拟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酸雨的直接危害有限;为此,依据生态水文过程理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土壤酸化、土壤酸化-植被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3个空间信息模型;模拟计算了研究区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植被生产力和森林固碳、保肥方面的生态效益的影响,构建了酸雨对森林植被的间接危害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土壤活性铝释出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采用室内动态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兩对浙江省主要酸性土壤活性铝释出的影响。结果认为:酸雨对强酸性土壤活性铝的释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土壤酸化至pH为4.3时,才会导致活性铝迅速大量释出;促使土壤开始迅速大量释出活性铝的酸雨“临界淋溶量”与其酸度变化呈负相关,两者增减的倍比值基本相同。可利用此相关关系,对酸雨促进土壤活性铝释出的潜在影响进行定量化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土壤风化速率的实验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模拟淋溶实验测定了中国几种土壤(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和紫色土)的风化速率,并研究了土壤pH值和降水量对土壤风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风化速度在pH≥4时随pH值的下降而显著增加,但是当pH值低于4时,风化速率却急剧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低pH值时盐基阳离子和铝离子大量溶出,过高的产物浓度限制了风化反应的进行。土壤的风化速度与淋溶速率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用淋溶液pH值和淋溶液量两个因素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1.
氮素是生态系统重要的限制性养分元素之一.研究氮素转化特征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喀斯特地区氮素转化特征的认识十分有限.同时,喀斯特地区正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恢复工程措施,生态恢复将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产生何种影响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在广西环江县喀斯特区域选取3种典型的植被恢复阶段(草地、灌丛、次生林),以农田为参照,采集0~1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氨化率、真菌氨化和细菌氨化)、净氮矿化速率(净氮矿化、真菌矿化和细菌矿化)、净硝化速率(净硝化、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真菌硝化、细菌硝化)及相关土壤理化指标,研究喀斯特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氮素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喀斯特生态系统硝化速率很高,土壤无机氮主要以硝态氮形式为主,其中自养硝化和异养硝化分别占净硝化速率的80%和20%.添加真菌和细菌抑制剂后,氨化速率增加,而硝化速率下降.另外,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氮矿化和硝化速率逐渐增加,而氨化速率逐渐下降.其原因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微生物量及氮获取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为认识喀斯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特征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土壤对酸沉降缓冲机制探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一、前言 土壤对酸沉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同土壤的缓冲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土壤缓冲作用的本质是什么,不同土壤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缓冲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土壤的缓冲机制,了解土壤内部的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酸沉降对水陆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典型地区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和临界负荷值,笔者对赣、鄂、湘3省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的SO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待别是江西省的红壤,吸附SO的能力最强,最大吸附量达11.52mg/g士;其余依次为黄壤、棕红壤、黄褐壤和黄红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4,8.83,6.86和6.53mg/g土;红色石灰壤对SO的吸附能力最弱,最大吸附量仅3.55mg/g土,只及红壤的30.8%。可以预计,就地区而言,以红壤为主的江西省是我国对酿沉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驱动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介导的氮代谢途径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阐明微生物群落与氮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微观水平上扩展对氮代谢途径的理解.然而,微生物的基因水平转移使得基于分类学的方法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功能性状影响着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功能,将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土壤微生物能更好地说明氮代谢途径的特征.因此,本文选择5种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包括黑土(黑龙江哈尔滨)、暗棕壤(吉林长白山)、黄棕壤(湖北武汉)、红壤(福建福州)和砖红壤(海南乐东),利用可以量化微生物功能性状的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森林土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氨同化、硝酸盐异化还原、硝酸盐同化还原、反硝化、硝化、固氮和厌氧氨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细菌序列在宏基因组文库中占主导位置,占所有序列的98.02%,且所涉及的几种氮代谢途径在细菌中都被检测到.5种森林土有着相同的氮代谢途径特征,即氨同化是细菌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氮代谢途径,每百万个带注释的细菌序列平均检测到2830个氨同化途径的功能基因,固氮和厌氧氨氧化代谢途径检出频率较低,每百万个序列分别只检测到28.3和10.7个功能基因.不同森林土壤中同一氮代谢过程可由不同的微生物参与,且负责整个氮代谢途径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南京市郊龙王山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进行模拟酸雨试验,以便携式土壤CO2通量观测仪对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原位测定,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阶段,4个酸雨强度处理CK(pH值6.4,去离子水)、T1(pH值4.5)、T2(pH值3.5)、T3(pH值2.5)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20±0.21)、(3.34±0.30)、(3.51±0.06)、(2.99± 0.23)μmol/(m2·s),酸雨各处理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显著.由于森林植被生长期季节变化明显,将其分为非生长季1(2~4月)、生长季(5~10月)、非生长季2(11月~次年1月)3个阶段.配对t检验分析各阶段土壤呼吸速率的结果表明,在非生长季1,模拟酸雨未抑制土壤呼吸作用,T1和T2酸雨处理反而促进了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在非生长季2,也出现了模拟酸雨促进土壤呼吸作用的现象;对于整个观测阶段而言,低强度模拟酸雨处理未显著改变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的土壤呼吸,仅高强度模拟酸雨T3显著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不同酸雨强度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指数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水平(P<0.01),CK、T1、T2、T3处理的Q10值分别为3.04,2.73,2.83,2.51,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3 种处于演替不同阶段的森林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地表N2O 通量进行了 1 年的原位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3 种林型地表 N2O 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季风林>混交林>松林;不同林型间的 N2O 通量差异与森林土壤的性质有密切关系,C/N 比值较低的季风林凋落叶对土壤中产生N2O 的微生物过程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全年来看,松林地表N2O 通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季风林和混交林的地表 N2O 通量在雨季存在明显的降雨驱动效应,统计分析显示在该地区影响森林地表N2O 通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下土壤中铜、镉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论述模拟酸雨下红壤、黄棕壤和黑土中Cu、Cd行为及急性毒性效应.试验表明:(1)模拟酸雨对添加性土壤Cu、Cd的淋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降水酸度的增大,土壤中Cu、Cd的淋出量增加,但增加的程度与土壤类型、添加金属的浓度和种类有关,相同酸度下,红壤中Cu、Cd的淋出量远大于黄棕壤和黑土,淋出率随着沉降酸度而改变的程度也最显著,酸雨对黑土中Cu、Cd淋溶影响最小.Cd对酸雨淋溶的敏感性大于Cu.(2)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形态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酸雨pH的降低,黄棕壤和黑土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交换态转化,红壤中部分Cu、Cd形态明显地向着水溶态转化.(3)模拟酸雨对土壤中Cu、Cd的生物毒性影响很大,但这种影响同时又受土壤类型相当大的制约,红壤中毒性影响最大,黑土中毒性影响最小,表明三类土壤的抗酸能力顺序为黑土>黄棕壤>红壤.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几年来酸雨对我国森林影响的主要调查和实验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酸雨对木本植物的直接伤害,酸雨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对森林土壤、土壤微生物、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降水酸度和离子浓度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36,自引:7,他引:129  
1991~1995年在全国进行了酸雨观测,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具有区域代表性的酸沉降监测网,含271个测站?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在现场采样后立即测量,降水样品的化学分析则在实验室里进行?主要离子SO2-4,NO-3,NH+4,Ca2+浓度的加权均值分别为125.86,19.96,67.89和80.41μeq/L?由离子浓度地理分布图看出,这些离子浓度地理分布状况因离子而异?值得注意的是降水中SO2-4和NO-3浓度,北方非酸雨区甚高于南方酸雨区,这说明降水的酸度并不简单地决定于降水中SO2-4和NO-3的绝对浓度,而决定于这些离子对于Ca2+和NH+4的相对浓度?发现了降水年均pH值低至4的一些地区,此值可能是目前世界年降水酸性最强的地区?文中还对代表性地区1986~1993年降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酸度仍在升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城市功能区土壤中酞酸酯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和辽宁省鞍山市不同城市功能区以及不同工业类型所在地共计12个土壤样品进行采样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样品中1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了两市土壤样品中酞酸酯的污染水平,分析了不同城市功能区以及石化、化工、钢铁等工业行业所在地土壤中酞酸酯的浓度差异,研究了不同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单体污染特征,将两市土壤样品中DBP和DEHP的浓度与国内外部分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天津市各采样点总酞酸酯(ΣPAEs)浓度在0.524~2.058 mg/kg之间,鞍山市各采样点ΣPAEs浓度在0.779~2.016 mg/kg之间;两城市不同城市功能区土壤ΣPAEs浓度均呈现风景区<生活区<工业区的趋势;15种酞酸酯中,DBP和DEHP在天津市和鞍山市各采样点土壤样品中均有检出,为两城市土壤中酞酸酯主要污染物,其浓度值与国内其它城市处于同一污染水平,略高于我国贵州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