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筠  伍国凤  朱莉  周夏  付丽佳 《灾害学》2008,23(2):19-23
研究公众自然灾害知觉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宣教活动、构建社会预防文化。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北京5所高校大学生的自然灾害知觉现状及特征。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自然灾害知觉中存在不安全心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灾害知识和经验存在过高估计的乐观偏差;在灾害预期中表现出悲观的心理噪声效应;面对自然灾害多数出现消极情绪,其应急行为倾向呈负距平状态;防灾减灾过程中对政府行为依赖性、服从性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普及正确防灾知识、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强化能动意识等重塑大学生灾害知觉、调适灾害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索公众的自然灾害认知,有助于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为开展有效的风险沟通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依据在重庆、湖南等部分省市的洪灾易发区开展社会调查收回的635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分析公众对于区域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水灾认知,并探讨了信任对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持信任态度,信任高低依次为:监测预警预报>基础设施>防洪工程>政府应急管理,且信任的高低受年龄、灾害经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减灾能力信任会影响到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信任的增强会降低公众对洪灾的恐惧心理和对风险大小的判断,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并存的防灾行为倾向.因此构建"文化自觉"的科学防灾文化观有利于正确指引公众认识到减灾措施及能力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灾害的防治关系着景区收入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评估景区的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救援救助等灾害综合管理能力,是目前我国灾害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秦岭华阳古镇景区为研究对象,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以防灾减灾能力科学评价为研究内容,构建了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评价三级指标体系;采用相似权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定量化评价了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如下结论:华阳古镇景区2011,2013,2014年的防灾减灾能力分别为较低、中等、较高,其暴雨防灾减灾能力逐年增强,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客观地反映景区暴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监测预警能力对景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景区在未来的防灾减灾管理中,应以监测预警作为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滑坡灾害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让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难以真实再现灾害场景,限制了受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该文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及其应用前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参与性提升学习效果,而VR技术则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该文在分析VR技术应用于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和开发了VR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系统,创造出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滑坡教育体验。通过用户亲身体验及标准化、可复制、有反馈、可考核的情境化“讲、学、练、考”一体化系统,为虚拟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证明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VR技术的滑坡灾害科普教育模式在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防灾减灾宣传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科普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问卷调查,依据收集的数据材料,分析和研究了防灾减灾四种科普宣传形式的现状,找出目前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势条件下改进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为我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医院建筑是灾时与灾后医院提供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援服务的重要载体,其防灾减灾能力决定着医院功能的发挥。我国医院建筑体量大,主要受地震、火灾、洪涝、台风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灾害的影响,灾害暴露性高。同时,既有医院建筑存在人员过度密集、老院区老旧建筑多、灾害隐患多、疏散与应急场地不足、防灾与应灾能力差等现实问题。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极易丧失医疗救治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通过对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既有医院建筑在承灾体本身、防震减灾、防火、防洪、防风及应对疫情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防灾设计与改造等多方面对如何提升医院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沈鸿  孙雪萍  苏筠 《灾害学》2012,(1):87-93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灾发生频繁、强度大、防洪措施多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公众的水灾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的水平、影响机制、动机-效应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公众科技信任水平普遍高于管理信任。信任水平受到公众性别、年龄、灾害经历、城乡差异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点;②科技信任改变了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加强了其灾害应对信心,降低了其对受灾风险的估测,对其避灾行为倾向影响显著,而管理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及防灾备灾行为倾向的影响均不大;③信任的产生动机以认可减灾措施有用性为前提,科技减灾和管理减灾由于具有不同的减灾原理及作用时段,导致了公众的不同信任动机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是多发气象灾害的国家,洪水、暴雨、热带风暴等气象灾害给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威胁。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了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澳大利亚针对气象灾害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主要由国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联邦政府灾害管理组织和州灾害管理组织以及民间防灾组织组成。各机构分工和职能明确,运转高效协调。按国家宪法的规定,地方政府负责灾害应急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而联邦政府对外代表澳大利亚负责  相似文献   

9.
<正>201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2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的要求,中国地震局办公室、震灾应急救援司、震害防御司,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0.
梁徵琳  邹毅 《灾害学》2021,(1):173-176
防灾减灾科普绘本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的主要灾害和在灾害面前了解自我应对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创作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在内容表达与知识传播上仍存在着讲解抽象、儿童读者难以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设计者没有寻找到切合儿童认知心理特征的表达方式。由此,对已出版的防灾减灾科普绘本进行了归类整理与研究,从知识内容的趣味表达、灾害情境的形象还原、科学原理的视觉呈现和传播媒体的跨界综合应用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和列举现有的灾害科学优秀科普绘本在上述几方面的可借鉴之处,为后续的面向本土儿童的原创防灾减灾科普绘本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试论灾害教育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陈霞  朱晓华 《灾害学》2001,16(3):92-96
人类社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遭受着多种灾害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与破坏。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本文即是从“人为营造”的灾害入手,系统地阐述了灾害教育在我国减灾防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靠科学进步,促进防灾减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张芝霞 《灾害学》2000,15(1):84-88
以科学技术工作为主线 ,系统地总结了陕西省减灾协会 10年来 ,从事自然灾害综合预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以及如何建设好减灾科技社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国际减灾教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秀  刘兰  温家洪 《灾害学》2011,26(2):120-124
减灾教育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防灾减灾始于学校",利用知识和教育培养抗灾意识。通过对国际重要会议的决议及联合国历次减灾大会进展报告中有关国际减灾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了历年来国际减灾意识培训的进展轨迹,分析了减灾意识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hile we are recalling the glorious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mankind has achieved in the last century, we can not help thinking about the catastrophic war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pidemic diseases that have caused serious impacts and damages to humanity. In order to achieve peaceful exist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we must prevent and reduce such risks.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20th century has witnessed s…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第6届国际IIASA-DPRI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论坛的主要内容,并就中国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风险与商业和产经界面临的挑战。论坛除主题报告外,共设置了16个分会场,就综合灾害风险信息共享平台(DRH)的建设、产经界如何迎对灾害风险、地震与洪水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灾害风险教育与减灾意识的养成、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以及土耳其国家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等进行了深人的研讨。针对上述进展,从我国减灾工作现状,提出从三个方面加强我国综合减灾与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即: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从综合的角度完善减灾战略、规划和能力建设;全面改进产经界迎对灾害风险的能力,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防御灾害风险的能力,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灾害自保或参保机制的完善;加强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蒋漳河  陈国华 《灾害学》2007,22(2):62-66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技术系统的复杂化和规模化、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人们应对技术灾害能力的有限,均增加了城市技术灾害的风险。针对频发的城市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等技术灾害,综合分析了我国各类城市技术灾害的特征、危害、应急管理现状以及相应的防灾、减灾理论研究方法和应急管理对策。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法规、理论、技术等方面对政府、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改革方案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研究:定位、理念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一行  刘兴业 《灾害学》2019,(4):172-175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发布了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文件,实施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灾减灾救灾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契合国家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应加紧推进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的定位是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法、应急管理的特别法、公共安全的支撑法。自然灾害防治综合立法应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风险防范理念、综合防治理念、权利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危险区避让及搬迁转移、自然灾害科普、自然灾害防治社会参与、自然灾害保险等制度,为推进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斌  赵前胜  姜瑜君 《灾害学》2010,25(2):36-40
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由致灾环境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区域的应急能力决定的。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区域防灾减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保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针对自然灾害的区域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土地类型,基于GIS对承灾体脆弱性做了基于精细网格的量化模型研究;并以浙江德清县自然灾害区划为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9.
1Introduc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disastersAt the Ministers' Forum on Disaster Red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eld on1March2 0 0 0 ,Deputy Director-General YANG Fu of the State Commission of Economy and Tradeemphasized by saying:" Security is importantnotonly to individual life,butalso to social stability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1 1 8catastrophic accidents in China in 1 999,each ofwhich caused the death of more than ten people,over70 % were connected with urban…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福建省近岸海域1959—2018年的赤潮历史记录数据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下采用核密度估计函数(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对赤潮历史记录数据中的赤潮发生频次、赤潮发生持续时间、赤潮面积和赤潮藻类毒性等参数进行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