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苏沪浙海岸的地震海啸增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的地震海啸增水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结果为沿海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地震海啸设防的基本数据。地震海啸历史文献记录表明,可能在该地区产生显著增水的海啸主要发生在南黄海海域和台湾附近海域。在琉球隆褶区发生的地震海啸受到冲绳海槽、钓鱼岛隆褶带的阻滞,在向东海陆架浅水区传播过程中进一步衰减,由此产生的海啸增水只有在现代仪器记录上才能分辨出来,通常不会在该地区产生灾害。在识别该研究区的潜在海啸源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值方法分析研究了海啸波传播过程,结果认为该地区受到的地震海啸影响不大于风暴潮,这一结论与历史记录相符。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海啸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海啸的物理和发生条件分析了中国海啸的危险性:渤海、黄海和东海发生本地海啸的可能性很小;中国东部沿海受来自太平洋方面海啸的影响也很小;对中国东南沿海有较大影响的海啸发源地主要在南方,它们是菲律宾西侧的大地震、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的火山喷发以及中国南海的大型海底滑坡。虽然中国的海岸受海啸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浪高5m的2级海啸而言,受到威胁的沿海地区的GDP占全国近1/4。从成灾的角度来看,小海啸大灾难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建议了一个较简单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福建台风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进行评价,应用Mapinfo7.0软件,编制了福建台风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致灾因子危险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这一地区应该采取预留高风险区,与“台风灾害风险”共存的对策,提高台风预报准确性;承灾体脆弱性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厦门、泉州、福州、莆田和漳州等地,还零散分布在三明、龙岩等地级市,这些地区应该采取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高防御台风灾害能力和人口素质等对策,以降低承灾体脆弱性;风险高值区位于闽南沿海的漳州、长泰、龙海和厦门市,闽中的泉州东南沿海、莆田市和福州东南沿海,这些地区应该成为福建省防御台风灾害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我国沿海验潮站和水文站典型重现期数据,综合考虑风暴增水和超警戒潮位,分析了我国沿海一般潮灾、较大潮灾、严重潮灾、特大潮灾的发生频率,揭示了不同等级潮灾的发生频率在我国沿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受风暴潮灾害影响,鸭绿江口沿岸、河北秦皇岛和唐山北部沿岸、成山头-青岛沿岸、广西防城港沿岸、海南东南部和南部沿岸风暴潮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不大;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等区域是风暴潮易发区,发生特大潮灾概率较低但严重潮灾发生的频率较高;福建北部福州到浙江南部台风沿岸、广东珠江口到阳江沿岸、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是风暴潮灾害严重区,特大潮灾发生频率最高。基于不同等级潮灾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我国沿海风暴潮灾害防御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向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从面到北均可发生,本文基于中国沿海近50年风暴潮灾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近500年全国及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的历史记录和近50年实测风暴潮灾发生频次的变化及其与气候波动的关系,并对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风暴潮灾的变化趋向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近500年来,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的气温较高的偏暖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海域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自然灾害,人类能不能预防?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在未来我国哪些地区会发生海啸?就上述问题,作了可能性分析。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可以说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类虽说还不能控制地震、海啸等天灾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预报等措施来减轻它们造成的损失。我国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台湾周围海域是海啸的高发区域,其次是大陆架区域,渤海是低发区域。在未来,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即海南、台湾存在成灾条件;其次是上海,广州,也存在潜在的海啸危险;沿海其它城市亦应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沿海是仅次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第二大风暴潮重灾区。本文分析了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我国风暴潮灾的灾害记录,揭示了中国沿海风暴潮灾的严重性,并讨论了其成因特点和成灾机理,提出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和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沿海是仅次于孟加拉湾地区的第二大风暴潮重灾区。本文分析了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我国风暴潮灾的灾害记录,揭示了中国沿海风暴湖灾的严重性,并讨论了其成因特点和成灾机理,提出了一系列防灾措施和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9.
承灾体的暴露度水平是影响灾害风险和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历史热带气旋风场、降水、风暴潮和海浪四类致灾因子的网格数据计算重现期表达致灾因子危险性,以沿海县为研究单元,分析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的变化。基于危险性变化和海岸线变化,研究1980—2015年中国沿海10 km范围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GDP在不同危险性等级下暴露度水平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危险性总体上风雨综合危险性大于潮浪综合危险性;1980—2015年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灾害暴露度水平在时间范围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承灾体受热带气旋大风、降水的影响大于受风暴潮、海浪的影响;中国沿海地区热带气旋致灾因子危险性在0.99置信水平下除了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上升趋势,海南省南部沿海地区海浪危险性有下降趋势,其余地区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由于总体危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因而承灾体量的变化是暴露度水平变化的关键,也是造成中国沿海地区因热带气旋损失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浅谈灾后心理创伤的安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渝 《防灾博览》2002,(5):19-20
今年由国家卫生部公布的《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已将“精神卫生救援”纳入其中,并且提出了要把精神卫生救援工作纳入到救灾防病和灾后重建工作里,还要求加快制定《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这里提到的“精神卫生”就是大家常说的心理卫生,所谓的“救援”是指心理上的安抚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玖平  王鹤 《灾害学》2010,25(1):98-111
灾后重建是在灾害体发生之时及发生之后,采取应急救援、灾害管理,以及灾后评估、救助、规划等一系列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可划分为前期应急重建、中期恢复重建及后期发展重建3部分。以自然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外关于灾后重建文献的基础之上,归纳了灾后重建的系统特征,介绍了灾后重建技术和实践的研究进展。灾后重建技术包括灾害分类分级、应急救援、灾后评估、灾害管理和重建规划5个方面,灾后重建实践研究分为地震、飓风、洪水和海啸4个方面,并对中外的灾后重建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灾害损失等级划分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等级划分方法。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度等级划分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模糊灾度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结果表明,在自然灾害等级划分中,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等级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9,(1)
台风灾害频发对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根据2001-2015年期间的台风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对我国东南沿海的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台风灾害展开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台风灾害对风险水平的影响是随着相对损失的增大,风险概率下降;从台风灾害相对灾损量平均值来看,海南以54. 19%占据首位,山东以5. 29%垫底;广东、福建、浙江、海南、上海和广西受到台风灾害的风险很高,呈现出台风灾害高、风险发生周期短、频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15日,在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海域当地时间晚20时15分左右(北京时间19点15分)发生里氏8.1级强烈地震。震后不久,日本相关机构紧急行动。应对地震可能造成的海啸灾害。当地时间晚上20时29分,日本气象厅就向北海道太平洋沿岸东部及鄂霍次克海沿岸发出海啸警报,提醒居住在这些地域沿海的居民立即到安全的地方避难。  相似文献   

15.
日光温室黄瓜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人工气候箱和大田试验观测结果,探讨了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气象指标确定技术,将冬季黄瓜生产低温冷害分为无灾、轻灾、中灾和重灾4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和GIS技术,对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低温冷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各级冷害出现日数随着低温冷害程度的加重呈减少的趋势,但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鲁北、鲁西北北部、鲁中北部以及半岛内陆地区遭受低温冷害风险较高,半岛东部沿海、鲁西南、鲁南及鲁东南沿海区域风险较低,其他地区属于中度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一、受灾情况2011年3月11日14:46分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发生M9.0地震,这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以日本东北地区沿岸为中心,受灾波及宫城、福岛、岩手等8县。震后发生大规模海啸,其中相马观测到9.3米以上、宫古8.5米以上、大船渡8.0米以上海啸。东日本大地震受灾范围广,灾后有10都道241市町村适用日本灾害救助法,远超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的2府县25市町。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地隅我国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同时又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港澳同胞的祖居地之一。近年来,在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引下,福建省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人均GDP已达13510元,位居全国前列。 但是,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著名的长乐一诏安断裂带横贯福建沿海,历史上曾发生过7.5级大震和多次6—7级地震。近年来,仍小震不断,中强地震时有发生。同时,福建沿海还经常遭受毗邻的台湾强地震的波及影响。 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和支持福建省的防震减灾工作。“九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06,(2)
2005年09月09日,11岁女学生蒂莉·史密斯获得英国海事协会颁发的托马斯·格雷特别奖,这在英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此事在世界诸多媒体上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来临的当天,蒂莉正与父母在泰国普吉岛海滩享受假期的快乐。就在海啸到来前的几分钟,蒂莉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之色。她跑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们现在必须离开沙滩,我想海啸即将来临!”她说她看见海滩上起了很多的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有关地震引发海  相似文献   

19.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3,自引:50,他引:163  
本文在作者1991年发表的“研究的现状与实践”一文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外灾害理论研究的进展,对灾害理论研究中的2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进行了评述,并系统地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即在综合分析组成区域灾害系统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致灾因子的风险性评估,孕灾环境稳定性的分析,承灾体易损性的评价,揭示区域致灾与成灾过程中灾 情纬傻亩ρЩ?  相似文献   

20.
海啸预警系统及我国海啸减灾任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引发了新一轮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简述了地震海啸预警的原理,分析了海啸数值模拟的一些基本方法,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多个国家海啸预警系统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我国海啸灾害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我国当前海啸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