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7,(11):74-76
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身为社会一员,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30亿美元,生产企业遍布14个国家的跨国森林产品集团及世界最大的杂志纸、印刷用纸生产企业,芬欧汇川集团(UPM-Kymmene Corporation)之所以能够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拥有着优秀的环保表现,这正是基于一条朴实的发展原则:"所有涉及从原料到生产乃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经营活动,都必须力求给大自然和环境带来最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令同学们受益匪浅的真人童话剧——《海洋总动员之精灵水滴》。波光粼粼的汪洋大海里,生活着无数的海洋动物。故事发生在彩虹水域的海马小哈身上,他为了在一年一度的"海洋成年礼"上获得梦寐以求的海洋小勇士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要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外,培养幼儿勤动手、多体验、常探索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同时又是复杂而多变的,幼儿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充满了无限的好奇。特别是3~6岁的孩子,他们更有着天生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够和大自然亲密对话,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让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有关生态文明政策、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政策存在认识缺乏、观念淡漠,行为时有失范,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学生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距甚远。通过对造成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淡漠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从重视理论教育入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生态文明环境、重视社会大环境和不断优化融合校园育人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何慧丽  薛莉娟 《绿叶》2012,(11):23-28
农业具有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等多功能属性,这种多功能属性的真正实现,首先不在技术层次和经验性层次,而是方向性、道理层次,根本上要靠"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新型农业观的践行。本文以日本木村的苹果种植为例,归纳出对"尊重自然"的农业观的基本理解,并以长期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实践为经验,表明了结合中国地方和城乡关系实际状况而因势参与的行动之心志。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生长的树种,就群体和景观而言,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自古以来,人们观赏大自然风光,欣赏自然野景,对大自然的美赞不绝口。常言道,有山、有水、有树才成景。树木在风景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大自然是美的。千百年来,人们把大自然的美,缩小到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而且尽可能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崭新的社会文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观的演变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发展的最新认识。50、60年代是“经济中心型”的发展观,它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以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文明的唯一标准,它带来的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70年代是“社会中心型”的发展观,它既要经济增长,又要社会公正,强调把社会文明纳入发展内容中,这是人类发展观的巨大进步。80年代以来,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它是针对世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提出的,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协调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看,它是人类发展观的质的飞跃。经济上…  相似文献   

8.
几天前读到一篇文章,是《环球》杂志刊载的中科院院 士何祚庥先生的一篇访谈。我看到的文本的标题是:"人类无 须敬畏大自然"。 何院士访谈的第一个小标题是"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何院士在访谈中说:"在这里,我要尖锐地提出一个理论 问题: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 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是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我认为,应该以人为本。我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 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 的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 生态,但也是为了人"。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从来不缺少键盘侠、评论家,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行动人。他在长城上捡垃圾,从一个人,到两个,到三个,再到一群人。"一袋袋的垃圾,就是我们的勋章。"他说。他是许宁,自然之友会员、沈阳小组的成员。他征服了高峰,大自然却征服了他。2001年4月,许宁参加了人生第一次的爬山活动。当时他跟着一个户外俱乐部去爬辽宁第一高山,三天里穿越森林,翻过大山,碰上过野兽,经历过迷路和食物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且说大寨     
李青松 《绿叶》2011,(9):137-142
"看,那里是什么?"陈永贵站在高峰上,激动地说:"越过千山万水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党中央和毛主席都在北京领导我们建设新中国,我们要站在虎头山,眼望天安门,胸怀全世界!"山风吹着他的衣角,他的豪言壮语在空中飘荡着。——这是小时候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段话。这个虎头山是大寨的虎头山,这个陈永贵是大寨的陈永贵。  相似文献   

12.
在柔美的音乐中,我们迎来了"世纪学校第二届环保艺术节"。我们面带激情的笑容,来到了报告厅,等待已久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期待着环保艺术节的开始。终于,在张老师和新老环保社长的主持下,环保艺术节正式开始了。在艺术节的开始,老师带我们做了热身运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气候     
张萍 《环境教育》2010,(3):72-73
本文提出的"另一种气候"的概念,实际上是让环保理念意识尽快进入校园的战略命题和现实呼吁。如果我们的环保和绿色理念意识及行为的养成能够在学校教育扎下根来,取得成效,那无疑是在为我们的未来打造绿色方舟。这种环保和绿色生态理念及人文气候的形成之日,才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提高下一代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要坚守。"王继承说。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而有一所学校,一直在环境教育的征途上默默耕耘。在这所学校有一位"引航人",将绿色的希望薪火相传。他将绿色的种子撒向幼小心灵,他以塑造学生的健全品格为己任,引导学生贴近自然、参与社会,书写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他就是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校长王继承。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在汉语还是在别的语言中,"敬畏"并 不是害怕的意思。当我们说敬畏大自然、敬畏生 命、敬畏传统,或敬畏某种超验的东西时,并不 是说我们害怕自然、害怕生命或害怕传统。而是 说,我们清醒地知道人的理性有局限性,因而,对 于自然、生命、传统等应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我们敬畏大自然,所以,在面对自然的时候, 我们应当审慎。不是说我们就不可利用自然或者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以改进人类的处境。但 是,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应当非常小心地权衡 其中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国王阿卜杜拉与世长辞。这位沙特王室掌门人是"世界最年长的君主"享年90岁,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的首脑",也是"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巨大财富的富豪,死后却没有奢华,而是选择了一切从简——几尺裹尸布,一段简短的宗教仪式,就是他的葬礼。葬礼过程中既没有嚎哭,也没有大操大办,只有几尺白布裹身的遗体和简朴的长方形坟墓。"无名"公墓埋葬6位沙特国王  相似文献   

17.
正绿色大学是培育大学生绿色视野的重要平台,探索构建一套融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绿色大学指标体系,对指导绿色大学创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提供发展支撑的重要摇篮和基础。绿色大学是培养大学生绿色视野的重要平台,创建绿色大学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绿色大学"的创建工作依然处于初创阶段,尽管清华大学早在30年前就提出了"绿色大学"建设,并在"绿色大学"理念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国家层面的创建指导工作仍是空白。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低碳生活从前的我是一窍不通的。但上网一查什么叫低碳生活,和我家平常的做法还挺般配的。究竟我们是怎样与"低碳生活"攀上关系的呢?就让我来给你诠释我们家与"低碳生活"攀上"亲事"的过程吧!我了解低碳生活之前,还是有一些环保知识的。至少我知道省水省电还有少用塑料袋的道理,我老爸知道的比我多,但是问他理由他都有比要"低碳生  相似文献   

19.
在同事们眼里,金作迪没有张扬的性格,却有着踏实上进的工作作风。可以说,他在一系列富有温州特色的环保标准、规范、制度的制定与形成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门打开,金作迪从家里迎岀来时,我们并不觉得他有太大的异样,尽管消瘦了些,但精神看起来不错,还不时地露出轻松的笑容。当他扭头去拿水杯,我们看到他左侧颅脑上有一块近半个巴掌大的凹陷,格外扎眼。和我们一同上门的温州市环保局副局长林曙轻声告诉说:"那是开颅手术取走那块颅骨留下的痕迹。"三个月前,一次突如其来的发病让这个人命悬一线。而那时,他心念的只有一样东西: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有序参与政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介绍国内外的经验,探索在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