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经济的“量”增长应向“质”的发展转化,而经济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协调完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盲目用科学手段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2.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威胁,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于是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3,13(4):139-141
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 ,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从中国整体绿色发展转型进程和状态看,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较快较好,社会维度相对滞后。因此,如何在社会生活和消费领域推动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应关注和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国合会2018年主题是“创新引领绿色新时代”,本项目作为“创新与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课题下的专题研究,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下如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政策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世界,而罗马俱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我们了解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社会必须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这已经成为共识。无论这是生态危机逼迫之下不得已的功利性选择,还是人类新意识的主动觉醒,建设生态文明,都离不开价值观的转变——不改变把自然当作工具的观念,不改变以经济增长论为主导,以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价值体系,文明的转型不可能实现。而价值观,是内化到我们每个人血液、骨髓里的东西,它具体可感又无形无  相似文献   

7.
杨志华 《绿叶》2010,(8):71-77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1 “环境友好型“概念的由来   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概念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不断深化形成的.环境危机首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局部爆发,此时,经济增长等于一切,“先污染后治理“是这一时期环境治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助力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态文明建设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将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相似文献   

11.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这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和消费方式,要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发展,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也就是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少耗费、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要想保持自然和社会稳定、健全、持续发展,就要摈弃愚昧、野蛮、掠夺式的生活方式,代之以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所谓绿色经济,实际上是一个行政表述,它包含着环境友好型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取向和特征。从绿色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经济增长的实质问题。经济增长的本来目的是提高人类福利,但是福利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为了短期利益污染环境。是与绿色经济取向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可以把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称之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发展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的现状发展,更应是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合理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的完善管理以及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等方面的和谐统一。这样的社会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境界。区域环境规划是一个合理安排与规划区域开发活动,以较小的经济投资换取最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它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5.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17,(9)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追求发展模式更科学、发展路径更合理、发展质量更优质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和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区建设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生态功能区建设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国民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态产品,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持,因而不是无限度的,这一观点在今天已成为共识。然而,为了获得这样的认识,人类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转变过程中,有一本书曾起了重要作用,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形成的人的集中生活单位。现代城市在作为人的集中生活单位的同时,还是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最高体现,也是人的社会经济系统的集中反映。不管从什么角度、什么标准看,城市均可认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实体。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和了解还远远不够。为此,许多城市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假如我们把城市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01,(1):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全球性大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认识和持久行动。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始于 70年代末。当时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就开始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历经 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曾数次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环境保护 500佳”称号,这些荣誉当之无愧。现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自人类社会因工业革命的严重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催生低碳发展的理念开始,它就成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低碳发展也是促使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低碳发展进程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我国应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提能效,开发新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帮助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创造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