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绿叶》2016,(2)
正燃煤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发达国家通过设定煤炭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并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统一监管确保标准执行到位、长期持续资助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和示范、采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减排等一系列做法,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我国煤炭清洁利用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标准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经济政策工具利用不够、技术推广应  相似文献   

2.
大气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炭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WRF-CAMx 空气质量模型定量分析了煤炭消费- 污染物排放- 空气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基于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2020 年、2030年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对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煤炭消费总量的约束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地区行业发展与能源供需等因素,提出各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与控煤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2020 年、2030 年空气质量改善阶段性目标,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应分别控制在40.8 亿吨和37.7 亿吨左右,京津冀鲁豫等11 个重点省份2020 年煤炭消费量应控制在15.8 亿吨、2030 年控制在13.1 亿吨,全国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需要在当前基础上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视角下的大气环境压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能源消费模式为切入点,分析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利用效率的现状水平,并分析能源消费引起的大气环境压力状况。基于经济发展速度调控及节能减排力度的不同,设置2020年三种能源消费情景,使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优化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总量,并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压力。结果表明,快速发展和适度发展Ⅰ情景下,2020年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增加4.2×10~8tce和2.4×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增加3.1×10~8tce和1.2×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增加30%和50%;适度发展Ⅱ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0.2×10~8tce,煤炭消费总量将下降0.3×10~8tce,大气污染物排放压力将降低20%。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7.7%)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0%目标,重中之重是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或"负增长",同时力争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10~8~6×10~8tce,凭借煤炭占比大幅下降(降至65%左右)最大限度发挥能源供给领域节能效应,依靠产业结构升级节能效应和技术节能拓展能源消费领域节能空间,将能效水平提高至0.6tce/万元以下。  相似文献   

4.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尚不足10%加剧雾霾天气产生我国部分地区连续爆发雾霾天气,不合理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燃煤过度排放,是加剧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占全球煤炭消费量的40%,仍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尚不足10%,且弃风、弃水问题突出。因此,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7.
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清洁地利用煤炭,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张凯 《绿叶》2013,(11):45-50
煤电、钢铁、水泥是工业废气量排放最大的行业,治理好这三个行业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新一届政府陆续出台的系列旨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政策文件走对了大方向.即通过削减地方煤炭消费配额和过剩行业的去产能来控制地方重工业的进一步扩张。但治理东部地区的雾霾不能依靠煤电的西进和煤制气的大力发展.这只是污染的区域转移。最终解决雾霾问题需要行政、经济手段两手抓,一方面将煤炭的减量目标覆盖到全国范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一方面出台碳税、资源税提高煤炭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9.
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银行投融资服务配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量达到顶峰;但时至今日,煤炭仍是我国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7.7%①。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2010年以来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累计投资8180亿美元,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长约12%,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②。  相似文献   

10.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消费对PM2.5污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然而煤炭消费对PM_(2.5)污染的贡献到底多大,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为定量分析煤炭消费对我国PM_(2.5)污染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计算了2012年煤炭消费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量,然后利用CAMx空气质量模型,分别采用组分分析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方法研究了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污染的影响。组分分析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61%,其中煤炭直接燃烧、煤炭相关行业的贡献率分别约为37%、24%;情景模拟法研究表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约为56%。因此,我国由于煤炭消费对全国PM_(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为56%~61%。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现处于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期。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借助IPCC和Tapio脱钩理论,统计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9年能源消费现状,以及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及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消费,受能源强度下降驱动全省碳排放强度持续优化;碳脱钩系数一直保持在弱脱钩状态,距离强脱钩状态仍有一定距离。从优化能源发展体系、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和完善市场化减排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能源领域碳减排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制定碳减排和能源发展战略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国强 《绿叶》2013,(1):142-14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很难实现大幅度降低。为此,以能源系统改革来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清洁能源,更需考虑能源清洁问题。发展和推动各类方案与措施,避免或减少能源开发、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延吉 《绿叶》2014,(11):36-42
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当前改善燃煤空气污染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但洁净煤的技术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使用却是最紧迫的问题。面对困难,实现强制性科学用煤法规与标准建设是破局关键。只有打破煤炭从开采、运输到利用的传统利益链,重新科学地设计与布局,形成一套强制性、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才能使煤炭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能源研究会等机构近日发布数据称,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8.4亿t标准煤左右,同比仅增长2.3%,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2013年能源消费增长3.7%)。在经济增长放缓、能源消费增速下降的格局下,2014年能源消费增速创16年来最低。与此同时,国内电力、煤炭、油气生产和消费量均降至近年最低水平。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用电总量同比增长3.8%,创下新世纪以来最低增速。2014年国内GDP同比增长7.4%,测算能源弹性系数,电力弹性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普陀区政府严格落实各项总量控制措施。"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从1 867.37 t/a降低到327.90 t/a,二氧化硫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介绍了上海市普陀区在二氧化硫减排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管力度等进一步削减和控制二氧化硫排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7—2016年重庆的能源消费、经济、产业、人口等数据,从纵横向对重庆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岭回归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重庆的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与合理化;能源消费强度有所降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岭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能源利用效率、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对其有显著影响。为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重庆亟待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挖掘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潜力,继续加大RD经费支出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以发达经济体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预期,计算中国大陆各省区实现同等环境质量时需满足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水平,将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划分为煤炭消费总量削减区18个、控制区10个、增长区2个。削减区合计应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5.33亿t,控制区合计可增加10.1亿t,增长区合计可增加1.38亿t,30个省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8.69亿t。在此基础上,对大陆地区煤炭消费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煤炭产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煤炭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开发布局不合理的困境出发,说明了煤炭行业环境污染产生的途径和污染源,从经济成本、健康损失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方面阐释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讨论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转型的三点政策建议:研发绿色开采技术、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的研究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科技支撑,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国内学者已经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从旅游业中各旅游企业的空调系统、锅炉系统、照明系统、旅游建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遴选出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能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技术,从而使其做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排放无害化,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