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雷 《绿叶》2013,(6):28-34
乡村存在许多城市所需要的营养,它提供给人类聚落和生存的绝不是资源等短期利益,而是一种认知论和方法,乡村可以成为城市的土壤和滋养。现在的乡村生活的颓败和城市病往往是一种病态知识观带来的,它涉及想象力、时空向度,认知能力、人主体性的危机。为此,在城市中国的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何谓城市?何谓乡村?  相似文献   

2.
陈华 《绿叶》2010,(8):52-57
城市是人类建构的次生态环境,其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城市与乡村逐步分离的现实中,提出“低碳”的主张.实质上是危机重重下的不得不为。城市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的价值、幸福与尊严,唯有如此的体量物力,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3.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侧,全境南北狭长,东西宽114.4km,南北长232km,幅员面积14277km2,大陆性气候。阿旗自然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场 114万hm2,盛产天然麻黄草、山杏核及各类中草药材。阿鲁科尔沁旗交通、通信发达,303国道、集通铁路在境内横穿而过;内联乡村、外通国内外的程控、光缆等现代通讯网络遍布全旗各地。 阿鲁科尔沁旗是全国麻黄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总面积达37.2万hm2,其中以麻黄为建群种的群聚11.1万hm2。自古被誉为“麻黄故乡”。 麻黄又称草麻…  相似文献   

4.
观点     
《绿叶》2014,(10):114-115
正乡愁(Nostalgia)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化生产出来的一种情绪。人们对乡村有着爱恨情仇的矛盾和复杂的感情:乡村既是逃离的对象,又是眷恋的对象。乡村曾经遭受了诅咒,然而,当人们进入城市之后,乡村被对象化,成为了相对遥远的"风景",转变为审美和抒情的对象。乡村和城市的分裂和对立造成了现代的病态和创痛。人们在乡村和城市之间游弋徘徊,充满了矛盾和困惑。任何片面地赋予城市或乡村优先价值都是偏颇的。只有当乡村和城市获得和解,重新建立亲密的关系,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裂被克服,人类才能重建健全的人性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悠久的农耕经济决定了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与以工商业经济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的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同的历史起点,沿着不同的文明之路前行。因此,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记得住乡愁",走出"现代化等同于城市化"的认识误区,避免城市替代乡村的西方单级城市化道路。在生态文明时代,走城市与乡村二元文明共生、循环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向往     
在外待的时间长了,越是思念故乡。 对城市的喧嚣烦躁了,就更留恋乡间的宁静与淡泊。  相似文献   

7.
廖晓义  刘芳 《绿叶》2014,(6):60-67
正较之城市,乡村的环境问题通常会被忽略。事实上,乡村的环境问题远比城市要严重。一方面,乡村所产生的垃圾和污染并不少于城市,而乡村却严重缺乏环境治理的投入;另一方面,乡村大都在较为偏僻的地域,部分乡村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环境问题对于乡村的影响也更为显著。因此,乡村的环境治理与城市的环境治理同等重要,其不仅有利于绿色新型乡村的建设,更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公益组织"北京地球村"通过提供技术服务,在四川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市场抽样调查方法,分析了苏州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征、乡村旅游者出游行为特征和乡村旅游者需求偏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以近距离为主,苏州本市居民和上海构成一级客源市场,社会中上层群体、家庭、城市学生和城市离退休人员是苏州乡村旅游四类重点细分市场,苏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表现出由初级化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镇地处山东半岛,位于高密、诸城、安丘三市交界,版图面积53.1km2,是清朝乾隆年间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刘罗锅的故乡。西临国际风筝都潍坊,东依美丽怡人的海滨城市青岛,西部潍河岸边风景秀丽迷人。该镇气侯温暖适宜,交通便利发达,北靠济青高速公路和胶济铁路,胶王公路横贯镇区中部,连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城市及潍坊、淄博、济南、泰安、济宁等工业城市,境内道路宽阔硬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镇区内美化、绿化、硬化、供水、排水设施配套齐全;开通了国际、国…  相似文献   

10.
如何打造、评价和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是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旅游竞争力和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十分薄弱。以乡村旅游地为对象,提出城市、交通、风景区、资源型乡村旅游地4种不同类型的划分方法,在分析4种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依托型和交通依托型较宜适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景区依托型和资源依托型则较宜适用的“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以期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故乡的四口塘,伴随了我整个的童年,带给我无数的欢乐,也留给我难忘的记忆。不久前,一个散淡的日子,我回到故乡,走访了这四口塘。这四口养育我及村人的塘,荒凉,潦倒,病入膏肓。我站立塘埂,感叹、悲伤,我希望它能逃脱死亡的命运,重新造福故乡人民。长塘长塘,故乡的一口长方形的塘。长塘埂种有乡村最廉价的杨树,树身粗糙,树顶撑起来如一把伞。  相似文献   

12.
故乡的塘     
陈村逸 《环境教育》2014,(1):124-125
故乡,一个温暖又熟悉的名字。它总是能唤醒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勾动起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每个人的故乡各不相同,每个人对于故乡的记忆也不尽相同。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是由一个个清澈美丽的塘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蒋高明 《绿叶》2013,(7):33-41
在《能量.环境与经济》中,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欧登描述了对未来的设想:“未来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将包括由人口密集的城市化模式向分散的农村模式发展;……。未来是从城市向乡村发展和转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凡是到过大连的人都不由得发出:大连生亮了、变绿了、变美了的赞叹。大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随着城市的变化在迅速提高。大连市市长薄熙来曾说:“我们大连市要创造最好的城市环境.造就我们的优势,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大连市正是从城市的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入手,改变城市面貌的,从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一、苦干实干.绿化家园“苦于、实干、大干三年,美化城市.绿化家园。”这是3年前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的号召。那时,大连的农村至少还有宜林荒山4万多公顷。可3年后的今天、经过市、…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一种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各类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外有发达的城市经济群落,内容丰富的乡村民俗活动、特色的乡村农产果品、可口的乡村美食、个性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这些内外因素,乡村推出了苗木花圃游、民俗观光游、水果采摘游、美食(土菜)品尝游、生产方式体验游等产品.然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宜居的住宿空间、便捷的休闲设施、宜游的乡间通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宜居是其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宜居理念的指导下,从气候、环境、绿化、安全、设施等要素出发,探析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为乡村休闲度假这一高端旅游方式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大国,乡村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乡村的建设和农业生产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下,乡村所受到的冲击十分剧烈。城镇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进程有其客观规律,而且城市与乡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为地阻挡城镇化不利于经济发展。然而,若不顾实际条件,不惜代价地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难以保持和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而且对乡村的影响会更大。本文在论述中国1949年以来几个阶段城镇化特点的基础上,从近年来城乡差距与乡村人口劳动力的变化、土地高速非农化与粮食安全、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四个方面论述快速城镇化对乡村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的发展问题。根据上述乡村发展问题,本文提出若干意见,其中最要顾及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由于我国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各地的经济区位差异很大、发展的起点不同、进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所以,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特别要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构建平等协调的城乡关系。各地城镇化的发展时序可有所不同,但必须因地制宜、同时做好乡村发展规划,力求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从而使农业和乡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视野》2015,(2):8-9
小南京村位于六安市金寨县梅山镇西北的城郊结合部,全村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46个村民组,6200人,是典型的大别山区乡村。201 4年,在美好乡村建设引擎带动下,该村逐渐成为自然古朴、整洁优雅、宜居宜游、产业配套、市场相通、富裕和谐的旅游观光生态村。村企共建,小山村迎来外地客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小南京村的张广如家,他告诉记者现在过上的好日子是他不曾想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故乡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有孩提时代欢乐的时光,也有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在201 4年马年春节来临前,记者采访了两位从农村走出去的作家。他们俩一直在用文字传递着浓浓的乡音,表达着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他们俩的眼里,故乡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9.
噪音,是大家都不需要,不欢迎的声音。临街的汽车喇叭声、织布车间里的机器声等等,既妨害工作有损健康,和病菌一样被人们讨厌。因此,噪音又有“声学病菌’之称。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噪音源日益增多,噪音强度与日俱增。全世界城镇甚至乡村,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严重,“声学病菌”正在蔓延,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譬如,美国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城市噪音每年平均递增1分贝;苏联近十年来,城镇噪音平均增加8至12分贝;意大利、罗马城市的主要  相似文献   

20.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存在明显缺陷,即人居环境研究的"城市主义"倾向明显,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分析了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评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即基于农户空间行为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地域文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乡村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基于"3S"技术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